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年,最怀念的还是儿时年的味道。那个时候盼过年,想的是大年初一能早早地穿上一身新衣服,兜里揣满五颜六色的糖果;那个时候盼过年,想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满大街地追着踩高跷、扭秧歌的人流看热闹;那个时候盼过年,想的是贴春联、挂灯笼、欢天喜地放鞭炮;那个时候盼过年,想的是那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因为那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那个时候盼过年,想的是给长辈们拜年讨个压岁钱,虽然大部分收入是会被父母“暂时保管”起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久居繁华的都市,这种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
2015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拜年”系列邮票,方寸之上的那份喜庆仿佛就是儿时的那个年,熟悉而亲切。2017年,在《拜年》邮票发行前,我早早地绘制了许多枚贴春联、贴窗花的手绘封期待它的到来,怎知邮票图案临时有了变动,欢欢喜喜穿上了蒙古族的服饰,手捧着哈达来拜年了。些许遗憾之余,还是入乡随俗吧,虽然这个年对我而言有些陌生。好在有万能的网络告诉我,蒙古族的春节叫“白月节”,预示着春天的开始,期盼大地万物复苏、牛羊肥壮。节日期间,各地都会举办赛马、摔跤、赛骆驼等传统活动。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会换上崭新的民族服饰,晚辈要手捧哈达给长辈拜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年夜饭,欢歌笑语直到天明……于是,在我的拜年手绘封上便有了这样的画面:欢欢策马奔驰,喜喜手捧哈达给长辈们拜大年,欢欢和小伙伴们摔跤嬉闹,欢欢喜喜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虽然,今年的《拜年》少了一份儿时的回忆,却多了一份对其他民族风土人情的了解,不一样的年,但有着一样的喜庆与祥和。欢欢喜喜过大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愿我们的祖国鸡年吉祥,愿各民族的邮友们快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