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市场经济的作用机理,简而言之就是“两只手”: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或者换个名字:“市长的手”与“市场的手”。
企业家常犯的错误有两条:一是对“市长的手”牵得不当,太紧时成了政客,太松时成了流民;一是对“市场的手”牵得不当,太紧时成了投机主义者,太松时成了我行我素者。
在工厂布局、奶源布局上,牵“市长的手”是必要条件;在市场布局、产品布局上,牵“市场的手”才是惟一的胜算所在。
蒙牛做市场的方略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第二句,“三军并进,首战必捷”;第三句,“一线插旗,二线飘红”。其中,最后一句是核心所在。
1.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蒙牛一出世就没有把自己锁在“一亩三分地”上打转转,而是瞄准全国大市场。
先红有个“虚拟卖方市场理论”,仅仅是最肤浅的第一招,就不知让多少企业风光一时:哪怕金盆盛豆腐,村里只能买你100块;搬到县里,大家就能买你1000块;扎根省里,众人就能买你1万块;放眼全国,10万块都会供不应求……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先广种薄收,与市场一同成长;然后精耕细作,与顾客一同成长……可是,非常悲哀的是,许多企业只记住了“打大市场”,却没记住“做大品牌”,结果误入“贼船理论”的歧途:第一圈风光死,第二圈见光死。
1999年,蒙牛名不见经传,按照常规战略,它得从犄角旮旯的小地方做起——如果真是这样做了,那它今天就一定还是小企业,因为全国坚持这种战略20年30年蒙牛仍是老样子的企业多的是——全国有,内蒙古也有。幸运的是,它没有这样做,它把目光瞄准全国最高端的市场:北京,深圳,上海,香港,广州。全国还有比这五个市场更高端的牛奶市场吗?没有。所以,这是高手下棋,有恃无恐,直奔天元。今天,在这五个市场上,蒙牛都是UHT牛奶的第一品牌。
为什么首选这五个市场?还有一个道理,因为它们是中国最成熟的牛奶市场。跑到没有猎物的市场打猎,枪法再好,收获有限。所以,要打就得打大市场,你烧一把火,我烧一把火,众人拾柴火焰高!
怎样去打大市场?这就用得上第二句话。
2.三军并进,首战必捷
打大仗得有打大仗的系统思维,陆军、海军、空军要三军并进、相得益彰;否则,孤军深入,极易受挫,一蹶不振。凡打仗之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蒙牛特别强调“首战必胜”。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每一次新市场的开拓都像挖一口水井,中途放弃,就等于前功尽弃,下次还得再挖“另一口水井”,所以,“首战必胜”也含有节约资源的意识,突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拼劲。
蒙牛的“陆军”就是“免费品尝”。打香港市场的时候,遇到“三大难”:第一难,不信任。“大陆名牌,不要,不要”,看也不看,头都不回。第二难,费用大。运费贵,进店费贵,人工贵——导购小姐每天的工资是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第三难,对手强。香港号称“购物天堂”,是国际品牌林立的地方,雀巢、保利已经盘踞几十年。但是,“攻城不怕坚,攻奶莫畏难”。蒙牛请了103个导购员在商场里搞免费品尝,“打破了香港自有人造食品以来人员推广的最高纪录”。结果,进去才两年,蒙牛就成了香港牛奶第一品牌。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如果你能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那你就是NO1。
蒙牛的“空军”就是“品牌广告”。1999年6月,产品下线第二个月,广告就登陆中央电视台。今天看,这很容易;当时看,不容易,总共集股1000万元,拿出300万元打广告,三分之一的资金做无形资产,有几个企业家敢这么做?
