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值得回味 值得思考

值得回味 值得思考

时间:2024-11-07 08:38:08

口李少可

图1

图2邮政用品是指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有预印邮票图案或印有表明邮政资费字样的邮资信封、邮资邮简、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卡和邮资包封纸等各类邮政物品,还包括带邮资图案或铭文的邮政资费收据、信件包裹邮寄凭证、邮政汇单和其他单式。

在西安2016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邮政用品类共展出10部邮集,评出大镀金奖2部,镀金奖5部,大银奖3部。与长沙2014全国邮展相比,参展邮集数量有所减少,奖级有所降低(长沙全国邮展共12部邮集,金奖3部、大镀金奖4部、镀金奖5部),但也较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我国邮政用品类邮集的水平。

一、值得回味的展品

尽管本届邮展的邮政用品类展品的成绩谈不上辉煌,但仍然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亮点,它表现在参展邮集的各个环节,表明了我国邮政用品类邮集趋于成熟。

(一)值得关注的题材

世界上最早通用的邮政用品是英国于1840年5月1日起发售的马尔雷迪邮资封与邮资邮简,经历了170多年的时间,世界上邮政用品的种类与数量已相当可观。中国最早使用的是1897年10月1日发行的清一次蟠龙竖式邮资明信片,至今邮政用品家族已拥有了邮资封、邮资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多个品种。从时间上断代,又可分为清代(含商埠)、中华民国、解放区、新中国共四个时期。

本届邮展的10部邮政用品类邮集,几乎覆盖了中国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邮政用品。有清代的《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1897-1911)》;民国时期的《中华邮政邮资明信片(1912-1949)》和《民国中山像邮资明信片(1935-1948)》;新中国的《新中国旧币值邮资明信片》、《普4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及邮简》和《普九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等。

另外还有一部外国题材的展品《印度阿育王石狮邮政用品(1949-1970)》,完全以外国邮政用品编组的邮集在中国全国邮展上并不多见,这是一个很值得收藏与探讨的题材。

(二)值得称道的处理

参展的10部邮集显示了选题的多样性,大多数以若干套邮政用品之间的共同点来编组。编组方式有按时期的,例如《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1897-1911)》、《中国普通邮资信封(1956-1982)》;有按图案的,例如《民国中山像邮资明信片》、《天安门图普通邮资信封》、《印度阿育王石狮邮政用品》;有按面值的,例如《新中国旧币值邮资明信片》;有按编号的,例如《普4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及邮简》、《普9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等。其中《天安门图普通邮资信封(1956-1973)》既按邮资图又限定了时期,巧妙地串联了17年间中国邮政发行的普9、毛主席语录、普12等三套邮资图带有天安门的邮资信封,使邮集的素材更加充裕。而《新中国旧币值邮资明信片》把东北邮电管理局1949年12月发行的加盖“人民邮政”改值邮资明信片划入该邮集的展示范围,尽管以往的各种邮政用品目录把这种邮资片划入解放区邮品,但这种大胆编组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该邮集展出了几枚中华邮政明信片在新中国加盖邮资作废后作为空白明信片使用(格式化的除外),此举值得商榷。

