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资本运作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资本运作 > 第16章

第16章

书籍名:《资本运作》    作者:罗恩·英萨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分工非常细,每个人尽量发挥他的专长,对风险投资家来说,他就要发挥他孵化的专长。

            这就是创业投资家与一般投资家的区别所在。一般投资家投资一个企业,它都将伴随这个企业很长时间,而它的收益也大都来自于企业的盈利。但是创业投资家他们一般不指望从企业的盈利中获取收益,而是通过孵化让小企业迅速变大,然后将股权卖出,从而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因此像纳斯达克这样的股票市场,就为创业投资家提供了一个卖出股权的渠道。

            深圳

            2000年的初秋,位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再次迎得了一个新的使命。这套大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在经历了一番周密地测试之后,最终将承载起中国股票创业板市场的运转。

            创业板无疑将会给中国的经济注入巨大的活力。但是,有了创业板市场就可以让技术创新型经济在中国得以繁荣吗?对此,学者们还有着另外一番说法。

            经济学家  李扬

            创业投资肯定不是钱的问题,因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所以总体来说资金并不是缺的。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让这个资金能来,能生根,能发芽,能生长的条件,就是所谓制度条件,所谓软环境,这个条件很多国家是不太具备的,这个条件的创造是特别重要。

            国际数据集团总裁  麦戈文

            政府的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应该给企业家们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公司,有充分的任免权,并且能够迅速得到必要的政府经营许可,以及增加设施和开设分支机构的便利条件。

            有了创业板市场是不是就等于有了硅谷,恐怕人们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么,硅谷离中国还有多远,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端详一番。在这块土地上,自由的创业文化,健全的法律环境,完善的中介服务,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深刻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中国通向硅谷的路,其实还很长,很长。

        九——股市中国

        ???  股票和股票市场,在19世纪60年代的末期,跨跃重洋来到了中国。而它最先落脚的地方,正是这里,当年被世人誉为东方华尔街的上海。

            上海城隍庙

            在上海城隍庙,有一个较大的古董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的收藏爱好者来到这里。股票收藏家赵善荣是这个地方的常客。

            ——股票收藏家  赵善荣

            这张股票我倒是缺的,问题就是它有点品象有问题。

            赵善荣今年55岁,搞股票收藏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

            我两张一到两千块,两千块不行,一八,OK,好吧你点一点这当面点清。

            赵善荣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民间的中国股票陈列馆。

            这张山东举州矿物公司的股票是我收藏到的最早的一张,年代是清末光绪十一年,我一共收集了在10年当中一共收集了1000多张股票。

            这1000多张股票跨跃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而就在这位收藏家的劳作之间,赵善荣编制了一部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长卷。

            这个每一张股票都有它的一个史话和一个故事,像这一张京师自来水公司的股票,当时就是有一个很有趣的史话,这个故宫当时着了几次火损失都很大。

            从空中看故宫,它的周围只有一条护城河,因此,对于这座以木制结构为主的宫殿群落来说,防火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当时,故宫的防火主要依靠每座宫前的大小缸来完成。然而,这对于诺大的故宫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将这个防火的难题交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说,用西方的自来水方法一举两得,也可以省得用马车来回进城运水解决喝的问题,也能很快地灭火。那么慈禧太后问他,怎么办呢?他就说了,用现在股份制的形式集资比较快,这个水厂很快造成了。这个水厂当时在全国都是很新式的一个自来水厂,后来我到北京去,还看到了西直门那个水厂还在。

            北京自来水厂原址

            北京自来水厂,依然坐落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一条胡同里,人们今天走过它的门前,或许不会意识到,它就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

            北京自来水公司发行股票的那一年,距离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时间大约260年。

            19世纪中叶,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一个洋人开办的证券交易组织首先在上海落户了。1869年,外国商人组织了“掮客公会”,专门交易外国公司的股票,就是这个组织1891年演变成了上海众业公所。今天,在上海图书馆存放的大量历史文献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早期股票市场的历史足迹。

