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 第6章

第6章

书籍名:《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这种要满足客户需要的巨大压力下,他从来没有一次退却或屈服过。

            不幸的是,在他公司的裁员浪潮里,A.J突然失去了这个刺激性的工作。他所在部门的首席行政官是一个平庸的人,A.J担负起了管理业务的责任。伴随他的升迁,他得到了不错的奖励,但是他的新管理责任剥夺了他希望为客户服务的时间。尽管,事实上A.J的移情技巧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但是他不想承担这个角色中的责任。

            A.J所忍受的,也是最终导致他辞职的是成功的期望,成功为他准备了一种专业活动的形式,并使他有能力实施他生意中的每一个专业活动。有些人可能会称A.J的经历仅仅是彼得原理  ①  运转的一个例子,但是我不同意。我认为我们社会对成功人士的分析、确认和反应的方法,使他们不可能在没有遭受反抗或责难的情况下就放弃追求更高水平的成功。

            如果被金手铐所限制的专业人士决定开始走捷径,那么他们尤其容易被嘲笑。即使他们抛弃各种各样的津贴和利益,那么当他们的非竞争性合同一到期,他们就会去追求相似的行政职位。在最大的组织里,金降落伞可以包括职业咨询服务、职业重组服务、同事的同情,或预先提供的心理疗法。很少有人看到支持成功的需要。与爬到阶梯的顶部或拥有一间角落办公室相比,什么是再来一次的更好准备呢?从短期看,答案是“可能没有什么”。因此,这个逻辑是“停止无端的抱怨,再做一遍!”

            然而,底线是在造成严重的损失之前,100个努力攀登到金字塔顶端的人里没有一个人怀疑对经济安全需要进行心理刺激的道理。金钱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也使我们的行为选择范围缩小,无法产生可以感觉到的不协调,金手铐所设置的陷阱在慢慢地收缩。然而,通常是,与直线性事业轨迹相伴随的进步最终注定一个人会感觉自己像一只被猎犬追赶而被迫爬上树的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再来一次”的叫喊声意味着“再把它做一次”,“它”就是你刚刚做过的事。其含义并不是“帕瓦罗蒂,你真伟大,你还能做些别的什么吗”。

            第二章  从“谁是谁”到“那是谁”渴望新事物

            在没有足够的钱来参加包括空中旅行的度假前,我记得我对自己称之为旅行社的一句格言有多么着迷:“到了那里,快乐就减半了。”英国哲学家和性科学家哈夫洛克·埃利斯(Havelock  Ellis)重复了这个观点,他说:“麻烦的不是你达到目标,而是你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但是旅行社经理和哲学家知道什么能维持一个心理健康的事业吗?正如他们所说的,他们知道的很多。

            肯·奥森和其他处于直线成功过程的人似乎担心,如果他们走另一条路来追求成功,那么他们就得不到更多的金钱和更多的称赞。简而言之,他们是贪婪的。因此,让我来建议我们反对贪婪,贪婪常常能破坏成功的满足感。如果成功的意义在于你必须渴望物质,那么就按你的方式去做吧。然而,对物质的追求被描述成“渴望新事物”,贪婪,或更准确地说贪财是对一些新事物的追求。如果这种说法是你的颂歌,你根据这个重新构思你的事业,那么你应该预防成功抑郁症和再来一次的忧虑。

            我建议你开始渴望新事物的方法是,在30岁以后从你的词汇表中删除掉所有的类似于旅行的比喻。就像我以前所说过的,我喜欢那些执著追求的年轻人。但是,如果像奥森这样顽固不化、没有感到自己在退步和反思他一直在做什么,那么他应该准备自食其果。我对所有超过30岁的人的建议:重新制定你的事业道路,投资一些东西,正如一个人投资有价证券一样。短期资本经营者将会告诉你,如果据推测你有一些投资工具是安全的,一些是有点冒险的,一些完全是冒险的,如果你能意识到任何一部分你都不能得到合适的投资收益,你自然会保持你的财产平衡。

            这个建议并不新鲜:祖母们早就建议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那些追求成功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会忽视这一点。多种经营的观点会冒犯那些依靠他们不断的成功来获得金钱或个人收获的人。不幸的是,除非机会成本的概念扩大到包括心理满足的机会,否则成功将会变成一种痛苦而不是一种优势。