蒙牛也有“海军”,它是中国乳业中迄今为止惟一走出国门的创汇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蒙古、美国塞班等地。
3.一线插旗,二线飘红
这是蒙牛做市场的第三句话,也是蒙牛市场战略的精髓之一。其含义是:当你在一线城市成为第一品牌的时候,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会成为第一品牌。
开会有“意见领袖”,消费有“市场领袖”,权威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广州人、深圳人都在喝蒙牛牛奶的时候,廊坊人、宁波人、河源人、新乡人能不选择蒙牛牛奶吗?这就是品牌的“梯度推移”。
因此,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在高端市场树立品牌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今天,蒙牛已经完成了“一线插旗”的工作。2005年,它提出的战略是“重心下移”,即把主战场移向二线市场、三线市场。
可以预见,这样的“梯度推移”,必有猛虎下山、势如破竹之势。
在市场攻略上,牛根生曾经提出过“三大做”:做势,做事,做市。在谈论三者关系时,他把“做市”列为目标,而把“做势”和“做事”列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条腿,并认为,蒙牛“做事”的本领不差,“做势”的本领尤其强。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蒙牛在市场布局上的总体特点是“梯度推移”,这是战略性的;但它并不排斥局部市场上的“反梯度推移”,例如在一城一池中,蒙牛基本上走的是从周边到腹心、从小区到大店、从蚕食到鲸吞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这是战术性的。
二、工厂布局
企业也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天时、地利、人和、财情、民意,“五察”兼备,成败在己;“五察”缺一,成败由天。
市场是前线,工厂是后方,总部是心脏。
红军发展,背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抗战,身倚延安革命圣地。
企业也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这个根据地要有“五察”:一察市场如何,这是天时;二察地理如何,这是地利;三察政府如何,这是人和;四察成本如何,这是财情;五察民风如何,这是民意。
天时,地利,人和,财情,民意。“五察”兼备,成败在己;“五察”缺一,成败由天。
1.总部的选址
第一个工厂,蒙牛选择建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有人问:为什么不建在……
的确也考虑过其他地方。但盛乐经济园区最终成为首选:一是刚立园,地价低;二是荒野一片,便于拓展;三是地处国贫县,人们渴望致富;四是官员勤政,思想解放……
当然,从宏观方面讲,中国乳业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天时”,内蒙古畜牧业的区位优势是“地利”。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无比正确。别的不说,仅一事便可足证:刚建厂时,面对所谓的“毁林”指控,县长吕慧生宁愿自己坐牢,也要把这个关系全县民生的“龙头企业”保下来……
总部是企业的心脏。
蒙牛把“心脏”安在了盛乐。
从1999年到2003年,五年时间,蒙牛在盛乐经济园区兴举了“五期工程”。
其中,2002年“三期工程”所建的“全球样板工厂”,成为中国乳业首例。
2.创建全球样板工厂
2001年下半年,蒙牛管理层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之行,是诞生全球样板工厂的一个导火索。
考察团队由六人组成:蒙牛公司牛根生、卢俊、杨文俊、邓九强,和林县委书记吕慧生,利乐公司刘燕。
在新西兰,管理层清晰地看到:是乳业支撑了这个国家。这更加坚定了2001年6月他们提出的建设“中国乳都”的决心。于是,一个新的创意产生了:把由呼和浩特通向盛乐经济园区的209国道两侧,变成一望无垠的“人工草原”。车行三四十公里,如同奔驰在草地上,尽领草原风光……
在看到日处理3000吨牛奶的加工厂时,杨文俊慨叹:我一生从事乳业都没有尽头,我们的距离太大了!
澳新之行后,蒙牛初步定下了建设“千吨工厂”的思路。
这在中国乳业中是史无前例的。做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如果实施得不好,就会造成浪费。
最初的方案非常繁杂,主调是:白奶与酸奶“一个都不能少”。
利乐公司的刘燕力主专攻白奶,放弃酸奶。她的观点是:酸奶永远需要靠近市场,白奶永远需要靠近奶源——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是,有时候,工程设计者会“忘了根”。
几经讨论,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后发国家要学先发国家,大家就决定去看看人家的实践。2002年初,选择参观了泰国第一大工厂,其为600吨规模。看完后,2月份,开了一个历史性的会。会上,牛根生非常策略地请刘燕发表意见,最后他作了评论。这样,最终方案就把所有酸奶都排除出去,定位于液体奶,同时,在“千吨工厂”思路的基础上又明确了一条:我们要建的是“全球样板工厂”。
2月修改方案,3月份招标,5月份开工。
7个月,如此之短,完成如此大工程,创造了全球纪录。
2002年12月,蒙牛和林格尔生产基地“三期工程”落成投产,其建设参数和技术参数荣膺多项“第一”称号,如,拥有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车间,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完成),拥有全国乳品行业体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立体智能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