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化的基础,除产品已散布在岛内每一角落外,更遍及世界各国。再度探究东
元产品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它所开发的新产品,全部出之于“技术”与
“管理”的结晶。
产
A级马达。
1963年:链条马达之技术合作,600匹马力马达开发成功,荣获(正)
字标记、一级工厂,并外销东南亚。
1965年:新厂马达厂落成,E级马达技合、防爆马达技合。投资东培工
业公司,生产马达主要组件的轴承,马达岛内市场占有率
24%,并外销西德。
1968年:V.S.马达技合,l000匹马力同步马达开发成功,外销南美洲及中东。
1969年:新庄厂扩建大型马达厂,投资台安电机公司,生产马达的控制
盘、电磁开关等。
1970年:三重冷气厂落成,生产通风机、空气门、砂轮机、高级抽水机、
箱型冷气机技合、窗型冷气机技合。
1971年:新庄电子厂落成,生产黑白电视机,马达岛内市场占有率
44
%,并外销美国及日本。
1972年:交流发电机技合,打开澳洲市场,电子计算机开发成功。
1973年:淡水冷气厂、淡水电子厂落成,东元股票公开上市。电冰箱技
合、彩色电视机技合,荣获外销绩优奖。
1974年:洗衣机开发成功,荣获质管甲等。
1975年,岛内市场占有率,箱型冷气机
35%,窗型冷气机
21%。
1976年:投资美国德高公司及新加坡德高公司,建立海外据点。
1979年:耗用新台币
13亿元巨资之中坜马达厂,开创完全自动化之一
贯作业马达生产线,荣获台湾机械工业自动化之模范工厂,年产
100万台
100
匹马力以下之各种马达。
198O年:投资东讯公司,踏进通讯系统产品的行列。
1984年:观音电子厂落成,采用
CAD/CAM方式,生产彩色电视机、各种
电脑显像机、终端机、印表机、磁碟机等,并荣获质管圈示范奖。
□马达的崛起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了解到东元马达的岛内市场占有率高达
4O%以上,
而箱型冷气机也有
33%以上,窗型冷气机约
25%,还有电冰箱、洗衣机、彩
色电视机等主要产品,奠定了东元的发展基础。
拥有
11家关系企业的东元,它的崛起要溯自
195O年。当时有一位年轻
人,一心一意想在工商界发展,为了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远赴日本专攻法
律课程。
学成归国后,他的父亲变卖了
3甲农地,以新台币
20000多元的资本,
让他的孩子创设“光元公司”,从事电灯泡、电风扇与马达的进口业务,踏
进了他事业上的第一步。
他——就是东元电机公司前任董事长——偕林波士先生。在经营
7年的
进口贸易之后,由于正值台湾外汇存底愈来愈少,政府对进口业务采取了管
制措施,这对光元公司的营运,自然产生影响,乃兴起了另行开创新局的念
头。
“何不设厂自制马达呢?”这个想法,曾在他脑海里迂回激荡。他认为
“马达乃工业之母”,而当时台湾的工业正在起步阶段,马达的需要量将日
渐庞大,“设厂制造马达”。应该是一条可行之路,同时也将为国家节省一
批为数可观的外汇。主意既定,偕林波士就开始网罗有关具有制造马达经验
的专业人才。首先敦聘到曾在日本九州安川电机公司服务过五年,光复后担
任成功大学电机系主任的孙炳辉,出任总工程师(孙现已退休,持东元股份
批为数可观的外汇。主意既定,偕林波士就开始网罗有关具有制造马达经验
的专业人才。首先敦聘到曾在日本九州安川电机公司服务过五年,光复后担
任成功大学电机系主任的孙炳辉,出任总工程师(孙现已退休,持东元股份
3%);现任董事长林长城,当时任职台湾工矿公司冈山场主任,系成大机
械系毕业的高材生,工作认真负责,由孙炳辉推荐给偕林波士,担任东元公
司的第一任厂长。
有了两位电机与机械的技术专家之后,借林波士又找到了同是进口贸易
商的钱水木,除了出资外,还担任总务经理,最后升任副董事长之职,于
1982
年退休(持股
1.1%)。俗语说:“同行是冤家”,但对他们两位而言,合
作无间“同行是亲家”。
拥有多年贸易经验的偕林波士,则负责业务经理之职,至此,“东元”