            上海众业公所,坐落在上海的外滩,作为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其交易的股票或企业债券却都来自洋人的公司。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无能,洋人不仅把鸦片输入了中国,而且也把早期股市上各种卑劣行径一并带到了中国。他们操控市场,制造黑幕,让那些炒洋股的中国人,在无意之中,把中国的资本血液输进了外国公司的血管。

            1910年,当时由于橡胶的短缺,被上海人称作橡皮股的橡胶业股票,在股市上火爆异常。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就在这个上海众业公所里,一个著名的橡皮股事件发生了。

            橡皮风潮这个事件它发生在1910年,由英商麦边虚构了一个橡胶公司,来欺骗我们的中国投资者。

            1903年,英国商人麦边在上海开办了一家专门经营橡胶的公司,名叫“兰格志拓殖公司”。1910年麦边乘橡皮股火爆之机,宣称自己的公司在南洋购买了大片橡胶林,而且眼看就要丰收了。恶意地造势,使兰格志拓殖公司的股票一举从每股10块大洋涨到80块大洋。

            广大投资者上当受骗买了很多这个股票以后,他拔高,做手脚,抬高以后卷款逃走,逃走以后留下的股票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很多钱庄和银行倒闭,很多投资者跳楼的也有,自杀的也有,倾家荡产。

            赵善荣没有收集到这张著名的橡皮股股票,因为在麦边携带巨额白银出逃之后,兰格志拓殖公司的股票变成了一堆废纸,没有人会把它保留到今天。

            辛亥革命之后,洋人在中国股市上的反客为主,深深地剌激着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他来到上海,找到上海著名的富商虞洽卿先生。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1920年11月,中国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先后在北京、上海、汉口正式开业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就是其中的一家。

            上海豫园的一个茶馆是林乐耕等几位老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林乐耕老人今年85岁,16岁那年他刚刚踏入社会就走进了交易所的大门,从此他跟股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股票经纪人  林乐耕

            这个房子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在民国20年9月份造的,造的时候是120万块(银元),这儿当时理事长叫张忠知,常务理事是尹韵笙,尹韵笙是我娘舅,在这个地方工作。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是由8位华人共同创办的,林乐耕的舅舅参与了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创建工作,当时上海滩名声显赫的杜月笙也参加了交易所的奠基仪式。成人之后的林乐耕成了华商证券交易所的017号经纪人。

            这后头就是一个交易场所,四周全是电话间报行情的,楼上呢一层楼是交易所的办公室,三楼到八楼这个地方都是写字间,写字间和证券公司,生意是很好,客户多好多好多。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里,当时主要有四大热门股:永安纱厂、美亚绸厂、新兴内衣和景福衬衫厂,由于当时的市场中几乎谈不上监管,因此它与西方早期股票市场一样,在那红红火火的交易背后,存在着大量见不得阳光的黑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子夜》,表现了早期上海证券界一批外国金融资本家和中国实业资本家相互争斗,他们利用资本优势,操纵股票价格,从中获取暴利。影片中描述了因为炒股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故事,它揭示了中国早期股市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现实。

            旧社会的事情你不知道,挣的多出去的也多,怎么出去的多,你知道吗?国家黑暗得不得了。

            从林乐耕等人对旧中国证券市场的描述来看,证券市场兴衰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经济问题,它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文献这样记载了旧上海证券市场的景象: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就算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股票市场,也渐渐地演变成了洋人的囊中之物。到了1946年,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为前身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外籍会员87人,而华人会员仅有13人。财大气粗的洋人,利用各种各样的时机与手段,不知让多少中国资本家葬身于股市,如今言之,犹有余悸。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散落在全国的证券交易所消失在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

            但股票的身影,在中国还能偶有所见。这种印有毛泽东头像的股票是1954年,在农业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这种股票只有分红的权力,既没有交易,也不能退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