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孩子、鲜花、蔬菜,石头和尘埃

孩子、鲜花、蔬菜,石头和尘埃

时间:2024-11-07 08:28:45

整个村庄就是一个美好的秘密,暗暗地深藏在群岭的山坳里,即使路过这里,村庄的秘密也不会被发现。

r秘密有光阴的庇佑,暗合空间的美学:藏而不屈,伪装而不落幕。

r经过无数条大路,七弯八拐,转上一条小路,九十度的弯不断出现,有些路,很难被发现。

r村子四周,左一层岭,右一座峰,山之外,还是山。古老的故事,都会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山的那边……

r山的那边,还是层叠的山,让进村子里的人,不想再走出村子,这才有了江永千家峒的传说。

r自然村寨,坐落于群岭山水间,与植物为友,与山为伴,与水相依。村庄,浮在明月的夜里,浅淡地说一些上古的话,说一些,忧天的事情,如:远房亲戚那里的某座山上的一种石头,被命了一个名字,然后,就一点点,被车拉走了;有些山,变成了坑;还会谈到,一些山上,又长出了很多它们都快忘记了的植物,数了数,也没数清楚;白鹭飞回来了;各种各样的鸟飞回来;远处的池塘里,有一种鸟,大家都没见过……一个只瞌睡虫爬了上来,要睡了,最后还有一位心宽的,说,挖山的队伍,离这儿远得去了,我们这一辈,没人能够挖到这里来。

r夏天的焦躁烈日,村庄低伏于群山的留白处,藏在山脚。群山连绵怀抱,更加突出这一大块空地的空。空出的土地上长满了:田地、老房子、新楼房。道路从新村子穿插而过。老村子,远远地躲开。

r河渊村正前方的山,叫面前山。就是村子前面的山,村民为了说出来好听,顺音顺调,说话时,把一些不顺调的字前后调整次序。现在建有手机发射塔的那座山,叫鸡公山,河渊村把公鸡叫鸡公,把母鸡叫鸡母。何艳新老人说,不然,说出来别扭,不好听,不上口。在书写女书时,有些字词调整了词序,写女书字是为了吟唱、诵读出来,给姊妹们听,音调语音不顺,读起来别扭。

r河渊村口,有坛庙的那座山,叫坛屋山。

r最远最高的岭,建了发射塔的山,名铜山岭,大家习惯简单直呼为岭,说到岭上去,就是去铜山岭。

r河渊村左前方的山,叫红花脸、牛转弯山。

r新修的马路两边,建了无数栋新楼,无审美可言。传统的大美,细微处的各种考究,结构、造型、舒适度的整体考量,都被取消,不在建房考虑之列,各种人性化的功能,没了容身之所。新房子,只是高大、宽敞,有钱的样子。房子的另一个功效,它们不自觉地为身后的老房子竖起迷障。

r新文明兴高采烈地生长,其色其焰,炫夺其目,实则伤其神,败其气。此刻,没人去体会老村子的心情。深夜,梦魇中,内心虚叹:为古老的消逝,为踪迹全无,而长叹息——唉……

r即便,你经过村庄主干道,经过大片楼房之后,出村后,也不会发现村后的老村子。就在新楼房的后面,从某个角切进去,角落的主角——小道会带路,转弯,不宽,两边长满了植物,绕过田地,再拐到几栋新房子后面,平房的旁边,一扇古老的发亮的石头门,就是老村子的入口。

r石头,门楼,门槛——带着整个村子,静静地生活在这里,让新来者惊叹不已。村子,隐藏之深,老村子的完整,震撼两字难以括之。

r一扇石门,一个角,一堵墙,一条长廊,悠长地把你引向老村子的里面,探访从你的认知里消失了的声音。

r一个人,下午的阳光,照着房子的角,木门里面,岁月积满了尘埃,石礅,沉沉地陷进泥土里,忧郁的神情,如飞鸟,落上屋顶,静默守候,秘密的睡莲在清晨的水面微睁双眼。

r往里走,一点点打苞开花,淡淡的女儿香,惊醒你内心的温柔。

r小心翼翼地走在村子里,不想发出任何多余的声响。青砖、灰瓦,高墙、深巷,石板、木房,挽留了时间,改变了时间的形态:不再流逝,不是从远方来的客人,不会再回到远方去,不再是水。时间,轻轻的圆,是花——花开花谢,花谢花开,村子里的时间,轻轻低响。

r阳光,是村子里最活泼的神。

r日日年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r每天,它都会到村子里走上一遭,熟悉了各自的脾气。即便是躲在角落里的石头,阳光也经常去磨蹭磨蹭它肥肥的后腰,说几句玩笑话。阳光暖暖地照着那两位即将离开的老人,没有哀伤,只有温暖。

