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聂荣臻传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聂荣臻传 > 第二十章激战腊子口

第二十章激战腊子口

书籍名:《聂荣臻传》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率一军团来到腊子口外。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

  
      聂荣臻和林彪从朵里寺毛泽东的住处出来,天正在下毛毛细雨,前面高峻的腊子山正锁在云雾里。白龙江的支流石沙河从栈道底下奔腾而过。一尺多宽的小小栈道,被荒草和枝条掩着。他们顺着这条小径一直前进到二师师部,与左权一起实地勘察了地形,对二师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萧华布置了攻打腊子口的任务。

  
      腊子口,可谓险峻已极。长征途中他们经过的险关不算少了,但像这样险恶之地还没见过。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达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成了两山间唯一的连接点。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腊子口后面没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敌人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桥头守军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鲁大昌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入夜,战斗打响了。攻打腊子口的是二师四团,六连担任主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到军团指挥所,问六连突击队的位置,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增援。聂荣臻听着口子上传来的手榴弹的爆炸声,派人了解战斗进展情况,知道仗打得很艰苦。由于口子太窄,敌人用手榴弹控制了木桥前面那段隘路,  50米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手榴弹破片和没有拉弦的手榴弹,有的地方已经堆了起来。六连已伤亡多人。

  
      午夜两点钟,林、聂令六连撤下来休息,重新组织进攻。

  
      他们来到四团指挥所,组织指战员共同想办法,经讨论决定:仍以六连正面进攻,吸引住敌人;以一、二连从腊子口的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背后去进行突袭。

  
      究竟怎样攀登这样笔立陡峭的崖壁呢?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迂回部队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都攀上去了。可惜这个苗族小战士只留下了外号,没有留下姓名。

  
      这时,林彪、聂荣臻、左权就站在相距200米远的栈道旁边的树林里,敌人的子弹不时飞进树林,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刘发英就是在这里负重伤后牺牲的。

  
      主攻的六连重新调整部署,组织敢死队,隐蔽地接近到桥的这一端。一个战士抓着桥下横木过桥时掉迸了激流,把敌人惊动了,敌人向桥下猛烈射击,从而也就吸引了敌人的火力,连长胡炳云乘机带着人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升起一颗表示迂回成功的白色信号弹。白色信号弹刚从高空闪烁着徐徐下降,红色信号弹接着钻进苍穹。

  
      放信号的是四团通信股长潘峰,他只顾高兴忽略了上前一步便是悬崖,就这样从悬崖上滚落下来,多亏一条小路把他挡住了,才没掉进激流。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天已拂晓,发现敌人正向后溃退。他成了腊子口胜利的目击者。

  
      腊子口的顶峰披上霞辉时,六连敢死队与四团团长王开湘率领的迂回部队胜利会师。敌人逃跑时在老林里放起了火,一时间火乘风势,烈焰腾空,噼噼啪啪之声遍山崩响。勇士们在忽闪忽闪的火焰中冲过去,长追不舍。

  
      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他想,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9月18日,聂荣臻与林彪一起随二师进驻哈达铺。根据俄界会议的决定,一、三军和中央直属队在这里正式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为支队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下辖3个纵队,林彪为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聂荣臻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下辖一、二、四、五、十三共5个大队。

  
      聂荣臻在哈达铺,从一张国民党报纸上看到蒋介石正在“围剿”陕北红军,才知道陕北还有块根据地。这真是天大的喜讯!聂荣臻立即派人把报纸送给毛泽东。与此同时,毛泽东也获得了一些国民党报纸,使毛泽东下决心引着这支不足万人的红军向陕北进发。

  
      从哈达铺到陕北,没有严重的敌情,主要是与敌人的骑兵作战。10月7日过了六盘山,侦察科长刘忠抓到两个骑兵侦探,得知前面的青石嘴有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第七师第十三团的两个连,他们刚从武凉开到青石嘴两个小时,是奉命到六盘山同二十师联络。正谈着林彪到了。林彪审问了俘虏,叫刘忠再去侦察,并将情况报告了毛泽东。林、聂、左决定消灭这两个连,他们向各大队长布置任务后,前进半里,翻过一个山头,去观察这次战斗。这时是上午10时光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聂荣臻举起望远镜,只见一个有土城墙的小镇子炊烟缕缕,战马全都卸了鞍具,红马队、黑马队、白马队,各站一排,在低矮的围子外边,敌军三三两两地走动,喂马、铡草、吊水,毫无战斗准备,根本没料到红军从天而降。几个大队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经几十分钟的战斗,青石嘴的枪声便停止了。这一仗缴获了100多匹战马。

  
      聂荣臻立刻想到与其把马分了,不如建立一支骑兵部队。他一边往青石嘴走,一边对刘忠说:“刘忠啊,这一仗缴的马,首先把侦察连武装起来,叫骑兵侦察连。以后以这个连为基础,建立骑兵营,骑兵团。你到前面去,通知各单位,把俘虏里的钉掌工人、修鞍具工人、马术教官、马医官查出来,对他们好好做思想工作,争取他们当红军,为我们建立骑兵服务。”

  
      骑兵侦察连建立起来了。黑马、红马、白马,走在队伍前面,威风得很。

  
      在以后的直罗镇战役中,这个骑兵侦察连便发挥了作用。

  
      10月19日,聂荣臻与林彪率部进入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此结束了历时一年、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当红军进吴起镇时,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在后面紧追不放。毛泽东认为,让敌人骑兵一直跟进陕北对红军很不利,便想砍掉这个尾巴。于是叫聂荣臻等人到前面看地形。傍晚看完地形回来,聂荣臻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建议立刻出击。他说:敌人骑兵也就是几千人,别看他在马上气势汹汹,真打起来,他就不行了。他一定要下马和我们作战,还要招呼马匹,战斗力就会下降。毛泽东同意第二天早晨出击。

  
      10月21日,二纵队在左翼,一纵队在正面,向正在迂回吴起镇的敌三十五师骑兵团出击,一下子就把这个团打垮了。随后又击溃了敌第三十二师、三十六师两个骑兵团。

  
      聂荣臻欣慰地看到缴获了很多马匹,立即着手建设骑兵部队,除了充分利用缴获的马匹外,他还动员指挥员,全都骑骡子,把马交给骑兵。这支骑兵后来很快发展壮大,日后跟随他到晋察冀,驰骋燕赵,立下很多战功。

  
      11月初,陕甘支队在陕北甘泉地区与徐海东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不久,部队进行整编,恢复红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新恢复的红一军团实际上是由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并而成的。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一起,编成红一方面军。

  
      11月7日,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节,一军团在套塘口召开了体育运动大会。

  
      开运动会是红军的老传统,是对部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训练等工作的全面检阅。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同志还记得当年运动大会上的盛况,还记得聂荣臻把全军团的指战员集合在大操场,他站在一张八仙桌上,用四川话慷慨激昂地即席演说的情景。他强调指出:原一军团的同志要向三军团的同志学习,加强团结,发扬光荣传统,把一军团建成优秀的铁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