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十项全能创“全国纪录”
一个目标确立后,实现它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许多人的做法是,遇到困难就修改目标,因为改动目标最简单。殊不知,目标一动,整个系统都被打乱了。蒙牛的特点是,不修改目标,只修改手段。因为一旦目标坚决,“导弹-目标”的自动伺服机制就使手段自然跟上,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人的思维和情感,都向这一目标“自动伺服”。
2003年初,北京大学何志毅教授曾问牛根生:“想当老大吗?”牛答:“老大谁都想当。不过,我的‘标杆’都是国际企业,没有国内的……想尝尝世界冠军的滋味。”
时隔不久,在瑞士召开的“利乐全球乳业年会”上,利乐公司CEO蔡尔柏指着身边的牛根生,对全球乳业的巨头们介绍说: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乳制品公司,是他领导的中国蒙牛。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根据这一原理,治国1999年曾经自以为是地提出一个“半数定律”:立志100,成功50;立志50,成功25;立志25,成功125……
然而,到了蒙牛之后才知道,“半数定律”在这里根本没有市场,牛根生奉行的是所谓“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的“导弹-目标”自动伺服机制。
在蒙牛,对目标的追求近乎偏执。
开会迟到了,哪怕前一分钟你是在接待贵宾,照罚不误,理由是开会安排在先,接待发生在后,不能让众人等一人,不能让临时事务乱了定规。
你领来的客人踩了绿地,你须代他向希望工程捐款50元,理由是,客人不知道企业的规矩,但你不是不知。如果你没有向客人及时告知,责任在你;告知了客人没执行到位,还是等于你没执行到位。
2004年,蒙牛举行了一次全员考试,除督考的总裁、书记两人外,要求参考率100%(分批分次进行)。总裁秘书当天必须出差,请求免试,不允,最后在离出差地最近的考点参加了考试。有位应回总部呼和浩特参加E卷考试的驻京干部,因事务缠身误了当晚的火车,请求就地参加A卷考试,不准,只得赶第二天的早班机,下了飞机又打车50公里,终于在开考前一刻钟冲进考场……
把制度执行到位,有时是需要支付额外成本的,有时还显得不近人情;然而,破坏制度、漠视规则带来的成本更大。蒙牛正是靠这种苛求的态度,实践着它的理念:“与自己较劲”。
牛根生是这样阐释“与自己较劲”的:
“与自己较劲”是蒙牛文化的精髓之一。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与自己较劲”与“与别人较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前者的着眼点是提升自己,后者的着眼点是遏制对手;一个好的品牌,不是它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牛根生很推崇一句话:没有任何借口!出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一切原因从自己身上找;两军对垒,不要期望对手失分,要设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别人打你一巴掌,先不要忙着声讨“打你的手”,而要反省“挨打的脸”……“与自己较劲”的理念,让蒙牛甩开膀子,当了一次乳界“阿甘”:跑啊跑,专注地跑,不停地跑……结果跑成一个“成长冠军”,跑出一个“世界冠军”。
在蒙牛,可以容忍悲壮的失败,却不能容忍体面的放弃。
邯钢的成功来自“成本倒推”,蒙牛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目标倒推”。它的“目标倒推法”强调:
从目标出发,反向推演,步步链接——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手段……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件事,惟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惟问劳千军需要多少口锅;不问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惟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正是这种惊人的对终极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让它在短短6年中创造了10项“全国纪录”:
速度:蒙牛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
就业:蒙牛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市场:蒙牛枕牛奶单品销量全球第一
蒙牛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蒙牛冰淇淋销量全国第一
蒙牛是中国乳业中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工厂:蒙牛拥有中国惟一“全球样板工厂”
蒙牛在国内首创运奶车桑拿浴车间
牧场:蒙牛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
蒙牛是中国惟一使用挤奶机器人的企业
蒙牛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
产品:蒙牛液态奶“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
蒙牛是“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的惟一“双特选产品”
蒙牛牛奶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
品牌:蒙牛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
蒙牛首倡“中国乳都”新概念
蒙牛是国内第一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
文化:蒙牛是乳界惟一入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典型企业
党建:蒙牛是中宣部确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宣传单位
股市:蒙牛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
蒙牛摘得“2004年度最佳IPO”桂冠
2003年3月,“中国领袖企业竞争优势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王怀宝在会上感言:对于蒙牛乳业公司,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来讲,我讲过这样两句话,第一,它是“空前”的;第二,在相当长的未来岁月里,它也将是“绝后”的。它是我们中国奶业的佼佼者。
2003年10月30日,在蒙牛集团唐山丰润生产基地奠基仪式上,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现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兴味盎然,即兴赋诗一首:
蒙牛发展速度神
企业文化底蕴深
管理科学人为本
贡献巨大赖创新
根生草原育蒙牛
和林格尔昂龙头
强乳兴农富百姓
民族奶业领潮流
四、牛氏定理:“0-1-∞”
一个人要懂点哲学,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包括历史上的能人在内。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幸运。(牛根生语)
说乳业如果不提牛根生,就像评三国而不提诸葛孔明;说蒙牛如果不提牛根生,就像谈佛教而不提释迦牟尼。
所以将牛根生跟孔明扯到一起,倒不是为了“水煮三国”,实在是因为中国乳业大有“三足鼎立”之势,——且莫论谁魏谁吴谁蜀。牛根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2008年的蒙牛将“三分天下有其一”。
之所以将牛根生跟佛祖牵到一起,也不是为了“僧借佛光”,实在是因为他念的也是一部“苦经”,与佛教的苦尽甘来、凤凰涅槃异曲同工,又与道家的有无相生、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脉相承,可谓“天—地—人”三三相通。2003年3月,牛根生在给北京大学的师弟师妹作报告时,就曾感言:“唐僧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取经也是九死一生!”
今天,人们又从牛根生身上看到了更多的“佛性”,或者说“哲学性”:从创立蒙牛,到身价数亿(按照《福布斯》的排名,上市时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再到捐出全部股份,从个人角度看,牛根生挥写的是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财富轮回故事,借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010”;从团体角度看,牛根生挥写的是一部“从无产到有产,从有产到共产”的社会大同故事,借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01∞”(∞,数学符号,代表无穷大)。与一度在企业界非常热闹的MBO(管理层收购)相比,牛根生的“无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您这样无私是不是与潮流不符?”《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问道。
“潮流有浅层的,也有深层的。这就像海流一样。当我们看到表层海流向西涌去的时候,深层海流往往是向东涌动的。”老牛的回答像个哲学家。
“那么,两者究竟谁才算主流?”
“对于政治问题,我不想深谈。但有个问题大家不妨都来问一问:到底贫富分化更接近于时代潮流,还是共同富裕更接近于时代潮流?”
对于捐股义举,牛根生宁愿大家把它视作一次“一本万利”的精明投资,而不愿人们单纯把它视为“道德牺牲”。
《中国企业家》杂志对牛根生的“捐股”评价是“一次共产实验”。牛根生说,“散”的甜头,“散”完之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