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时间:2024-11-07 08:29:45

两堵墙,各自笔直地高高站立,不留回旋的余地,一脸正直地看着石板路,低低地从脚跟流到不远处,又一堵墙,横着挡住去路,石板路一扭身体,分身成两条同样宽的路,一条往西,一条往东。高墙林立,板着脸,如这里的人,似乎在为难你,嗓门大,其实,他们为你扫干净了无数条路,请你去家里吃饭、做客。它们早已容下了一切,包括委屈和开心的事。

r石板路,因为低,直直地走向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给自个儿铺上台阶,爬上槽门,爬到天井旁,爬进小厅里,在房门外,看着里面的新娘,两眼发呆,真是一块石头。

r她家的门槛是块条石,上面刻有十三片花瓣,灵动的线条可以闻到花香,旁边,紧挨着的是些姿态各异的小枝小叶,烦琐而细致,你会认为这是某个精致的女人,一点点,绣出来的,整个图案呈倒三角形,位于门槛向外正中的位置,稳稳地生长、开花。每天都会有人坐在上面,说些田里的事情,说着说着,手自己就去磨蹭着这些植物了。

r四五个小孩在天井里玩耍,一个男孩跑出来,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衣服在地上蹭得到处是泥,手上、脚上都是,男孩目光清亮,黑的大眼珠,亮亮的,手中拿着一颗糖,坐在石门槛上,脚横在上面,摆拍一张。身体靠在木门框上,有东西扎到了光屁股,孩子用手去摸,穿着开裆九分裤,又拍了一张。孩子一点点往外挪动屁股,坐到了最外面的石礅上,阳光照着膝盖,再拍一张。

r与男孩差不多大的一位女孩子,就没这么大方了,她像个流落民间的天使,翅膀隐形,只要一声召唤,只要你准确地唤醒她身体里优美的词语,契合,而又感应,他就会活灵活现地站在你面前。小女孩没有洁净的连衣裙,没有干净的脸庞,没有琴声,没有古汉语的简约,但你感受得到——她什么都有,超越于这一切。想给她拍张照片,相机刚举起来,女孩仓皇而逃,跑到里面的孩子堆里去了。男孩,正襟危坐在门槛的正中,那对倒三角形花的上面,看着,等着拍照。

r老人笑着走了出来,男孩才有了害羞的神情,直直站起来,没跑开,牵着奶奶的手,站在屋子中间,两边房子暗淡,一只猫,倒挂在屋梁上,耳朵竖起,听阁楼发出的声音。

r破旧的房子堆里,一个转角,屋背后,不起眼处,暗暗地有一栋不一样的房子,立在那里,显示着曾经的气派。

r每户人家的门楣上,都写有意蕴深厚的字。

r老人后面人家的门楣上,写有:是吾家。

r三个字,唤醒一个清晰的场景。有人影走动,有举杯,有歌声,有柔情,有情意。

r九百年前,动人的歌女柔奴,王巩之妾。因苏东坡案,王巩遭牵连,被贬穷乡僻壤之地广西宾州,妻小家人,皆散,仅柔奴因爱而相陪。是夜,苏东坡、王巩、柔奴三人饮酒,柔奴清歌一曲,接一曲,又一曲,曲曲动人凄婉,歌毕,大家赞叹并伤感。

r苏东坡问柔奴,想家吗?

r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r多少情爱的句子,在此字句面前,沉寂。浓浓的情,感伤了苏东坡,在写给她的词《定风波》中,最后一句: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r广西离河渊村并不太远,同属诗中岭南。女书中流传着很多位与“奴”字相关的女子的故事。女书作品《奴巴女自传》,奴巴女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女子,女儿被丈夫踢死,她也一次次被丈夫殴打,最后一次,几近致死,丈夫还逼她悬梁自尽。奴巴女被好心人救下,她坚决地离开所谓的家,沿街乞讨,到县城,想方设法与丈夫离婚。用女书,写出了自己的遭遇和不屈的心情,从出生到告官,她为自己写下了一本女书自传。

