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资本运作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资本运作 > 第7章

第7章

书籍名:《资本运作》    作者:罗恩·英萨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于是,他放弃了。在姜伟的脑海中,这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痛苦,痛苦,痛苦,不光我痛苦,连我的承销商都痛苦,害怕,一有传真就害怕。一有传真就害怕。

            这位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东北大汉,面对一张张传真使用了“害怕”一词,这也许很难让人理解。但是,如果要知道,当年的香港联交所在审核飞龙公司上市资格的半年时间里,一共向飞龙提出过2800多个问题,或许这也就不难体会姜伟当时的心境了。

            因为他问二千多个问题不是一次问的,一次问三十多个。

            因为香港的这个联交所,它对上市公司的审查,实际上对上市公司所有问题的解剖过程。因为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是你用语言和文字来回答的,用语言文字回答无效。他提的所有问题都要提供证据,提供原始的资料,提供你当时的文字。

            而且这个文字需要三方律师签字,那就是承销商的律师,企业的律师。因为企业当时,当时香港还属于英国嘛,那么就是英国的律师和中国的律师,三个律师签字。

            姜伟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式,为了应付这些问题,他几乎中断了所有的日常工作。

            十年前

            这既是一次姜伟的家宴,也是一次飞龙的庆典。1991年的这一天,姜伟辞去沈阳一家药品研究所药剂师的职务,同他母亲一起组建了飞龙公司。

            踌躇满志的姜伟,从此缔造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辉煌。他看准了国内保健品市场的空白,使飞龙公司的第一代主打产品——延生护保液,一举红透了大江南北。1991年到1994年的4年之间,公司销售总额达到了20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人民币。

            这位是姜伟的老姨,曾经是沈阳一家国营企业的财务科长,她在飞龙公司鼎盛时期被姜传请进了飞龙公司。因为她是姜伟的老姨,所以在飞龙公司没有人称呼她的名字,统称为老姨。

            沈阳飞龙集团财务科科长老姨

            当时我来以后就发现,发现在管理上,你比如说商品管理上,应收账款的管理上,费用审核上,光靠老板一支笔,财务费用审核没有专人搞这个东西。因为迅速膨胀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乱事,原来卖钱卖得也少,人员也少,用不着这么复杂,设这么多人。但是后来迅速膨胀以后,没有这些人不行,干不了。

            老姨的话,道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企业大了,姜伟一个人管不过来了。

            当时就是财务所有的事务太多了,销售票子,费用票子,那就很多很多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就给搞上市的时候,给咱们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是飞龙公司档案室内的一幅照片。在申请上市的日子里,公司财务人员打着点滴加班加点整理着飞龙公司的账目。尽管如此,负责飞龙上市财务审计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依然认为飞龙公司不能有效地配合他们的审计工作。

            沈阳飞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姜伟

            他们就是对我和我们的财务公司经常提出问题。就是说不配合,不配合,实际上我已经用全身心的力量配合了,他们所说的不配合,是在专业上业务上不配合。我不明白我怎么配合,我也整不明白,我已经全力配合了。飞龙公司已经把滴溜挂在飞龙公司了,四五个滴溜,这边输液,在做财务做资料,你还让我怎么配合,就差我老总挂滴溜了。

            姜伟在痛苦的折磨中意识到,飞龙公司的财务水准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之间确实有十分遥远的差距。当时的飞龙在中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家族企业,但是用现代企业制度去衡量它时,却又存在着诸多的不如意,而这些地方恰恰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最起码的要求。

            作为中华工商时报的记者,张志勇为了研究民营企业,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跟踪姜伟,并阅读了飞龙公司全部的历史资料。

            《工商时报》记者张志勇

            香港联交所给飞龙提出了,面对上市公司存在的四大隐患:第一,没有可信的企业发展规划;第二,没有一个硬碰硬的高科技产品;第三,资产过低、或者资产不实;第四,财务管理极其混乱。

            香港联交所所获得的这四大隐患,是香港联交所在飞龙公司,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不断地查账,不断地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姜伟自己说是刀刀见血。

