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浅析新时代习近平对外人文交流战略

浅析新时代习近平对外人文交流战略

时间:2024-11-06 09:06:51

近期,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政论片《大国外交》以宏大的视野、精致的细节深刻地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推进国家发展、增进民族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家国情怀、赤胆忠心、价值旨归。其第一集《大道之行》开篇道,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8次,行程高达57万公里,累计出访193天,足迹遍布五大洲的56个国家和地区。①高频的出访活动在国际上掀起了阵阵中外人文交流的旋风,浸润着中外合作伙伴关系,巩固和扩大着中国的“朋友圈”。新时代习近平对外人文交流战略也在这一场场的人文交流活动中逐渐走向成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一、战略目标: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对外人文交流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对外人文交流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事关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百花园中,谁掌握了国际话语权的主导权,谁也就获得了在国际利益关系博弈中的优势地位。反之,就会受制于人,失语挨骂。当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仍然相对弱势,有时甚至被西方话语霸权围攻,深陷无语或失语的尴尬处境。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对外人文交流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国家形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同程度和该国的国际生存空间。中国要为自己的和平发展赢得利好的国际政治生态,就必须在国际上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习近平指出,当前应努力对外展示“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发展的文明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④。

二、战略话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于当前国际社会的时代背景、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习近平提出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对外话语体系。习近平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⑤合作是各国必然的选择,各国应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交融点”,形成“国际正能量”,以携手应对国际社会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定位之下,习近平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⑥面向未来,人类日益成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文化交流、人文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日益清晰深刻。习近平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⑦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今天的世界是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的结果。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定位下的文化交流、文化外交必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三、战略定力: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文化自信的文化基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诸多主旨演讲中始终充满着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习式”语言之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源于习近平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熟知和自信。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⑧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先进文化思想,为当今国际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遵循。

凝练和升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全新的范式。习近平指出:“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⑨因此,要在融合中外先进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打造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贡献更多切实适合国际治理需求的中国方案,“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鲜明地提出中国主张”,以丰富对外话语体系中的当代中国文化内涵。

认知和融合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真正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多样性的世界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习近平强调,“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⑩,表达了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互鉴发展的深刻思想。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伟业非一日之功”等中外名言表达心志。这些看似顺手拈来的名言警句、古语诗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多元文明的尊重,也是习近平对中国智慧的最好“代言”。

四、战略平台:现代传媒体系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体系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它们不仅跨越了各民族文化传播的地域阻隔,更成为了世界多元文化交织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较量的重要阵地。谁主导了互联网这个文化新战场,谁就能赢得世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对互联网以及其他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使用。11

习近平高度重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传播中国文化,明确提出了要“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新主张。习近平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2。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的现实,习近平强调,“要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13,“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4,努力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风貌的全新平台。

五、战略力量:青年人才

青年是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青年人才的对外人文交流种下中外友好的青春种子。习近平指出:“要让13亿人的每一份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强调“要促进青年等的友好交流,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15通过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世界的长久和谐埋下青春友谊的种子。

青年中的代表性群体是对外人文交流的中流砥柱。统战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力量,夯实中外友好的青年战线,是开展对外人文交流的关键所在。这些人员主要包括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等年轻一代。青年留学人员“既有国内成长经历又有海外生活体验,既有广泛的国内外人际关系又有丰富的不同文化交流经验”,许多外国人通过他们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16。新媒体时代,诸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青年在当前以新媒体为介质、以社交为渠道的信息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强和改善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建立常态的线上线下联系,让他们展现正能量,发挥积极的对外人文交流价值。

六、战略实践:以元首外交为主线的独具魅力的“习式”人文交流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对外人文交流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对外人文交流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辉煌史诗。“习式”人文交流彰显了中国领导人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也让世界醉心于中华文化之美,领略到文明互鉴之妙。

第一,积极开展与各国的双边人文交流。在外事访问或接待来访中,习近平都安排有人文交流活动或不经意间展现人文交流精神。如,习近平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安排了同俄汉学家和学习汉语的青年交流,强调“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推动了“中国儒学与俄罗斯文明对话”国际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又如,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不系领带的会晤”、与美国现总统特朗普在美国海湖庄园与中国故宫的会晤,都展示了人文交流的细节。还如,习近平身着中式礼服出席荷兰国宴,以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比喻当代中国,善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句阐述观点。再如,习近平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桥”“孔子学院”等中国人文交流品牌的有关活动,促进相关人文交流协议的签署,深化中国与亚非拉等国的互信互助情怀。

第二,大力借助各种场合开展多边人文交流。习近平善用多边机制,积极阐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价值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2015年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的主题演讲时表示:“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172016年G20杭州峰会时向与会宾客介绍“人间天堂”的人文历史,观赏《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晚会。

第三,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努力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18围绕“一带一路”蓝图,我国正在与国际社会建立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开辟更多的人文交流渠道。既推动彼此间的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也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开发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一带一路”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倡议,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系2016年度北京市教工委“扬帆计划”资助课题、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课题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越崎青年学者”资助课题,项目编号分别为:JGWXJCYF201622、BFSUSKJD-17002和800015Z1136)

「注释」

①《大国外交》,中央电视台CCTV1政论片,2017年8月28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页。

③刘奇葆:《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光明日报》,2014年5月22日。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2页。

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页。

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3页。

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59页。

⑧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页。

⑩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党建》,2015年第4期。

11曾祥明:《论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的理论自觉、战略原则与实践路径》,《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

12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人民网,2014年8月18日。

13同④。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

15同⑨。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0页。

1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国投资》,2015年第11期。

18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网,2017年5月14日。

责编:朱静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