r阳光落在村子上空,从东边照过来,把屋檐的角,起起伏伏地画在石板路上,有棱有缺,有深有浅。房屋有选择地让一些阳光落下屋顶,在墙上,有艳丽的黄色,形成各种锯齿、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方块状,与房屋一起画出各种图案,招人喜爱。孩子们站在阴凉处,一只脚伸进阳光里,狗在石板上朝天躺着,以为孩子在逗它玩。

r阳光借道,爬满天井旁的整块石头。

r尘埃不见。

r阳光从这一堵墙流淌到另一堵墙上。

r阳光照不见的地方,阴面,时间不温不火地守着石头的纹路、青砖的肌理。温温和和地流淌在时空的表面,有些,不小心,滴进砖缝里。

r阳光流过,听墙说话。听大块石板说,这一户人家娶媳妇,那一户人家嫁女的事情。墙稳稳地听着,它的责任、担当较重,有棱有角,有平有缝。

r阳光与一些刚刚冒出来的植物,打闹几下。阳光里的成分与村子一样,阳光里也有老人、孩子、青年、草、鲜花、蔬菜、石头和尘埃。每一个个体暗合生命的契机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r向晚,阳光要回去的时候,把屋顶浮出村子,走到近处,把黑夜从山林里喊下来,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淹没整个村子,保管好所有的秘密,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r狗在阴凉处,吐出长长的舌头。

r巷子里,隔不了几步,就有一些断了、残了的条石散落在路边角落里,如枯黄的花瓣,落下,印在地上。

r村庄每一个细微的部位都是生命的光点。

r停下来,仔细端详,远远地,看见村中老屋的封火墙,高大的线条,其美,如塔,如月。线条之美,从中间的制高点,两根线,分两边流泻,落下,弧线美得深沉,注目,久久凝视,浮在村庄上的这些线条,让人爱,泪水悄悄地滴落。

r斜角度的墙,散发出各种不一样的眼神,一个角,一个面,共构出各不一样的气息,灰色暗淡中曾经拥有的朝气是其中一种。

r墙和石头,不会吵闹,它们安静地说话。

r上面是天空。

r青砖隔三岔五地伸出一堵山墙来,与冒出来的小草打声无足轻重的招呼,更多的墙,相互掩藏,像人群,牵手,密集站立。

r翘檐,是河渊村古建筑最不安分的元素,上扬,又回首低眉,欲飞,却已展翅。

r瓦,深灰色,深到黑,翘起来的飞檐,托着瓦,把成片的老房子往上拉,紧紧地挨在一起,展翅欲飞,或收翅欲停。现在,像一群惊弓之鸟,胆战心惊,虽紧贴在一起,相互取暖,老了,飞不动了,贴得如此松散而无力。曾经,不是这样。

r倒立的板车,轮子被一个男人取下来,不能再用了,废了,叹一口气,想起那天晚上的酒,发了发呆,站着一动不动,想说一句什么话,突然感觉说出来没有任何意义,不说了。

r她从一堵墙里走出来,宽而长的石板路,端着脸盆去外边的池塘洗菜,路过邻居家,坐在门口,拉拉家常。她去菜地里拔草,给田里的禾苗放了点水。

r时间在这里不会流逝,只要等上些时日,时间会重新流回来。

r哭嫁的妈妈、丢在长凳下的手帕、烧掉的折扇,都会回来,老人说着,站起来,提脚,跨过高高的门槛,说,房子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她在说自己的脚。

r老人在窄巷子里往前走,前面看不到路了,挡住去路的墙,急急左转,又从容右转,她摊开双手,都是路,往左往右,都行。

r在老村子里随意走走,不时传来电视机里的广告声、枪声、新闻报道声,老房子多了这些响动。她们把时间放在公元2015年。

r老屋外面,停着摩托车、自行车,还有拉稻谷的板车。

r山风吹响,石头落水,声音清脆。

r每个村子里的水,都有秘密和传说,各不一样。

r石头巷、小河、池塘的线条构成了物质的村庄,空间宏大。时间,由一个个点,构成一个个大大的圆。在这里做梦,梦都是圆的,有些似乎只在梦中出现,有些梦里的事情,在现实中,很久以后才去做,与梦里一样的结果,没人会违背梦的意图。梦醒来,是下午,你看到她坐在门墩的青石板上,摸着石鼓,黑得发亮,那是从梦里伸出来的一双手,你打开门,把手插进裤兜里。

r随便走进哪户人家,窗户上都雕花刻鸟,屋里的横梁上,暗处,隐藏着一条条木刻的鲤鱼,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兽,盯着你看,它也在回忆,好像在哪里见过,好像有过交流,想不起来了,它就问你:你想起我了吗?

