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参观南宁亚洲邮展的收获与感悟

参观南宁亚洲邮展的收获与感悟

时间:2024-11-07 08:06:55

中国2016第33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早已落下帷幕。盘点我在邮展期间观展和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举办的集邮讲座,收获是多方面的。出于学习的需要,我将南宁亚洲邮展上所有邮集的纲要页,全部拍照下来以便日后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翻译各邮集纲要页的过程中,结合我聆听各位国际评审员的讲座,将一些感悟写出来,供广大集邮者参考。

邮集投入与回报的关系

集邮讲座是集邮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主办方和各级集邮联合会传达新理念、倡导新观念的窗口。在南宁亚洲邮展的集邮讲座中,新加坡国际邮展评审员陈为乐先生,FIP专题集邮委员会秘书长、印尼的托诺·普特兰托先生,本届邮展评审委主任、中国的焦晓光女士共同讲解了“不借助珍罕素材提高专题邮集成绩之路(WAYSTOIMPROVEATHEMATICEXHIBITOTHERTHROUGHRARITY)”,可以认为是亚洲集邮联对专题邮集作者宣传快乐集邮、理性集邮的理念:只要专题邮集作者无限追求更好的处理、更丰富准确地知识表达、更美观地展现贴片,也能在国际邮展上获得镀金奖或大镀金奖,而加大投入资金会让奖牌成色更纯。

集邮讲座首先分析专题类竞赛性展品评分表,将投入资金提高邮集“珍罕性”相关的得分显示出来。三位评审员就基于“单项独立评分”原则道出表中“有关”与“无关”的最好成绩与最差表现:原则上,每部拥有相对均衡素材的展品其“珍罕性”得分应该在12至15分之间,如果其他几项做得很好,也能获得镀金或大镀金的奖牌(Theoretically,everyexhibitwithrelativelyaveragematerialscoringonly12to15pointsin"Rarity"butdoneexcellentlyinallotherrespectsiscapableofbeingawardedavermeilorlargevermeilmedal);理论上,每部拥有非常好素材的展品在“珍罕性”一项得分可达18分,甚至是20分满分,但如果在其他各项表现不佳,也可能仅获得参展证书或铜奖(Theoretically,everyexhibitwithexcellentmaterialscoring18oreventhefull20pointsin"Rarity",butdonepoorlyinallotherrespectscanalsobeawardedjustacertificateofparticipationorbronzemedal)。

评审员纠正参展者的错误观念

在本届亚洲邮展的集邮讲座中,各位讲课的国际邮展评审员从不同视角向与会者灌输了多种不同的参展理念,特别是纠正了一些长期影响中国集邮者的参展误区,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三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多位国际邮展评审员指出了专题集邮者目前存在的三种错误观念:

1.仅有常见而一般性素材的展品可以获得金奖或大金奖。

2.拥有绝对的、精彩绝伦的、珍罕的素材的展品肯定可以获得金奖或大金奖。

3.以前曾获得高奖的展品在之后的展览中继续获得高奖。

(二)四种善意的忠告

1.只有常见而一般性素材的展品,最高只能获得镀金奖或大镀金奖,要想超越,对“珍罕素材”的投资是绝对必要的。

2.只有常见而一般素材的展品,要获得镀金奖,那“免费的”评分项总共只能丢失10分,而要获得大镀金奖,则只能丢失5分。

3.拥有中等珍罕素材的展品,要获得镀金奖,那“免费的”评分项总共只能丢失13分,而要获得大镀金奖,则只能丢失8分。

4.拥有极高的珍罕性素材的展品如果在“免费的”评分项中表现很差,也只能获得非常低的奖级。

一部独特的创新性纲要页

专题类已成为邮展中的大户,本届亚洲邮展又挟地利之因素,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选送的邮集多达55部,并将所有4枚金牌收入囊中。但是,印尼集邮家、FIP专题委员会新任秘书长托诺·普特兰托先生的《塞伦盖地老国王的历程(JourneyofanOldKingfromSerengeti)》邮集“一声狮吼”,获得了专题类唯一的大金奖,这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我将该邮集独特的纲要页作些介绍,供编组专题邮集的朋友借鉴。该邮集的纲要页由标题、两段对标题的解释、8个围绕选题的阐述、纲要、一枚标识为三星级“珍罕”的公事复盖邮票组成。

