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西吉斯蒙德一世 - 2
波兰的内部情况特点是众议院(Chamber of Deputies)获得了广泛的授权,这一授权在《新法令无效》(Nihil novi)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延伸。
在亚历山大的统治期间,《新法令无效》被确立,禁止波兰国王在未经众议院(Sejm)同意的情况下颁布法律。
西吉斯蒙德对这一行为的控制很少,而他个人任命的参议员(senators)则拥有更大的权力。
最终,在他的统治期间,西吉斯蒙德受益于当地贵族的建议、负责王室司法系统的能干部长以及克拉科夫(Kraków)的富有有影响力的财政官。
尽管西吉斯蒙德对议会制度和贵族的政治独立持抵触态度,但他承认法律规范的权威,支持法治,召集年度的众议院会议,通常获得用于国家防卫的资金。
然而,他未能成功创建一个永久的国防基金以便从年度所得税中筹集资金。尽管如此,他在1527年建立了一支征兵军队及其所需的官僚机构来为其融资。他制定了正式化农奴制度的法律法规,将农民置于贵族的私有庄园中。
与税务问题可能相关的是对国王的一次未遂刺杀,发生在1523年5月5日。
企图刺杀者的身份——他在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晚间漫步于瓦维尔城堡(Wawel castle)走廊时开枪射击国王——以及他可能的支持者始终未能确认。
刺杀未遂后动机仍然不明。
在事件发生前的三周,西吉斯蒙德一世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这项法令对高级贵族及其利益非常不利,甚至有些敌意。
西吉斯蒙德一世取得了几项经济成就,包括部分减债、将公共税收账户与王室财政分开、加强在克拉科夫(Kraków)运营的铸币厂的活动,以及组织盐矿收益处理的尝试。
此外,他还颁布了一项针对亚美尼亚人的法令(1519),并强烈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司法系统。
在1530年至1538年间,国王颁布了两项法令,明确规定了选举君主的规则,永久确立了公民选举制。
法律规定,所有社会群体无论财富如何都可以观看选举过程,并且选举必须是自由的。
西吉斯蒙德成功地组织了农业经济,关注王室城市的发展,并收回许多属于王冠的被抵押财物。
在财政活动中,国王得到了他的妻子博纳王后(Queen Bona)的全力支持,她的目标是通过购买和提高经济效益来扩展王室领地。
在1514年,他设立了四地委员会(Council of Four Lands),并将其交由波希米亚的亚伯拉罕(Abraham of Bohemia)负责。
---
在西吉斯蒙德一世统治的开端,波兰王国继承了一个有着百年贵族自由传统的国家,这些自由在众多特权中得到了确认。
1537年,在利沃夫(Lwów)爆发了一场广为人知的叛乱,称为“鸡战”(波兰语:Wojna kokosza),这是波兰贵族反对王权和绝对主义的一场叛乱。
这个嘲讽的名字是由大贵族们创造的,他们大多支持国王,并声称这场“战争”的唯一结果是当地的鸡几乎被吃光,因为前来参加叛乱的贵族们在利沃夫聚集。
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西吉斯蒙德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一个常备征兵军队,并扩展了治理国家和资助军队所需的官僚机构。
在他的意大利妻子博纳·斯福尔扎(Bona Sforza)的支持下,他开始购买土地并发布农业改革,以扩大王室财政。
他启动了对以前抵押或租赁给贵族的王室财产的恢复过程。
贵族们聚集在城市附近,召集人力资源,呼吁对摩尔多瓦(Moldavia)进行军事行动。
然而,较低和中层的贵族组织了一场叛乱,迫使国王放弃其风险较大的改革。
贵族们向他提出了36项要求,最引人注目的是停止博纳女王进一步的土地收购,免除贵族的什一税,确认和扩大贵族的特权,以及通过一项关于不相容性(Inpatibilitas)的法律——即个人不得在国家内担任两个或多个官方行政职务。
引入不相容性法律的目的是防止富裕的大贵族过度霸占权力,损害较小贵族的利益。
然而,叛乱很快显现出贵族领袖们意见不一,达成和解几乎不可能。
抗议者力量不足以对国王发起内战,最终同意了一项被认为是妥协的方案。
西吉斯蒙德拒绝了他们的大部分要求,但在次年接受了不相容性原则,并同意在国王在位期间不强迫选举未来的国王。
之后,贵族们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便返回了各自的家中。
---
西吉斯蒙德一世与莫斯科的瓦西里三世(Vasili III of Muscovy)间歇性地交战,自1507年开始,这一时期波兰军队尚未完全在他的指挥之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瓦西里发现西吉斯蒙德在贿赂可汗·梅恩利一世(Khan Me?li I Giray)攻击莫斯科大公国,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1512年12月,莫斯科军队进攻立陶宛大公国,企图占领斯摩棱斯克(Smolensk),这是连接俄罗斯与欧洲的重要贸易中心。
1513年的初次六周和四周围城战均以失败告终,但该城在1514年7月落入莫斯科军队之手。
此后,俄罗斯在战场上遭遇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
1512年,立陶宛的大元帅康斯坦蒂·奥斯特罗夫斯基(Konstanty Ostrogski)掠夺了塞维里亚(Severia)地区,并击败了约6000名俄罗斯军队。
1514年9月8日,在奥尔沙战役(Battle of Orsha)中,莫斯科遭遇重大失败,未能将所有前基辅罗斯(Kievan Rus')的土地置于其统治之下。
波兰利用这一战役进行宣传,激发了强烈的反俄情绪。
一封寄往罗马的信中指出:“莫斯科人不是基督徒;他们残忍而野蛮;他们是亚洲人,而非欧洲人;他们与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勾结,企图摧毁基督教。”
尽管取得了胜利,波兰-立陶宛军队却无法迅速恢复斯摩棱斯克。
1518年,在波洛茨克(Polotsk)的围城战中,俄罗斯军队再次被击败,传说立陶宛军队因目睹其守护圣人圣·卡西米尔(Saint Casimir,西吉斯蒙德的哥哥)而受到鼓舞。
然而,历史学家将这一说法称为民间传说。
1522年,立陶宛与莫斯科签署了一项停战协议,延续至1534年。
1534年,当大元帅耶日·拉兹维维尔(Jerzy Radziwi??)和鞑靼人掠夺西俄罗斯时,莫斯科人出于报复再次入侵立陶宛。
最终,他们在1535年被波兰指挥官扬·阿莫尔·塔尔诺夫斯基(Jan Amor Tarnowski)及其盟友在斯塔罗杜布(Starodub)击退。
这场失败增强了波兰-立陶宛联盟东侧的防御,直到1558年利沃尼亚战争(Livonian War)的开始。
---
1515年,西吉斯蒙德一世与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结成同盟。
作为马克西米利安对《第二次托伦和约》(Second Peace of Thorn,1466)条款施加影响的回报,西吉斯蒙德同意将他的兄弟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弗拉迪斯劳斯二世(Vladislaus II)子女与马克西米利安的孙辈联姻。
通过这一双重婚约,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于1526年在西吉斯蒙德的侄子路易二世(Louis II)去世后归入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路易二世在与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交战的莫哈奇战役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