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资本运作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资本运作 > 第18章

第18章

书籍名:《资本运作》    作者:罗恩·英萨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去的时候,有军队警察在那儿维持秩序,都到了这个程度。其实,它数量不大,意义在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当时,人们仅仅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柜台,让老百姓手中的有价证券实现自由交易。日本的《朝日新闻》对这件事做了这样的报道: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第一个交易柜台,诞生在中国沈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胡同里。

        十——他山之石

        上海江宁路

            1985年1月14日,上海市江宁路一改往日的安静,这一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大约2万多人排成长队,等待购买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万人攒动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国内外各大新闻媒界纷纷报道此事。

            这是新中国建国35年来,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

            时任上海工商银行静安营业部负责人  黄贵显

            当时上海有很多富余的劳动力,富余的地皮,富余的房子。缺少什么呢?缺少资本的运作,他们没钱,财政不可能拨钱给你搞实业,现在我们叫三产了。怎么办呢?学农村的集资,先是职工集资,后来呢就是亲戚朋友的,再后来呢就不知道它是哪里来的。反正你托他,他也给你集资,那么当时我们想呢,既然已经不是完全是内部集资,为什么不能跑到外面去集资呢?光明正大的不要偷偷摸摸的,等到小飞乐集资的时候呢,我们就试了一下。

            1984年12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批准,以每股50元的价格,向社会公开发行了1万股股票,共计筹资50万元人民币。

            这就是飞乐音响当年那张原始的股票,由于它标准地体现了股票的特征,因此,它一直被人认为是新中国的第一张比较规范的股票。

            1986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菲尔林率领由200多人组成的商务代表团来到了中国,邓小平同志接见了他们一行。

            菲尔林主席旁边的这位年轻人,当时是外交部的翻译。

            时任邓小平同志的翻译  高志凯

            菲尔林先生从股票市场的这个结构,从它交易的情况,它上市公司的情况,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那么在听取了这些介绍以后,邓小平同志就说我们中国跟美国不一样,你们现在很富有,我们现在还是在发展阶段,那么我们现在要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呢,并不是说都是公有制,我们也可以有私有经济的成份,民营经济的成份。然后他就说,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你们学习,在股票证券方面你们都是专家,你们比我们懂得多,我们中国也要搞自己的股票市场。

            邓小平的声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就在这一天,邓小平将这张新中国首次公开发行的飞乐音响股票,托人转送给了菲尔林先生。

            80年代的中期,一群在美国学习金融证券的中国莘莘学子,将目光移到了祖国,这些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人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高西庆

            就成立这么一个纽约登记的叫做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委员会,后来在1988年5月前后,一块大家曾经写了一个东西就是那个建议性的东西,建议在中国搞证券市场的实验,但是这个东西到了10月份,做成了一个我们后来称作白皮书的这么一个报告,交给了中央。

            1988年,经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国内最大的8家信托投资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他们成了中国最早设计证券市场的一群人士,王波明是其中的一位。

            时任联办总干事  王波明

            我记得是9月份在中南海里头,由当时的副总理姚依林同志专门主持了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汇报会。当时,有我、张晓彬,还有咱们现在的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我们3个人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专门去做了一次汇报,经过汇报以后,我们就认为就是说中国现在已经到了时候,应该是马上就启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那当时中间的过程不说了,反正最后依林同志就讲这个事情叫条件不成熟,但是必须得搞,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是说,这个事要民间发起政府支持。

            “民间发起,政府支持”,中央政府这一明确表态,使建立中国股票市场的设想,变成了上下一致的认识。加上上海、深圳的地方政府更为切实地行动。从而形成了建立中国股票市场的三股力量。这就是以“联办”为主的民间学者阶层以及中央和地方的两级政府。

            上海市政府动作非常快,当时马上就成立了一个叫3人小组,3人小组是当时上海市人民银行,我记得它的行长龚浩成,交通银行行长李祥瑞,再加上体改办主任,和体改办主任3个人组成了一个3人小组,专门作为推动这个证券市场发展的这么一个机构,常设机构。