r此屋最早的主人,并非永州人,随兵到此安家落户,儿孙四代,能不念故乡?!但久居河渊,不又是新的故乡!这些故事,这些老朽之屋,都是心安之处,亦是吾家。

r尘埃的黑色染黑了所有墙壁,岁月一点点,无声无息地从虚空的叹息间掉落下来。尘埃,想找到点什么?飘飞、飞翔,落了又起,尘归于尘。

r另一户农家,门额上书:“光前裕後”。

r字,明朗清晰,线条虽旧,但气势饱满,问起写字的时间。才想起,村里的人都不关心时间,她们只说父亲的爷爷、爷爷的上辈,她们云淡风轻地回了一句“很久了”,语气不长。很多句子里,她们会说到“昨天”这个词,一切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就是昨天,代表很远的地方,很远的地方就是昨天。

r说到“老爷爷”的内容里,一定会说到“自己的现在”。

r很久以前、昨天、今天和明天,在村子里几乎是同一个词。

r时间在巷子里迂回流动,屋檐的斗拱就是村子里的一块基石,托起时间的一个角,屋脊上的“飞吻鱼”,时间的一个动作,亲昵地含着、吻着、爱着,不舍,又无死守之意。时间的整体,与博尔赫斯文字里的一件平常之物一样,物件没有正反面,只有一面,时间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在。

r老人坐在“光前裕後”的字下,斜着身子,看着被屋檐、高墙挡住的蓝天,坐在发黑的家具中,隐藏着屋子里的幽暗。她刚从里面的厨房出来,说自己“老了”的时候,她说的,其实是祖祖辈辈,还包括这栋房子——老了。

r都老了,如果房子塌了,人才是真死了。不然,父亲是不会真正意义上地死去,她自己也不会有死去的概念。只要房子在,任何人就不会“死去”。老人说的亲人概念里只有两个主要词语:母亲、父亲。其余的亲人就是:母亲的母亲、母亲的奶奶,还有父亲的。有一位母亲与她一样,种田、种地,把豆角从地里摘回来,放在竹篮里,挂在横梁荡下来的弯钩上,等太阳快离开村子,再取下来炒着吃。

r母性的传宗接代,生息的流动,构成了老人们的时间,村里的老房构成了老人的空间。

r老人最不愿意去的是塌了房子的地方,像坟茔。房子倒了,或许有些主人是搬到了远处的新房里,或许是房子主人已经死去。两者,在她们的思维里,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房子倒塌了,人去了。

r倒塌的房子,暴露出大片地基,鲜活的黄土大口地呼吸。她们即使说到这户人家,眼睛也不会去看房子,她们不愿意看到昨天在自己面前死去。

r村里倒塌的房子越来越多,没人理会,听任植物生长,都长树了,更多的是随季节枯荣的一些藤蔓杂草。

r“光前裕後”,典出于南朝梁陈年间的徐陵,他曾在一碑文上写道:方其盛业,绰有光前。《尚书》中亦有“垂裕后昆”之句,意为“光大前业,遗惠后代”。

r此户人家,门上有匾,匾上有窗。窗棂间的横竖木条,长粗短细,交叉有致,窗户旁配有十七个角的小洞。雕窗匾额,如琴弦,在光影的弹奏下,低音重鸣,高音激扬,舒缓有致。

r一声叹息,大门主体虽存,风骨虽在,但两扇大木门页,由一根电线捆扎在一起,一扇门固定在门框上,另一扇脱落下来,靠捆绑之力,才免于跌倒。

r贴上去的对联,被风雨的刀子划割得七零八落,字依稀可辨:

r喜期喜事喜中有喜

r新景新人新上加

r最后一个“新”字不知去了哪。

r她家的对联,也不知道是哪年春节糊上去的,右联“立志唯求……”后面掉了三个字,另一联是“水击千里得逍遥”,横批被撕,留了些红纸印在墙上。

r临时牵拉的照明电线,长久地在使用。电线被岁月的烟尘炙烤,挂了几张大的蛛网。

r部分人家的门口不约而同地亮起了一盏电灯,电线从一户人家引到另一户人家,有些线头穿过大门框顶,又引出来,到下一户人家。

r电线是村子的另一根纽带,至于电视线路,每家单独解决。从镇上买个接收信号的“锅子”,商家派人用梯子,找个比较高的屋顶,放上去,可以收到二三十个电视频道。

r植物点缀着村子的秘密。

r一户人家,四级石阶登堂入室。

r大门的木框,无门可关,植物在里面茂盛繁殖、居住,在里面说一些关于水分和明年开春的事情,它们最担心的是冬天,在死亡的土地里,它们说一些很快就会暖和了的话来度冬,盼来年继续发芽。