            一个简单的警告: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业、职位不是建立在他人的建议之上的。你必须首先了解心理分析学家所称的“你的自我理想”:你的期望、梦想、目标,当然还有理想的总和。如果马克·莱兹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就会知道跳水金牌并不是他为自己将来所准备的充足的跳板。为了成为魅力超凡的演讲家,你需要有两种自然的天赋,一种是自信,另一种是语言能力。莱兹身上的有些东西使他没有能够再次成功,但是他应该在他有信心进行那个完美的一跳之前就知道他缺少什么。

            一旦你知道了你的自我理想的组成部分,你就能像战场医生选择治疗方法一样,调整你的事业目标了。对那些不熟悉军事用语的人,治疗类选法是使用投资回报范例来决定治疗哪个受伤者。由于药物有限,不需要进行治疗的人分为两组:那些受伤太重已经无法医治的人,以及那些自己离开战场能生存的人。那些需要治疗的人都是处于生死界限的病人,如果不做处理他们可能会死,而如果进行抢救,他们应该可以活下来。

            如果你把事业成功看成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发现你需要每天工作14个小时才能维持你的事业,那么你的行为和目标将彼此不协调,就应该进行调整了。同样的,如果你渴望成功,且是一个喜欢锦衣玉食者,你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那么你的股票证券会升值,但你的事业却得不到同行的尊重。那么保持你事业投资中的一部分,放弃其他的部分。把你剩余的精力用于你所期望的目标,期望是不会从你辛苦获得的成功中自然产生的。

            第三章  你为什么会疲劳无限可能性的负担

            哦,这些天看起来并不是很长,

            当一切都变得正确了,没有任何错误时,

            那么,你的生活就不会是极其的平淡,

            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抱怨的!

            —威廉·S·吉尔伯特(William  S.  Gilbert)

            《公主艾达》(Princess  Ida)

            没有任何人权专家能像弗洛伊德这么说:“一个人无可置疑地成为他妈妈最受宠的孩子后,他在生活中将保持一个征服者的感觉,一种常常引发真正成功的成功自信。”这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离家后的感受吗?不幸的是,不是。成为宠儿的感觉是从反馈中获得的,你,而不是你的兄弟或你的姐妹使她感觉最高兴。虽然有些人逐渐感觉自己是被领养的小孩,但是大多数的人却传递着一种表面上是令人振奋实际上令人烦恼的信息:你有无限的可能性和一定的机遇,你可以获得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这个信息有一些错误的东西。首先,整个时代的信息(“孩子们,你们出生于一个可以为你们提供无限可能性的时代”)缺乏心理学家所称的个性,即一个人所具备的特有的感觉。

            没有个性的鼓励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它剥夺了一个人知道为什么有人感觉他应该受到称赞的权利。而且,当没有清晰的实施措施时进行演说,那么反馈信息如“你是最棒的”就会引起令人焦虑的问题,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可以引发真正成功的成功自信。最低限度,那个被你称之为“你是最棒的”的孩子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比如,梦想成为世界拳击手的孩子想知道你判断他潜力的标准是否公正,而不仅仅是因为你爱他。同样地,你判断机遇的能力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每个人都将采取措施,除非他能确定评估者的动机:是妈妈和爸爸告诉我这么做,所以我就应该尽力实现他们的梦想,还是他们真心地对我抱有期望?如果“你是最棒的”让一个人承受无法忍受的压力,那么它既是坏消息又是好消息。实际上,这些指示是精疲力竭症最显著的因素。

            第三章  你为什么会疲劳艰辛的期望

            威廉·詹姆斯创造了一个简单的公式,以说明不明确的极高期望是如何挫伤自尊心的。根据詹姆斯(他用抱负替代我们所指的期望),公式如下:

            自尊心=成功/抱负

            这个公式阐明了你如何才能通过降低你的期望值,以增强自尊心。用詹姆斯的话说,“

            放弃自己的抱负就像减轻负担一样,要使它们得到满足”。不幸的是,你不能仅仅放弃抱负,因为它们永远伴随着你。

            心理分析学家哈利·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指出,自我感就是为来自我们如何感觉自己的行为和来自社会分析的态度与观点赋予主观特性的一种方式。沙利文把这种形成所谓价值感或良好感觉的方式称为两人间的有效妥当性确认。许多人一生下来就被父母们强加了一些期望—他们特别漂亮,或生在富贵人家生来有福,然而,他们生活的悲惨事实是,虽然他们可能感觉这些抱负只是说大话,但是他们收到的反馈阻止他们放弃这些期望。

            根据肯尼迪家族的传记,罗丝·肯尼迪(Rose  Kennedy)在每一个犹太人仪式、她孙子的授奖典礼日和毕业典礼日常常引用《路加福音》中的一段话:“对任何一个人而言,想得到多少就必须要付出多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