中国的专题集邮者已逐步摒弃“万能题目”,本能的做法是加副标题,这从4部获得金奖的邮集中可见一斑。托诺先生却是用了两句话去解释题目!根源来自这个虚构的主题:故事设定为一段隔空对话,由游荡在非洲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的万兽之主——狮子王给出生在动物园中的狮崽讲述他“漫长的生活经历”。

纲要页的独具匠心来自接下来的8段围绕所选主题的阐述:

a.展集范围:这是关于狮子的故事,它的历史、特征、习性和社会关系,以及它所受的危险,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有些方面不是直接与作为动物的狮子有关,但与狮子这个文化符号关联,最后部分是关于狮子保护的探讨。

b.处理与纲要:故事分为10个章节,章与章之间相互关联,每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并在拓展上得以体现。有些方面仅用专题的方式难以表达,因此采用了一些抽象的手法以求充分阐释。

c.专题拓展:狮子是众所周知的主题,本邮集采用故事演进方式并注重素材与之呼应的新方法和新应用,专题信息贯穿始终。选取最佳素材构建主题的广度和深度。个人研究成果贯穿其中。

d.主题知识:(大意)作者是狮子座,从小爱狮子,热衷了解它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上收集大量信息,历时10年打造这部邮集。

e.外观的设计:展页的呈现也是处理和拓展的一部分,专题文字关联和解释所选素材以传达故事的信息。

▲这种字体用于专题文字

▲这种字体用于集邮文字

f.邮集素材的更新:本邮集上次的参展时间是2014年,自那以后有30余件素材得以增补或更新。

g.重要素材:尽量广泛地展示各种集邮素材,最高级的集邮素材优先选用,涵盖世界级的珍罕和极珍罕素材(设计样稿、试样、印样和变体),必要的集邮知识阐述与专题知识相结合。

h.珍罕性:当特别素材中的信息能够表达故事内容时将超越其他必要的重要素材得以使用,最为著名的是乌干达1896年5卢比高面值邮票的设计样稿,它展示在第28页。其他还包括19、20世纪的设计样稿、试样。世界级的珍罕和极珍罕素材用粗体字表示。珍罕级素材的划分基于已有的记录和作者自己的认知,并表示相关素材以强调其集邮地位和重要性。

****世界级珍罕

***极珍罕

**较珍罕

*珍罕

这样的前言呈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关于前言的理念,它紧紧围绕着竞赛性邮集评分体系展开,与其说在吸引参观者,不如说在回答评审员关注的各个方面。这种向评审员“要分型”的前言是否会大行其道尚待时间检验,但作者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态度值得学习。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中国参展邮集标题需再推敲

邮集的标题应该清晰、准确地表达主题。有些邮集的标题在国内邮展上没有问题,观众和评审员都能看懂。但参加国际邮展,就应考虑如何适应外国评审员的问题。参展者应准确地亮出邮集的身份。例如,在邮集的标题中清晰地界定所表现的范围,是大清邮政、中华民国邮政,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目前,集邮界对这三个时期所使用的词句是:大清或清朝(QingDynasty)、中华民国(RepublicChina)或中华邮政(ChinesePost)、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PRofChina、PRC)或中国邮政(ChinaPost)。即使在邮集中出现简化词句,也不会出现误读现象。像《苏中解放区邮票(1942-1949)》、《伦敦版孙中山像邮票》等对于不了解这些邮票的观众,看起来是很费解的。对于可能出现的并行,应该明确其邮政主体。像《中国普通邮票(19501954)》,还是应该用《中国人民邮政普通邮票(19501954)》为好。

《清代干支日戳(1904-1913)》邮集的作者用“ChinaLunarDater(1904-1913)”为题报名,展出时调整为“LunarDatersinQingDynasty(1904-1913)”更准确。而《清代邮政挂号函件(1897-1911)》原译“RegisteredmailsinQingDynasty(1897-1911)”清晰明了,本次亚展作者使用了“RegisteredmailofChineseImperialPost(18971911)”。也许作者是想强调大清国邮政,以区别海关邮政,但却误传达为“中华帝国邮政”,而业界通常用“ImperialChina”指窃国大盗袁世凯谋划成立的“中华帝国”。其实被广泛采用的加注年份,就是为了明确邮政主体的同时,清晰界定研究范围。