            飞龙的股票在香港没有得到投资者的青睐,飞龙公司在1995年痛失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广东顺德珠江岸边一个名叫容奇的小镇,广东科龙股份有限公司就诞生在这里。1997年7月23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内地惟一一家乡镇企业,以每股3.6港元的开盘价格,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登台亮相了。

            从科龙公司的诞生一直到上市,王国端作为主要的发起人和经营者,在科龙上市后不久,接任了科龙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

            与沈阳飞龙不同的是,广东科龙公司最初是一家生产家用电器的乡镇企业。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看,沈阳飞龙的一切都要听命于姜伟,而科龙的一切则必须听命于镇政府。

            时任广东科龙集团总裁王国端

            我们没有上市之前,我们每年都有一个经营目标计划,作为经营计划来说,地方政府必须到我们公司来,参与我们整个经营目标决策的会议。他可以说行,也可以说不行,也可以去调整我们整个经营举措。

            政府做出决策,但是并不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加上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常常不一致,这些都会使经营者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失去应有的效率。

            如果按照政府行为来操作,怎么来操作。

            我是一个经营者,我的经营责任只是对你负责,那很简单,我可以给你一些钱,给你一些,对吧,用一些条件,只要你不对我有意见,我赔了多少钱没有关系。

            一次次的教训,让科龙一次次地寻找着出路。科龙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经两次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使股权渐渐多元化,从而改变了旧有的决策机制。

            李国容与科龙公司打交道开始于1992年。当时,他作为一位专业的会计师,供职于香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参与了科龙公司上市前的改组工作。后任科龙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时任广东科龙集团独立董事李国容

            它是1997年才上市,所以整整搞了3年。

            突然之间你从一个中国的企业,变成一个受国际瞩目的一个企业,那很多方面需要改变,包括管理方面的透明度,会计是要符合国际的准则,以及信息的披露,业绩方面的要求。等于你从上了市以后,开始就跟国际的其它的上市公司一起比较,那这个我觉得就是,一个企业要是没有这样的一个胆量,没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就不应该在海外上市。

            除了像李国容这样的独立董事之外,在科龙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专家型人才也占到了30%以上,由于他们的介入,科龙公司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了。

            时任广东科龙集团总裁王国端

            我们的观念绝对不能再说乡镇企业,我们应该说我们要做一个国际跨国公司这种概念。这种观念来做,所以你要做一个国际化公司,首先你的整个管理行为,你必须要跟国际接轨。

            时任广东科龙集团独立董事李国容

            在海外上市并不单是融资,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在管理多方面的一个改善,突然之间它变成国际的企业。

            从8万元起家的乡镇企业到200亿元市值的上市公司,科龙通过上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大到全球,那些大型企业无一例外都是股票市场中的佼佼者。这其中的密诀不仅仅在于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融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股票市场经过40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制度,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学家吴敬琏

            上个世纪那些公司里面都是大股东,当董事长、总经理,经理人员是大股东当。但是在现代公司里面,这个经理人员不需要是股东,即使是股东一般也不是大股东。他是一些专业人员,他可以有双重身份,但是作为股东不是他当经理的必要条件。他是一种雇来的专业经理人员,所以在西方叫作所有与控制的分离,这是现代公司和传统公司的一个基本的差别。

            两权分离,专业化管理,这样一种现代企业的制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的小铁路公司,叫西方铁路公司,西部铁路公司。他这个公司虽然很小,但是常出事故,后来出了一次大事故,那么各方面都去做调查,包括国会。

            1841年10月5日,两辆相向而行的列车撞到了一起,在事故中总计造成了19人的伤亡。于是,国会出面了,并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调查研究的结果得出一个结论,就像这么技术复杂的,它需要调车。当时的铁路都是单轨,单轨你要防备撞车,你在一个行车时间,调度上就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认为这样的企业光有钱的人直接去管,他是管不好的,他要出事。所以这个调查的结果,就是改组了这个公司,所有者退出这个管理的第一线,他雇一些专家来管理这个铁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