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一个人时你在做什么

一个人时你在做什么

时间:2024-11-06 07:57:34

我注意到,许多人在独处的时候从来不笑。——乔治·奥威尔

人大概或多或少都有点虚伪,所以朋友圈的内容随便看看就好。

穿着打扮无可挑剔的年轻女孩,可能住在凌乱不堪的出租屋里,鞋也不脱就倒在床上;那个以热爱美食和喝酒著称的美人,每天都坚持晨跑,晚上还要去健身房;经常参与慈善活动的高管,笑眯眯地抱着孤儿拍完照以后,脸立刻垮了下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读书时唯恐在同学面前表现出努力的样子,因为害怕被人说脑子不好、只会死读书;工作后又唯恐显得不够尽责,事情明明做完了,却不敢在下班时第一个走出办公室。

其实只要不是赤裸裸的欺骗,在公众场合显得合群一些、好打交道一些,也是出于某种礼貌或无奈吧。在现代社会,“做自己”已经成为相当奢侈的事情,大部分人在长大后“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我倒觉得人没有那么容易改变。其实你并没有变,你之所以觉得自己讨厌,只是因为你整天都在做讨厌的事情罢了。

有人认为强迫自己做讨厌的事情就是努力,是挑战自己,是改变命运的挣扎与前奏。

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跟一个没有工作、整天逛街和泡咖啡馆的法国老头儿相比,哪一个更努力呢?

看过一篇报道,流水线上的年轻工人,在下班后走进网吧,面无表情地敲击键盘,他说他也没有那么喜欢打游戏,只是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做。那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厂房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真正的命运在这间空气污浊的网吧里,在这里他可以一个人静一静,认清自己只是又一个迷惘飘零的年轻人。

那个泡咖啡馆的法国老头儿,竟然说自己“这辈子从未休过假”,每时每刻,他都在观察

周围人的举止、表情、动作、反应,揣度、模仿后用在舞台上。他是法国老戏骨德尼·拉旺,你或许看过他主演的《新桥恋人》。努力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习惯。

就像随身带着小本子记下灵感的作家、眼睛无时无刻不像雷达一样四处扫描的摄影师,无论是否有人在身边,他们都会这么做,因为这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

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压力巨大,很容易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用奔波来缓解焦虑。但很少有人认真问过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其实很简单,独处时你在做什么?如果你只想吃垃圾食品,而又不是因为失恋,那你的压力一定大到难以承受。

如果你只想看“无脑”综艺节目,那你只是一个需要玩耍和娱乐的人。

如果你只想倒在床上睡到天昏地暗,那你显然需要休息。

我发自内心地喜欢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并不富裕的老人每个周末会穿上自己最好的旧西装,独自去看一场戏;《小森林》里的乡下姑娘,即便一个人住,也会认真地用母亲传下来的手艺为自己制作各种美味食物;还有遇到电视台转播自己支持的球队的比赛时,哪怕在半夜也会换上球衣,拿出啤酒,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的球迷。

还有那些真正善良的人。岛田洋七在《佐贺的超级阿嬷》中讲了自己的童年故事:卖豆腐的人每天故意捏碎一块豆腐,说是碰坏了,然后半价卖给贫穷的岛田和外婆。外婆说:“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并不是说对人好不应该让别人知道,而是那些善良的人,其实并不介意别人是否察觉自己的善良。

我们的人生不是演给别人看的戏剧,不是讲给别人听的故事,大部分经历都冷暖自知。

曾经听人说:“做事之前先问一问自己,如果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你做了这件事,你还会不会去做?”当时很不以为然,觉得过于孤僻了,现在才发现其中有一种深深的寂寞。人生本来就寂寞,光鲜只是短暂的瞬间,大部分时间,大部分人都不无迷惘地做着一些不知道会不会有回应、会不会有结果的事情。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件事,还有什么能支撑我们做下去?

很喜欢约翰·伯格的一句话:“想要在别人指定的地方寻找生命的意义是徒劳的,唯有在秘密当中,才能找到意义。”是这样的,真正的意义,都在秘密当中。

(海之南摘自豆瓣网,王青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