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103章 元春判词

第103章 元春判词

书籍名:《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作者:庖丁解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甲夹批:显极。】
              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首是贾元春的判词,由于元春的戏份太少,全文只有一次正面出场,多年来索隐派对元春的隐射也不能统一,人们争论不休,终究不能确定元春所指。
              但是元春能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第二位,可见元春的地位。
              所以这元春省亲的一回,就显得至关重要,警幻在与贾宝玉说词曲之妙时说:
              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
              这句后面有:
              甲戌眉批:警幻是个极会看戏人。近之大老观戏,必先翻阅角本。目睹其词,耳听彼歌,却从警幻处学来。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看文本,看透了其中奥妙,再来读判词,则难题可迎刃而解。
              再结合元春的人物关系,元,迎,探,惜这四春,理清四人的各自隐射,就一定能破解判词的秘密。
              先来看书中第一次提到元春,是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
              冷子兴说完贾珠死后,说:“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是书中第一次提到元春,只此淡淡一句,我们记住其中信息,生在大年初一。
              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回前有脂批:
              【甲戌: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记住南巡,一般认为是从北京到南京。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元春才选凤藻宫的实际情况: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
              书中凡姓夏,都要想一想华夏二字,看一下贾府上下当时的反应。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
              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
              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庚辰侧批:慈母爱子写尽。回廊下伫立与“日暮倚庐仍怅望”对景,余掩卷而泣。】
              【庚辰眉批:“日暮倚庐仍怅望”,南汉先生句也。】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
              看到这里,便大概明白了,名义上是说元春的喜事,但是实际上上写的却不是。
              元春所在指向北京的皇宫,大家都在等待北京的消息,这里用词是“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
              这些人不只是贾家的人,还有薛姨妈,这就是说东北的薛家此时也是心神不定在等待消息。
              此回脂批说【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处,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
              也就是这一段文字,是全文的大关键处,但是只看表面的话,则完全看不出来大关键处在何处?是如何体现的?
              结合历史,再结合元春的判词与情节,对照之后就能发现,这一段写的就是上一回枉凝眉里的一个空劳牵挂。
              此事正是李自成围攻北京城时,在南京等地的明朝官员,与东北的薛家,都把目光聚焦北京城,现在的京城的消息。
              所以赖大才说:“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
              这样才能是整部书的大关键处,既然这一段写的是北京城被李自成围的那一段历史,那么元春隐射的是谁呢?
              我们看元春来时带的丫鬟是谁?抱琴,贾府四春的丫鬟起名都有暗示,用以辅助我们破解四春的隐射。
              抱琴的名字取自李白的诗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作者取这首诗里的抱琴,就是想让读者看到前面的明朝二字。明朝是与抱琴一起来的。
              结合元妃省亲其实是写她从北京到南京,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元春隐射的也是明朝。
              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这样的话元春名字的含义可能是第一个明朝,但是他前面还有一个贾珠,所以应该是因为正月初一出生的原因。
              依据前文我们分析的,王夫人是武勋集团,她们打下了江山,与隐射文官政府的贾政结合,创立了政权即大明朝。
              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贾珠,即1368年在南京建都的明朝政权。
              后来朱棣在靖难之役攻破了南京,并决定改北京为首都。
              1421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
              这就是元春正月初一出生的由来,所以她隐射的就是在朱棣在北京建都开始算的明朝。
              现在可以破解元春的判词了。
              二十年来辨是非,这里的二十年,我们不知道他是实数还是虚指,因为书中有很多虚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是虚数,那么他就是指明朝在北京的这二百年,如果是实数,那就是指南明的二十年。
              再看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是红色,自古以来诗人对石榴花比喻“榴花似火”。明万历年间状元朱之蕃有榴火一诗。
              而明朝就是尚红,朱又指红色,明朝则五行属火,这些都是作者在提示明朝属性。
              石榴又有多子多福的典故,据《北齐书·魏收传》载:北齐皇帝安德王有一次到宠妃李妃娘家赴宴。临别时,李妃的母亲送给他两个大石榴。皇帝不明其意,觉得十分奇怪,便把石榴扔掉了。这时太子少傅魏收说:“石榴房中多子,主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
              元春隐射大明的话,多子是十分明显的,无论这里指朱氏子孙还是明朝子民。多福则有称颂明朝的意思。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即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分别隐射南明的三个朝廷,这些后文再详细说明。
              争:争相争抢的意思,及,触及,追赶,达到的意思,初春就是元春。
              元春象征大明朝,而三春是割据南方的小朝廷,这句是指南明的三个朝廷都争相恢复元春时期的景况。
              这句其实十分明显,所以脂批说:【甲夹批:显极。】
              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最后一句说了最后的结局,大梦归就指明了元春之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虎兕和虎兔两个版本,经过历史对比发现两个都是对的,而且少了一个就不全面了。
              虎兔说的是元春死亡的时间,虎兕说的是元春死亡的地点。所以己卯本在写这句判词的时候,才会将兕和兔都写上。
              在解这句判词时,需要再次请出第十四回书中给出的破解密码,十二支寓: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
              虎在寅位,为东北方向,所以虎指代东北的满清,兕,谐音巳,属性为火,指代明朝。
              兕是一种独角猛兽,最早见之于《山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在舜葬东,说明生活在南方,也就是在古楚国境内。
              明朝在大陆上与清军的最后一战,就是1662年,清军围剿夔东十三家。
              夔东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理解为重庆三峡及往下游一些地区,代表地有巫山。
              明朝的临国公李来亨等将领与清军交战一年多,最后以李来亨誓死不降,举家自焚为结束。
              而这两年,正是虎年和兔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