第257章 盖棺定论
但戚所违寻思,之前的恩怨好像还未了结,不得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吗?
然后,发现他们来者不善。
这些人果然想杀她!
这还得了?!
不,其实那些人并不想杀她,而是想息事宁人,请戚剑仙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
但谁知,戚剑仙明显还对旧怨念念不忘,一幅要追究到底的样子,那还得了?
与其坐等被杀,不如殊死一搏!
于是戚所违真得要化神了。
这是个意外。
————
戚所违故事讲得寡淡,以上是祝无邀根据戚剑仙的叙述,总结出来的。
戚所违叹了一声,对祝无邀说道:
“为什么大家不能和平共处呢?为什么一定要打打杀杀?”
祝无邀也颇为疑惑,她跟着附和道:
“是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也不知道呢。”
————
戚所违将近化神,这是几乎无人能够达到的成就。
所有人都在等待化神境的出现。
若她成功度过雷劫,可再护人族千年安宁,无论什么蛮化之地、妖族领土、邪修魔道、荒地诡物等等,皆不敢来犯,甚至可以清肃一遍。
若她加入了某个门派,能让人族势力重新洗牌。
她离万灵之尊的位置,只差一步。
戚所违对此兴致乏乏。
搬权弄势虽然有些意思,但她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入化神境。
既然已经是第一了,又何须外物加冕,哪里用得着他们来告诉自己——啊,你是第一了。
我是不是最强之人,难道我自己心里没数吗?
哪用得着他们多此一举。
戚所违心境平和。
但在这时,她听说了银狐的消息,好像遭到了暗算,重伤濒死,如今身边危机重重。
我不是天下第一吗,谁敢动我的狐狸!
不要命还是想死?
戚所违感到自己的威严遭到了挑衅,若连只狐狸都护不住,那她这些年,不就白练了?
以后岂不是天天会有人觊觎她的东西。
在这样朴实无华的念头下,戚所违决定把狐狸捞出来。
然后,发现自己上当了。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她,那样轻狂、率直、一往无前的人,她会来的。
一开始,戚所违没太惊慌,无论怎么着、都有化神境的雷劫兜底。
她如果打不过,就让雷劫来轰。
但很快她发现了这事儿棘手。
好像妖族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她在众生相中渡劫。
蛮荒时期,天不眷人。
奔月阁有大修为者,集众修士之力,以人力窥探命理、摆布天运,试图身代天行,最终,以逐日林与奔月阁几乎死尽为代价,斩断了妖族如日中天的气运。
自此,妖族衰落,人族崛起。
戚所违进入众生相后,没多久就发现,这里与妖族的气运有关。
但却未曾真正与天道接轨。
如果她在这里渡了雷劫,妖族的气运会以化神境雷劫为契机,与自己一同渡过雷劫后、真正获得天道的认可,运转起来。
戚所违倒是性命无忧。
说不定能以化神之威、一力镇压妖族,保人族兴盛。
但很快,她又发现了件事儿。
人族这边有她这个化神,不代表妖族没有啊!
银狐天资绝顶、修为进境与她几乎不相上下。
所差的,不过是这一丝气运。
到时候她和银狐倒是能互相牵制,但妖族气运重新运转,必起战事,倒霉的不还是凡人吗?
戚所违很快想到了新的方法——
把狐狸灭了,世界上不就只有自己一个化神了吗?
但她没找到。
戚所违决定挨个杀一遍,然后发现众生相重启轮回了。
她一合计,银狐这计策确实厉害。
只要自己进来,人族和妖族就都不会有化神境;只要她想出去,人族和妖族就会各有一位化神境。
无论怎么看,银狐这个妖族之王当得挺不错。
他以情谋事,利用了戚所违的轻狂意气,凭一己之力,牵制住了人族的崛起,消弭妖族可能会起的祸端。
戚所违想了想,觉得那还是都别有化神境了。
身怀利刃,杀心自起。
就像银狐不敢信她成为化神之后、不会称王称霸,灭去妖族;她也不信狡诈的狐狸入了化神境之后、不会别有异心。
尝试了两三百年后,戚所违还是没找着两全其美的法子。
她成为化神境,不就是为了要保住修仙界的和平吗?
既然她待在众生相里,也能达成相同的目标。
那就这样吧。
————
祝无邀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愧是剑仙,上古秘闻信手拈来。
她就知道,飞度湖绝不可能只有疗伤祈愿之效,但却没想到,竟然是妖族千万年来凝成的气运。
“所以,「当天雷自九霄而落」与「莫离乡」,是你们两人交锋的结果?”
祝无邀猜到了这是戚所违与银狐交锋的产物。
但在此之前,她一直猜反了。
以为银狐阻碍戚所违进入化神境、想让她留在这里,故而银狐希望比翼城中的人「莫离乡」;而戚所违想要入化神境,期待着「天雷自九霄而落」。
却没想到,本该眷念家乡者,期盼着天雷轰下。
而本该翱翔于九天之人,却自困于牢笼之中。
看到戚所违点了点头,祝无邀抚掌叹道:
“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爱情。”
在此之前,她还真就没想过,戚剑仙真的会喜欢银狐。
更没想到,其中掺杂着这样的算计与制衡,一个心怀不轨,一个想着杀之以绝后患,最后达成的和解是——看谁能耗得过谁。
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
戚所违听不出其中包含的调侃,她摆了摆手,说道:
“岁月才是最为锐锋的利剑,八百年过去,意气尽消,年少时我自视甚高,高歌凯行,只觉天上地下、没有挡得住我的山,没有不可为之事。”
“如今却无端觉得疲惫。”
“我用三百七十四年登至峰顶时,从未想过,那竟已是巅峰。”
“年少时捡了一只狐狸,伴我走遍天下;也同样是这只狐狸,使我寸步不得行。”
“还是着了他的道儿。”
“可能一开始,狐狸察觉出了我想杀他,心生警觉,八百年来我都没揪出他的狐狸尾巴,未曾见过一面,后来我也懒得着了。”
最后,戚所违总结道:
“就这样吧。”
所有的风光与失意,高歌凯行与意气尽消,就此盖棺定论。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