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这就是印度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这就是印度 > 第122章 印度医患关系

第122章 印度医患关系

书籍名:《这就是印度》    作者:开心可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当今世界,医疗行业承载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然而近年来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医生这一本应备受尊敬的职业,在很多国家却日益陷入高危境地。其中,印度的医患纠纷也是极为突出。
              一、印度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表现
              据相关资料详细记载,令人震惊的事实摆在眼前:印度的医务工作人员竟然长期置身于一种相当恶劣且严峻的工作环境当中!而这场持续长达三年之久的疫情浩劫,犹如一把无情的放大镜,将原本就存在的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并无限放大。
              《研究生医学杂志》于  2022  年3月,曾经刊载过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该文中明确指出,当新冠疫情如汹涌洪流般骤然爆发之际,一系列负面因素接踵而至——患者内心充斥着难以遏制的不满情绪;患者家属们则被无尽的不安所笼罩;与此同时,某些媒体不负责任地发布具有误导性质的报道。这一切,犹如三把锋利无比的利刃,无情地刺破了印度医疗人员那本已脆弱不堪的形象护盾,致使其遭受重创,声誉扫地。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因素已然演变成为诱发暴力伤害医护人员事件频繁发生的关键助推器。
              如今审视当下印度医患关系之现状,可谓触目惊心!紧张氛围弥漫四周,冲突之事屡屡上演。医生这个本该备受尊崇的神圣职业,竟沦为高风险行当,终日提心吊胆,生怕遭遇不测。医患矛盾不断升级恶化,几近白热化阶段,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激烈冲突甚至血腥暴力事件。此外,医疗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等棘手难题亦如影随形,此起彼伏,始终困扰着整个社会,令无数人为之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1、医生成为高危职业:在印度,医生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疾病的肆虐,而是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暴力攻击。近年来,针对医生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从口头谩骂、肢体冲突到蓄意谋杀,种种暴行令人心惊胆战。这些冲突使医生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尊严遭受严重挑战,一些医生甚至生活在恐惧之中。
              2、医患矛盾激化:医患矛盾的激化部分源于患者对治疗结果的不满、对医疗费用的质疑,以及对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愤怒。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和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医生成为了社会矛盾的直接承受者。“医闹”事件导致该国医疗人员陷入“恐惧”和“后悔”等情绪之中,不少从业人员认为自己选择社会不支持的职业,甚至不愿意鼓励自己的孩子从事有关行业。
              3、暴力事件频发:据印度医学协会(IMA)统计,过去五年间,印度有超过750名医生遭受暴力袭击,其中包括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案例。其中,75%的医生曾经遭遇过患者及其亲属的言语辱骂;12%的医生遭到过他们的暴力对待。这一数字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凸显出印度医生所处环境的极度危险。更令人忧虑的是,暴力事件发生后,往往只有少数施暴者受到法律制裁,多数案件不了了之,这不仅令医生身心受创,也进一步加剧了医患间的信任裂痕。根据印度医生协会联合会FORDA的报告,面对这种暴力行为,医生通常会抑郁、失眠、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恐惧和焦虑。
              比如,2019年6月10日,加尔各答NRS医学院发生了一起袭击事件,一名75岁的病患死亡后,其家人控告医生医疗疏忽。当天晚间,这家人在约200名暴徒陪同下冲进医院,导致三名初级医生(junior  doctors)严重受伤,其中一人头部骨折。此后医生们开始罢工,要求得到警方保护,对罪犯采取措施。
              又比如,2024年8月9日上午,一名31岁的印度女实习医生在加尔各答市的一家公立医院内被发现死亡。她的尸体呈半裸状态,身上多处有伤。初步尸检报告显示,该实习医生是在当天凌晨3点至6点遭到性侵犯后被杀的,她生前还遭到暴力袭击,施暴者用力击打受害者,导致她的眼镜破碎,碎片刺入双眼。这起恶性事件引发了印度社会的强烈愤怒和广泛抗议。印度超过100万名医生举行了罢工活动,要求政府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印度医学协会警告称,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下一波罢工将连医疗紧急服务都暂停。
              二、印度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印度医生高危职业化的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所致。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印度医疗资源的分布严重失衡,大城市与农村、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差距巨大。这导致大量患者涌向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医生工作负荷过重,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
              在印度,平均每1.1万人只有1名医生,部分偏远地区的情况更差。而学界推荐的比例是,每1000人配备1名医生。巨大的医生缺口,不仅导致医生疲于应对,也导致民众的就医体验极其差劲。全印医学科学学院每天仅门诊部就要接待1万名病人,许多医生每天都要工作18个小时。
            