r房子里面,没住人,出去打工了。

r春节之前半个月,回到家里,到山上砍些树,还没出节,就在老村子外,叫上些远亲近友,在早就选好的地基上,开始盖新房,形成新村子的一部分。

r老人还是住老房,不想搬家,有些东西一搬,就散了,灰尘一样,落了一地。农闲时,老人找到儿子砍了的树桩,用镰刀除去上面的杂草,用锄头挖出树根,堆在老村子里,躺着,晒干,年三十晚上,打工的儿子们回来见父亲、看儿子。老人把树根搬到房子中间,树根认认真真地烧一次,火红起来,烧起来,旺旺的,日子才更红火。也算给老的房子一个交代。

r孙子、孙女们都大了,不太习惯老房子里的黑。火成为一种仪式,树根、木头,以火的方式照着孩子们,自己进入另一个世界。

r门两边散落着几块巨大的石头。

r老人,驼背,衣着干净,从巷子那头走过来,在巷子中间,转身,面对墙,传来推门的声音:吱吱嘎嘎。

r曾经有电视台的人来采访,有人告诉老人,你修整一下门楣,会有点钱给你。后来,老人稍微修整了一下门楣,刷了白色的石灰浆。

r“钱没有下来。”

r房子的基础、主体,建于四百年以前,或者更远。

r两扇对开门,三边门框,木头粗壮,门槛的木头更粗,层层纹路紧紧护卫着木头不被伤害,几百年了,因磨损而发出光亮,纹路如金线,游丝其间,木头大门,一气呵成,感叹其气势。

r每次主人都是用手、用脚把门推开,时间太久了,次数太多,门页最下角撞磨出一个缺口。

r木之外,条石镶框。平铺着两块长方形的石板,把村子的朝阳之气引上石阶,把客人引进家门。

r墙体是石砖,房子基础全是石头,老石匠用凿子、锤子写一部作品,敲平整块石头,留下条条细凹纹,石头没有丝毫损坏,精致、拙而朴,如史前记号,线条大妙大美。

r门上贴了一副现代塑料印刷品对联。

r木框,石门框,棱角分明、简单。

r门开着,窄窄的过道,洁净,里面晾着一排刚洗干净的衣服,塑料木盆、木桶,放在晾衣竿下面。

r第二扇门,正式进到家里。

r托起屋梁的,是一些木雕,有龙,完完整整地托起屋中主梁,龙的鳞片,穿过时间的隧道,栩栩如生。

r木雕的鱼,尾巴跃出水面的瞬间——凝固——托起上面的横梁木。

r六七十年了,老村子变化不大,拆掉的老房子不多,除非是它自己倒了。

r房子倒了,地基还在,石头还在,砖还在。

r残骸。

r凭吊。

r墙倒了。

r门倒了。

r人出门在外。

r时间太久。

r他们差不多三年没有回来过,之前的第五年,房子本身就快倒了,大兄弟在外面用红砖加固了一下,撑了不到三年,还是倒了。

r不知道哪里来的一粒冬瓜籽,发了芽,长出了藤,结了瓜,它在安慰墙砖,安慰散了架的门,也同情它们成了砖、木头,而不再是房子。

r植物珍惜每一刻的生息,它们靠着没有窗棂的窗户,没有门的门框,与高高翘起来的屋角一起,上上下下地伸向天空、俯瞰大地。

r房子老了,贵气依在。

r从墙里刺出的木头,就是一柄柄长矛,生气十足,它们草率地从东边的屋子里戳出来,刺穿墙,以为可以刺穿让屋子倒塌的敌人,如果只有三五根长矛,就会被忽视,现在是几十根、近百根,成了一种阵势,无数根木头,穿墙的阵痛,齐齐地悬在巷子上空,指向西边的墙,凌驾于巷子上空,凌空直刺——对面的墙,这边的墙,无辜地看着,已经没有一根木头有力气伸出来,除非整个身体,扑上去,冷对,剑拔弩张的阵势,晴朗的天空下,暗藏杀机。

r人类的遗弃,引发另一场哑默的斗杀。

r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