r村子里有专人打扫卫生,村庄就是一个大家族,一个家。整个村子共用一个大厅,每户人家相当于一个个房间,几个房间构成一个小家,无数小家成一大家子。

r“大村子很干净,不像现在,老了,太脏了……”

r“没人住,当然就没人管。”

r“门头没了,大门垮了。”

r墙倒了以后,就有后人来拆房子,住在这里的老人,一个个也倒了。

r屋顶上到处长满了草,长了又枯,黄了又死,又长。

r巷子里到处长满了草,村子里长满了草,人不多了,少有人走。

r有些巷子,草实在太深了,又有些墙倒了、塌了,她走了两次,都没能跨过去,植物太深太密,早去二十年,这里哪会有一根草啊。站在外面,她踮起脚,看不见里面,里面还是草。

r村子,像一位花甲老人,今天的花甲,其实还很年轻。如果有人想修整这些房子,它们会一跃而起,往前冲,像水,又回到村里,重新焕发新的气象。

r如果,弃老人于荒野,只会加速其死亡。

r有人在吟唱,消逝的声音,消失的人。

r——声音是不会消逝的,它只是远离了发声体,去到声音的领地,回到它们的家中,就像孩子,长大了,回家来看看,然后,离开。

r老房间,老屋子,像一个个老人,集中在一起,被一次性遗弃。有具体的年月出来做证。老人们习惯了,不再去想是哪年哪月的事情,想清楚了,结果还是一样,不如不想,不如,坐在屋子里,生火做饭,喝一大瓷缸浓浓的自己揉制、炒成的烟熏茶。

r荒凉种进了老人的心里,她受不了。

r现在,村民建了新的房子,不再理会这些老房子,没人理会的房子,房子就会自绝。要不了多久,新房子后面的老房,会在一夜间商量好,一起倒地而亡,支撑不住了,红砖砸在石板上,石头光光滑滑地忍受着,看着身边的朋友,死在自己的怀里。有些条石挪动出一个位置,空出伤口来,把土展现给阳光看。

r没人再修建这种结构的房子,这样的砖也烧不出来了,成本太高,现在的砖都烧不到那样的温度。

r“河渊算一个不错的村庄,很漂亮的。”

r老村子建筑群最外面的房子,这里被拆了一个角,那里被整栋新房子挤垮,新楼房一点点地向老村落里面逼近。

r一部分房子遭弃,黑乎乎的,砖也风化得厉害,墙壁穿孔,一个个洞,从里向外张望,像只兽。老房,全黑了。黑砖,黑墙,黑的路,黑了的屋顶,黑的角落。

r到处是角落。

r现在,老房子里大部分还住着人,老人和孩子。老人照顾孩子们吃喝拉撒,孩子们在村子里奔跑,击起层层生机,一次次唤醒昏睡中的老者。老人的风筝,在空中飞了多少年,已不重要,孩子,成了那放风筝的人,如果没了孩子,老人,也许早就飞离了这个地方。

r何艳新老人爬上邻居家的屋顶,全村房屋,老的、新的,死了的、活着的,没有成形的房子,尽收眼底。远处,村子前是新建的楼房,单独的,一栋一栋,像老房的子孙,一个个离开,独立门户。

r新房子与新一代人一样,住村子外面。

r老村子的屋顶清一色的灰,偶有一些其他颜色点缀进来。三两户人家的整个屋顶爬满了藤蔓,像草地一样的屋顶,嫩黄的枝叶,厚厚地铺满屋顶。

r在几座老房围拢的中间,冒出一棵树来,顶满了绿色的藤,在众多青瓦中,尤显突出,两种生机,一种绿得张扬,寻找外面的机会,而房子的灰,没有了私欲,只有向内沉沉地让自己舒坦。两种颜色,在一种区域里相互适应。

r灰色建筑群中,老院墙的间隙里,爬满各种层次的绿,一朝一夕之绿,着色于百年灰色之上。

r一个个向上走的屋顶,停在一个点的维度上,又从另一个方向滑下来。每个屋顶莫不如此:一个制高点,分成两根向下滑的线,构成一个三角。有些三角形的墙,粉白、砖青。有些三角形,已被解构、分散,不成形状。

r瓦在墙角上起伏了几百年,看着红的砖,体会自身的阳光,层层叠叠,里外三层,守护一堵墙,又滑向另一堵墙。一大片老房子,唇齿相依。

r新房子远远地躲开老屋,担心老年斑感染它们。极个别的新房建在老房子旁边,像撕开一件衣服某个部位,从外往里撕。新楼房,突兀,俯瞰、藐视低矮破旧的岁月。

r房子老了,但气节在,连绵不绝。

r村子里,不断地传来砌刀敲打红砖的声音。

r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