的雏型才告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董事长”。偕林波士的妹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的
林和引,就在偕林波士的推荐之下,担任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首任董事
长。
7年后,林和引董事长,不幸罹患癌症与世长辞,乃由偕林波士接任重
责(持股
3.7%)。
1983年
3月,东元资讯产品在美国大展鸿图,重电产品也大有起色,为
了更进一步地加强美国市场的拓展力,偕林波士先生坚辞东元公司董事长的
职务,而到位于美国休士顿的美国德高(TECO)公司(东元美国公司)担任
董事长,肩负起第一线的推销总指挥大任。
1983年担任东元总经理一职长达
23年之久的林长城,升任东元董事长。
在员工心目中,他是一位克勤克俭,按部就班,正正当当地经营,绝不因个
人的喜怒哀乐而影响决策的总经理。在人事任用上,更是分层负责,一切按
照公司的规定办理。即使董事长林长城的长子林呈祥,台大电机系毕业后,
进入东元公司服务时,也必须经过考试、口试的关卡,考试合格后,才得进
入东元服务。
毕业于成大电机工程系的现任总经理张火山,和孙炳辉、林长城同是校
友。东元的经营体制是总经理制。除了重大的原则性问题,必须经董事长提
交董事会决定外,公司内的一切事务,都由总经理全权处理。而总经理又以
“职务权限表”充分授权,分层负责,井然有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东元的作风相当保守,员工们“不敢”擅自对外发
表意见。事实上,东元是以分层负责的方式,只对“授权”的部分,向外发
表意见。一个正派经营脚踏实地的公司,说话太多并没有好处。
东元兼具公家机关与私人企业的优点,除了人事制度与退休金是参照“劳
动基准法”办理之外,还有依据个人贡献度来评价的“考绩、升迁”制度。
对于个人操守方面,上舞厅、酒家、通宵麻将一概禁止。
东元的奖金制度,倒是很迷人的。它以“附加价值比率法”,由董事会
核定一定的比率为员工的报酬金。因此只要提高营运绩效,红利与年终奖金
就滚滚而来。据说,1978年的年终奖金高达
7个月,而且几乎是“全薪”。
东元对员工个人操守的约束,曾引起许多人的不以为然。这项“约束”,
导因于偕林波士——虔诚的基督徒。他经常强调“家庭生活对于一个人在事
业上的影响力”。他认为:“唯有家庭生活和谐美满的人,在工作上才有奋
斗不懈的精神”。
这种“严谨”的作风,一直影响着东元。如今,东元上上下下所表现出
来的“纯朴”,有些“乡土风味”。但却是“脚踏实地,实干精干”的精神,
它一直带动了东元永无止境的成长。
这种“严谨”的作风,一直影响着东元。如今,东元上上下下所表现出
来的“纯朴”,有些“乡土风味”。但却是“脚踏实地,实干精干”的精神,
它一直带动了东元永无止境的成长。
年
62岁的林长城董事长,回忆
1956年时在中兴桥下
100坪的工厂
里,虽然员工仅有
40人,资本额只有新台币
200万元,却是台湾五家制造马
达的公司之一。当时生产马达的公司,计有新三东、天丘、清正、大同及东
元。
在当时,根本没有所谓“行销”观念,投入生产时,并没有事先把握充
分的市场。
于是五位创业的伙伴,连最坏的打算都考虑到了。为了使经营风险降至
最低,在经过彻底的检讨后,决定前往台中一带,专卖日本人留下旧机器的
市场,寻找旧机器。
“旧机器在经过彻底的整修后,一样可以使用”,林长城说。创业的前
五年是一段艰苦岁月,除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之外,还要跟削价的日货竞争。
为求突破日货的强大竞争压力,东元除不断地提高品质之外,也朝向马达的
生产技术——研制专用机的方面下功夫。
如此,合乎世界水准的东元马达,建立了东元的金字招牌。销售市场也
不断地扩张,三重旧厂已不敷使用,遂于
1964年兴建新庄新厂。“这是第二
代的东元”,林长城感慨地说。该厂采用自动加工的自动化专用机,一个人
操作三台机器。
东元在迈入第二代之后,朝向多元化方向经营。1968年前后,东元马达
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44%,营业额的成长率开始缓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