从亮明身份的角度出发,邮集《新中国旧币面值特种邮票(1951.10-1955.2)》的作者直译为“NewChinaSpecialStampswitholdcurrencydenomination(1951.101955.2.)”,其实,用报名名称“OldCurrencySpecialStampsofPRChina(1951.10-1955.2)”似乎更好。

即使允许参展者在报名之后对邮集名称进行更改,邮展组委会也可以在编辑展品目录和获奖目录中予以更正。香港送展邮集《FolkHouseStampofChina–1986》,在给媒体供稿时译为《中国人民邮政民居邮票–1986》。既亮明身份,也是为了方便别人阅读和理解。

邮集翻译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外文翻译中两种基本的方法。直译既可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而意译则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在邮集的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应该相互关联、补充、协调和渗透,不可相互分割。本届亚洲邮展的部分中国展品在英文翻译上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盖改值”的翻译

与邮票加盖和邮票改值分别对应的英文单词是“overprint”和“surcharged”,不可混用。例如,《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限新省贴用”邮票》译为“CentralTrustPrintDr.SunYat-senStampsOverprintedwith“RestrictedforUseinXinjiangProvince”,《孙中山像中信版16分及其加盖改值邮票》译为“Dr.S.Y.S.CentralTrustSeries16CentsStampsAnditsSurcharges&Overprints”。这两个单词的简写也可以用在题目中,它们分别是“Surch”和“Ovpt”。

《加盖“华北人民邮政”改值邮票》邮集的翻译工作一定会让译者头疼,最后翻译为“TheRevaluedStampsSurcharged‘NorthChinaPeople'sPost’”实为张冠李戴,较好的译文推荐“SurchargedStampswith‘NorthChinapeoplepost’overprinted”,当然,这只是笔者的建议。

(二)“中国邮政”的翻译

“中国邮政”的注册英文为“ChinaPost”,其前身“中国人民邮政”则为“ThePeoplesPostalServiceofChina”,因“中国邮政”包含了“中国人民邮政”时期。参加当今举办的各类邮展,使用“ChinaPost”既简洁又准确。

本届亚洲邮展的航空类中,三部研究新中国初期的航空邮政服务题材邮集同台竞技,分别使用了《EarlyPeople'sAirPostalServiceofChina(1950-1958)》、《EarlyAirpos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1949-1956)》和《EarlyAirmailoftheChinesePeople'sPost-AstudyoftherevivalanddevelopmentofairmailservicesunderthePeople'sPostinChinafrom1949to1956》,如果直译,则对应的是《中国早期人民航空邮政服务(1950-1958)》《中国早期航空邮政(1949-1956)》和《中国人民邮政早期航空邮件——中国航空邮政服务的复兴和发展研究(1949-1956)》。其中第一部和第三部邮集的翻译问题更一目了然。

类似问题也反映在《“文革”时期特色邮政》中,该邮集采用的英文名称是“TheCulturalRevolution'sHistoryasseenthroughthePost”,翻译时望文生义地译为《从邮政看“文化大革命”史》。相信没看过该邮集中文版且又走马观花的观众也会产生同样的错觉。如果译为“SpecialpostalserviceduringTheCulturalRevolution”,或许更能吸引参观者。

(三)“邮路”的翻译

邮资、邮路、邮戳是邮政历史类邮集的主要研究对象,综合或单独论述均可。本届邮展专门研究邮路的邮集有:《抗日战争期间中华邮政邮路变迁(1937-19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水陆邮路早期干线网(1949-1959)》、《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邮路(1937-1945)》、《连接中国的国际航线(1911-1943)》等,这些邮集将“邮路”均译为“Postalroutes”,这个词在FIP邮政历史类评审规则中也被两次采用,为集邮界普遍认可。

如果邮集研究的是特定的、宽范围的邮政体系邮路网,用“Postalnetwork”更为准确,以区分那些窄范围的、对单条邮路或多条邮路的研究课题,这样可以突出所选主题的重要性。基于这个观点,上述的第一、二部邮集的英文题目应该是:《ThepostalnetworkdevelopmentofChinesePostduringAnti-JapaneseWar(1937-1945)》和《TheEarlyMainNetworkforDomesticSurfaceMailServiceinPRC(19491959)》。而另外两部邮集因为讲述的是特别邮路(国际邮路),因此使用“Postalroutes”就更合适。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