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后果不堪设想!
二、谣言:风起云涌
每个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必须跟自然环境作斗争、跟同一物种的生物作斗争、跟不同物种的生物作斗争,其中以同一物种的生物之间的斗争最为剧烈。(达尔文)
3月25日,接到恐吓信的当天,湖北工商局向商家发出《紧急情况》;与此同时,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仓促发出了《关于暂停销售消费蒙牛牛奶及其制品的紧急通知》(“鄂卫监局发【2004】10号”文件):
省直管各单位:
根据群众匿名电话举报,蒙牛牛奶可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保证食品安全,从即时起,所有省直管单位立即暂停销售、消费蒙牛牛奶及其制品,若有库存的蒙牛牛奶及其制品,请立即封存,保存其生产批号,并迅速电告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电话:87215190,87215183,我局将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处理,目前,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二00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卫生监督局实际上也有难处:既要保障消费者安全,又要避免引发社会恐慌。两难之中,将“投毒恐吓”说成“可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对于蒙牛而言,这是一个具有灭顶之灾的“莫须有”文件,它等于将“投毒恐吓问题”转述成了“产品自身问题”。从而为谣言提供了一顶横行天下的“红帽子”。
虽然“鄂卫监局发【2004】10号”文件3月27日便被废止,但其传播到社会上后,一些不明身份的不法分子如获至宝,通过大量发送传真、成批散发传单、网上疯狂粘贴、群发电子邮件等方式,海量传播,企图置蒙牛于死地。
①网上疯狂粘贴。其中有一例特别典型:有人从内蒙古发出传真,传到花旗银行某人后,此人在互联网论坛上疯狂粘贴达500多处,并于3月31日将文件传到《新民晚报》,以期刊登。
②传真及电子邮件辗转相传。其中尤以电子邮件为甚,“10号文件”被人制成图像扫描件通过电子信箱辗转传播:有的进行“一对百”式的群发,有的被转发几十次,有的邮箱居然收到若干次。
下面两封信是先红4月1日上午收到的电邮:
A.孙老师,你好:近期我们收到一些邮件,都是以“Fw:蒙牛真的不能喝了,转发就是救命啊!”为标题的邮件,是关于湖北省卫生厅卫生局发出的暂停销售蒙牛牛奶及奶制品的通知。此事已在网上恶性传播开,对蒙牛的销售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请贵公司尽快处理。
B.孙总,您好!很长时间没联系了,近来很忙吧?今天收到松下公司一个朋友转发来的邮件,是湖北省卫生厅签发的关于暂停销售蒙牛奶的通知,觉得很奇怪,不知道有人恶作剧还是真的。您看看附件吧。
③非法大量印发。在全国各地,有的竞争对手专门组织人员在超市等公众场合,非法大撂大撂地散发湖北卫生厅10号文件的复印件。连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市场也未能幸免。
谣言就是暗杀市场的屠刀。万般无奈,蒙牛北京分公司经理王建邦决定“以牙还牙”,在商场中悬赏捉拿非法传播者:
蒙牛乳业关于请求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函
尊敬的各商超负责人:
连日来,各地陆续发现一些不法之徒,在非法传播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3月25日所发、随后即宣布作废的《关于暂停销售消费蒙牛牛奶的通知》(详情见附件《声明》)。
犯罪嫌疑人非法传播的方式主要有:非法散发,非法张贴,非法口传,非法传真,非法发送电子邮件,网站非法张贴等。
这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蓄意攻击品牌企业、制造社会恐慌的犯罪行为,公安部门对此已立案侦查。
为了协助公安机关尽快破案,我们特请求各商超调动有效力量,积极配合,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
凡直接抓到犯罪嫌疑人的,每抓捕一名,蒙牛公司奖励见义勇为者10000元人民币;凡提供有效线索者,在公安机关依据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后,蒙牛公司奖励有效线索提供者5000元人民币。
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持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制止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
附件:《声明》
北京蒙牛宏达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00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④非法四处张贴。如,湖北卫生厅10号文件居然贴进了南京市居民小区。
