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为什么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

为什么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

时间:2024-11-06 07:51:02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伊奥瑟夫是来自非洲厄立特里亚的少年。在他人的帮助下,他经过苏丹,穿过撒哈拉沙漠,千辛万苦地逃到德国。萨克森州一位好心的艺术家收留了他。每周伊奥瑟夫都会去补习德语,他的德语老师是个叫舒尔特的退休教师。课后,少年会到舒尔特的餐室喝点咖啡,吃点饼干、零食——午后咖啡也是德国文化的一部分。

有一件事情让舒尔特老师很犹豫,考虑再三,她在某一天委婉地告诉伊奥瑟夫,喝咖啡、吃食物时发出声音是不合德国习俗的。不料,伊奥瑟夫不好意思地承认,他奶奶也教训过他,这样做在厄立特里亚同样不合习俗。

为什么富裕的德国和贫穷的厄立特里亚都会有同样的礼仪?

我们最初的礼仪可不是这样的。据人类学家罗伯特·路威说,假如你在乌干达的一些原始部落里做客,吃东西越是大声咀嚼,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越是对主人的尊重。不但如此,还要打两个饱嗝表示自己吃得很饱。如果在肯尼亚的马萨伊人家中做客,则需要在饭后大声咂咂舌头表示对主人的谢意。

那么餐桌上的礼仪是如何演变的呢?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给出了答案。

凡勃伦在1899年发表了《有闲阶级论》,阐述了人类礼仪的由来。他认为,上层社会(有闲阶级)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和下层社会区分开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事生产,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消磨。他们的金钱可以使他们安闲度日,坐食无忧。礼仪是有闲阶级的产物和象征。为了表明自己是有闲阶级,有些礼仪到了夸张的地步,如波利尼西亚的某些酋长,为了保持尊严,宁可挨饿,也不肯用手把食物送到口中。

在餐桌上,有闲阶级因为要炫耀自己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所以细嚼慢咽,一小口一小口地吮吸汤汁,轻啜美酒。另一方面,饮食不发出声音还让他们与饿汉相区别,说明他们并没有饥肠辘辘,自然也不用狼吞虎咽。在身份制盛行的时候,礼仪得以充分发扬光大。上流社会的这些风度礼仪,其他阶层的人们会广泛和迫切地模仿,从而获得尊荣感。而某些曾经是上流社会的人,即使家道中落,没有财力保持奢侈的生活,却仍然要保持这些礼仪。这其中不仅有餐桌礼仪和家庭出身的关系,还有更多微妙的阶层关系。

(妙春摘自《深圳商报》2017年2月8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