              偏远地区的人为了看病,可能需要坐好几天的火车,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才能来城市寻求一线生机。他们原本以为,到城市里就有救了。可到了城市里一看,医院里到处都人头涌动,想坐下休息一会儿都找不到空地方。要排很长的队,花很多的钱不说,医院根本就不给候诊的病人和家属提供饮用水,有的医院甚至连厕所都没有。病人和家属就在煎熬中,慢慢地排队…病痛,疲倦,贫穷,以及面对专业医学词汇的满脑子懵,都让他们的情绪变得特别脆弱。稍有波动,这些复杂的情绪和心理就会变成喷涌而出的怒火。直接和他们打交道的医生,自然就首当其冲,承受着病人对医院、对整体就医环境,乃至对生活的所有不满…
              2、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局限:公众对医学认知的局限性亦是重要诱因,许多人对疾病治疗抱有过高期望,无法接受医学的不确定性,一旦治疗效果未达预期,便将矛头指向医生。许多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了解,医患之间有效沟通的缺失使得误解与冲突频繁发生,医生在这一过程中显得无能为力,职业的无奈感逐渐萦绕在其身边。有些时候,医生明明是好心,因为本院没有相关医疗设施,建议病人转院去其他地方,也会引来病人不满,甚至是辱骂、殴打。
              3、医疗诉讼制度不完善:印度医疗诉讼制度尚不完善,患者权益受损时往往求助无门,转而采取极端手段报复医生。
              4、政府应对乏力:印度政府对医疗暴力事件的应对乏力,法律惩治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震慑力。针对医生的暴力事件频繁,却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许多医生在面对攻击时往往孤立无援,心中的恐惧不言而喻。
              5、媒体引导偏差:社会舆论对暴力行为的谴责声浪不够强烈,反而在某些情况下,对受害医生的同情之声被淹没在对医疗体系诟病的喧嚣之中。媒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同样不容忽视。医疗事故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知情权,但过度关注负面事件,却无意中加剧了对医生的偏见。医生们在聚光灯下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职业尊严一再受到挑战。
              6、安全保障的缺失: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安全措施的天壤之别,让后者成为暴力事件的高发区。薄弱的安保力量和松懈的管理制度,让医生成为无助的受害者。
              三、解决医患紧张关系的主要途径
              这一高危职业的标签不仅影响了医生的心理健康,更使得医学专业的吸引力日益下降。许多优秀人才望而却步,长远来看,这将对印度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水平产生严重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政府和医疗机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加强对医生的法律保护,推动医患沟通的培训等,努力为医生创造一个安全、尊重的工作环境。
              1、完善相关法律:印度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暴力的立法力度,严惩施暴者,同时完善医疗事故鉴定与赔偿机制,为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维权途径,减少医患冲突的源头。面对2024年医生大罢工与女实习医生奸杀案交织的复杂局面,印度最高法院的介入无疑为寻求解决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支持。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期待法院能够以铁腕之力,打破医患关系紧张的恶性循环,重塑医疗环境的安全屏障,同时推动政策层面改善医生待遇、提升职业尊严。
              2、医生安全训练:在暴力事件发生后,为了保护医疗人员免受袭击,印度全国各地的医生都将接受自卫训练。这一倡议是由印度医生协会联合会(FORDA)发起的,这是一个致力于维护印度医生福利的机构。该组织正准备帮助医疗人员对抗针对医生的暴力威胁。FORDA团队已启动了一个项目,培训医生如何在遇到袭击时自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导医生去攻击病人及其亲属。FORDA在与一家私人机构合作,培训医疗人员。到目前为止,他们正在开发第一个模块,将在全国开展培训课程。课程包括两个部分:体能训练(70%)和课堂学习(30%)。此外,印度最最顶级的医院,位于新德里的全印医学科学学院(  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从2017  年的时候,就开始对医护人员进行防身培训,希望他们在面对暴力伤医事件时,能够自保。
              3、加强医院安保力量:在发生了针对医生的袭击事件后,印度大多数医院管理部门已加强安保措施。加尔各答女医生遇害事件后,医生们还呼吁建立“一个保护医护人员健康的委员会”,采取措施改善医生——特别是女医生的安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政府则准备在医院实施一项名为“夜间帮助者”的计划。按照计划,女医生将拥有指定的安全区和厕所、一个连接到警报系统的应用程序等。该计划还建议,“尽可能”避免让女员工上夜班。
              4、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医疗机构强化医患沟通培训,提升医生沟通技巧,建立有效的医患协商机制,及时化解潜在矛盾。据印度媒体报道,针对印度目前存在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印度管理学院开设了“软技能”课程,专门对医生进行“同情和倾听艺术”训练。医生和医院的行政管理者都可到这所印度知名学府参加专门课程,学习如何用很少的语言帮助病人舒缓紧绷神经的技巧,学习倾听的艺术,并特别培训医生使用眼神接触、耳朵倾听及肢体语言等进行沟通的能力。
              5、教育引导:通过公共宣传、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的医学素养,理解医学的局限性与不确定性,培养理性就医观念,减少对医生的过度期待与误解。
              6、资源优化:推动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缓解大医院压力,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总得看,印度医生身处高危职业的现状,不仅是对其个体生命的威胁,更是对整个医疗体系乃至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考验。唯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方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让医生回归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让患者在安全、信任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