            时任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禹国刚

            1988年的6月深圳市政府成立证券市场领导小组,那么这时候我担任领导小组下面的叫专家小组组长,那么作为领导小组下面具体办事的我们这个专家小组,首先第一件事是把国外包括美、英,也包括当时这个港台地区,这些个证券市场成功的那些公司法、证券法、投资者保护法,把它都先翻译过来,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呢,然后移植借鉴,这当然要结合我们大陆的实际,把它写成我们这个证券市场的法规的草案。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深圳证券市场蓝皮书的小册子。这里包括深圳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组成,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章程,及其交易所的交易规则等,它是国内第一套比较系统的证券法规。

            从企业重组到股票发行,从上市交易到市场监管,股票市场一系列复杂的规则,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神经,而这里最为急切的莫过于那些资本的使用者——企业了。深圳万科集团公司,当年就是一个勇敢的尝试者。股票代码为0002号的深万科股票,初次发行时却有着一番尴尬的经历。

            时任万科集团副总经理  孙璐

            当时我们向个人股东发售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是1月初,天阴着,下雨呢。然后我就上蛇口菜市场,到菜市场以后呢,每个菜市场都有工商管理所,找到工商管理所的同志,说明我们这个企业我们想在这里摆个摊位,来卖卖股票,这人家觉得奇怪了,第一你这是不是骗子,哪有说你这卖卖什么东西卖股票,我这是卖鱼卖菜卖鸡蛋的有,没听说过上这儿摆一档口卖股票。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  刘鸿儒

            因为股票在人们的印象里头并没有占位置,因为股票市场发股票的股份公司很少,股票也很少,交易本是微乎其微没当回事,就1990年5月份深圳市这个股票交易突然爆热,就事后了解是深发展带的头,深圳发展银行它的分红高,配股量大,大家一看,这玩意儿赚钱了,就引起就轰动了。

            1990年初中国消费品紧缺的时代即将过去。而另一种投资品——股票的紧缺却悄然来临。于是,股票市场开始它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爆。

            股价的快速上涨,股市让穷人一夜变富的神话,在新中国变成了现实。而这个现实也唤起了更多中国人迫切致富的躁动心态。

            股票市场是去是留,股票市场姓资姓社,这一切都在震动着中国,震动着北京。

            1990年11月,深圳珠海庆祝特区发展十周年纪念大会,参加会议的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这里,并邀请中国人民银行主管证券业务的副行长刘鸿儒来到深圳,希望专门了解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些问题。

            由于当时工作比较紧张,总书记在会议的主席台上告诉刘鸿儒,我们在返回北京的途中再谈。

            这个照片呢就是在广州上的飞机,这是江主席的专机,从广州到北京的路上,我们谈这个股票的事情,这个照片的后边呢写的1990年11月29日,在从广州返回北京的飞机上谈股票市场的问题。

            他听到了很多很多问题,然后这些问题都问我,我就如实把我了解的情况和看法向他做了汇报,那么临下飞机之前呢,我就主要表达一个意见,我说江主席咱们这样,这项改革咱们不能轻易取消,这是影响国内和国外的,我们改革还是要往前走。但是这项改革是我们没有经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做过的,咱们没有办法保证它一点差错没有。

            这次谈话以后,江总书记回到北京专门请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建南等其他同志到深圳进行调研。在深圳期间,周建南详细听取了深圳市政府和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的汇报,并与投资机构、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股票市场相关机构反复座谈。周建南回到北京后,全面详实地向党中央汇报,开办股市利大于弊,并对深圳股票市场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在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徘徊的时期,江总书记明确指示,保留沪深股市,继续试验但暂不扩大。

            所以呢江主席就是经过认真思考确定,试点继续试验,但是暂不扩大,这说明他做这个决策呢那是很慎重,经过周密的调查,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但是在关键时刻,保住了股票市场改革试验,支持了股票市场的改革试验。

            总书记的肯定赋予了中国股票市场新的生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