3月31日的《扬子晚报》报道:老百姓喜欢将政府机关发的文件称之为“红头文件”,这些文件一般都向政府机关发布,可昨晚南京市民周小姐竟“收到”了一份来自湖北省的红头文件。昨晚8点30分,记者在南京凤凰西街杏林新村13幢501室门前,见到了这份红头文件。这是一份由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在今年3月25日发布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据群众匿名电话举报,某品牌牛奶可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求所有“省直管单位立即暂停销售、消费某某牛奶及其制品……若有库存立即封存……”杏林新村13幢501室的周小姐告诉记者,她昨晚8点下班回家,还没进门就发现,自己奶箱上莫名被贴上了一张纸,仔细一看竟是红头文件的复印件,她楼上楼下找了半天,惟独自家“收到”了红头文件。面对突然出现的红头文件,周小姐笑言自家级别上升可以收红头文件了。小区看热闹的市民则说,“红头文件”贴进小区,可能是“奶业大战”惹的事。
⑤媒体传播。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不给广大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中宣部一开始就作出了“不得炒作投毒事件”的指示。但《××食品报》一方面违反中宣部指示,将这一早已废止的文件,“发表”在头版(《蒙牛奶制品湖北停售》)!另一方面,最为蹊跷的是,该报居然断章取义,有意掐掉了“根据群众匿名电话举报”(原文件开头第一句话)这一作为文件出台依据的关键性信息,直接将“蒙牛牛奶可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文件开头(注:原文件完整的开头是“根据群众匿名电话举报,蒙牛牛奶可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明显有借助“特技处理”加重消费者误解的意图。
4月22日,有人开始利用《××食品报》这篇稿件大做文章。其手法为四处邮寄两份东西:一是该报所刊的《蒙牛奶制品湖北停售》一文,并用粗箭头指示,列出三条重点提示内容;二是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10号文件的复印件。
还有一些地方小报,也在刊登道听途说的所谓“消息”。有家媒体甚至诬蔑说,这是奶源问题,内蒙古出现了“毒牛”。
互联网加上口碑相传,使各类谣言以“N×N”速度在蔓延,跨省、跨国、跨洲,连美国的朋友都打来电话询问讯息。
当时的分析:这里面的传播者,大致有三类人——第一类是恐吓分子及其幕后指使者,其将恐吓信发到媒体的目的就在于传播,如今有了可资利用的“资源”,必然扩大战果,而其幕后的指使者,极有可能正是某一不正当竞争者;第二类可能是一般性竞争对手,其没有作案,但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中渔利;第三类是不明真相者,难辨真假,以讹传讹,甚至包括一些大公司的负责人,竟将“10号文件”批字后层层下发,全员禁饮,或以此为反面教材教育员工。
三、老牛:写下遗嘱上战场
生命是一支队伍,步子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了,他走出了队伍;步子快的人又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走出了队伍。
每天都是坏消息!每天都是退货!每天都是看不见的恐吓!每天都是风起云涌的谣言!每天都是四面射来的毒针,却根本分不清哪是恐吓分子,哪是普通群众……蒙牛难道就这样完了吗?熬得两眼通红的牛根生,疲惫地躺在沙发上,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
蒙牛不能倒下!蒙牛不只是蒙牛,不只是牛根生与两万员工的血与汗;蒙牛是百万奶农,是爱它护它的亿万消费者,是中国民族乳业的一面旗帜!
但蒙牛也许就此倒下。你的敌人是多么的凶险。钱,一定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也绝不想在市场上惹出人命,搞垮蒙牛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联想到一个月前刚刚破获的假新闻诽谤案,他不寒而栗。
老牛与他的团队几乎讨论了所有的问题,以致当咨询公司到来的时候,不管是台湾的,香港的,还是美国的,所有的应对方案都没能超出这个团队自己制订的预案。
在非常时期,先红把所有的机密资料备份了3份,分放在3个不同的地方,并锁在保险柜里。
最困难的时候,他们讨论了最坏的结局:如果蒙牛这次死了怎么办?
团队里群情激昂:再创办一个蒙牛——或者叫“猛牛”、“黄牛”。
综合方方面面的信息,大家当时对这一恐吓案形成一个基本的看法:第一,这极有可能是一个由竞争对手幕后操作的黑恶集团,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搞垮蒙牛;其敲诈钱财的做法则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顺手牵羊,一种是把这一案件伪装成普通的敲诈案,转移警方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