(三)值得敬佩的研究

研究深透体现在对版式的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探寻上。例如,《民国中山像邮资明信片》展品对二版“肆分片”、“捌分片”、“叁拾分片”的版式研究:以标头的高低分为A、B、C版,加盖“国币伍拾元”分为A、B、C、D版。邮集中还展示了一枚二版叁拾分双片,并实事求是地点明了“二版叁拾分双片目前存世极少,是否有真正发行?有待集邮界进一步考证。”体现出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普4邮资片的版式非常复杂,经诸多集邮家与爱好者的多年探讨,基本形成了“另收”片三种版式的辨别方法,一版片的纸张是黄卡纸,与二、三版片明显不同;一版片繁体字“写”中间为“白”,二、三版片为“臼”;繁体“邮”字第一撇的长短可以分辨二、三版片;还有根据片名、邮资图、“另收”位置的不同,可以辅助分辨一、二、三版片,并且还可以把一版片、二版片分为A高头、B平头、C低头,以及“另收”与邮资图的间距分为A远距、B中距、C近距。《普4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及邮简》吸取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对以上的版式变化都有相关准确的表述。《中华邮政邮资明信片》对孙中山像“限省加盖”邮资片的研究也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新中国旧币值邮资明信片》对华东供给制邮资明信片的使用探讨细致精到,由于新中国初期全国邮资从未统一到统一,资费变化较大,该展品对这一时期各种资费的实寄片都有相关的展示与说明,资料翔实、一目了然。《民国中山像邮资片》对国际邮资变化有着非常清晰的梳理,通过展示大量的实寄片,对不同时间段的国际邮资作了还原,如同一本民国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手册。还有的展品对某一邮政用品的最早使用作了充分的考证,如中山像一版1分改值分最早实寄;普九2号封的最早实寄;华东供给制邮资片的最早实寄等。大多数展品还很重视对该封片的各种特殊使用的展示与研究,如特殊邮资(调资首尾日)、特殊业务(印刷品、航空、挂号、快件、挂快、回执)、特别邮路(国际邮路、战争时期邮路)等。

(四)值得观摩的珍品

传统类展品看素材,专题类展品看创意。而邮政用品类展品近似于传统类,主要靠选题的重要性、个人的学习与研究和珍罕性。《FIP邮政用品展品评审指导要点》对品相和珍罕性的要求是:“邮品应当是品相尽可能好的。评审员应该考虑到存世的任何确实杰出的或珍罕的素材以及是否包含了在所选主题范围内所有认可的珍品。”可见珍罕性对邮政用品类展品的重要。从邮展的反响来看,无论是评审员、还是观众,总是对珍罕性高的素材津津乐道。

本次邮展的两部普九邮资封展品可以说珍罕素材随处可见。《普九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展示了新中国著名的邮政用品“28号大炼钢铁美术封改作邮电公事实寄封”、2号普通封最早使用(1956年11月15日)、6号普通封试机印纸、7号普通封裁切大移位、11号普通封全漏印、8号美术封重新制版新封和航空实寄封、10号美术封短加盖西藏寄印度等;《普9天安门图邮资信封》展示了普通封的7号裁切大移位、9号封正面全漏印+背面粘印、11号全漏印、美术封的2号航空挂号回执实寄、8号短加盖新封、8号重新制版新封和实寄封、10号短加盖实寄封、28号大炼钢铁北京本埠邮电公事实寄封等。

《新中国旧币值邮资明信片》的珍罕性体现在各种特殊使用上,其中华东供给制邮政明信片相当精彩,如最早实寄(1949年10月7日浙江余杭寄上海)、较晚使用(1950年6月3日宁波寄上海)、欠资实寄封、江苏泰州寄香港(目前仅见1枚)等。此外,东北邮政加盖人民邮政明信片“外加纸费500”1950年12月长春寄辽东省东丰中学(常见的是“另加纸费”,“外加纸费”特别少见),普6角楼片西藏实寄等。

《天安门图普通邮资信封(19561973)》展品同样是珍品林立,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素材。例如,普9板块里有5号封国际印刷品挂号实寄(广东汕头寄波兰)、7号封印样、8号双邮资图试印样(带“址”字变异)、7号和8号封邮资图试印纸各2枚、8号封内面粘印、9号封内外页颠倒裁切(仅见1枚)、9号封漏印加粘印、11号封上海本埠双挂号实寄、上海“紫加盖”和“蓝加盖”等。毛主席语录邮资封板块有复印变体新封、文字图案全漏印封(附四川大邑县邮局退回信函)、封背面粘印变体和很少见的缺口版式实寄封。普12板块有1-1970漏印邮资图新封、仅见1枚的1-1970漏印邮资图贴邮票自然实寄封(安徽马鞍山1977年4月11日寄歙县)、1-1973红色邮资图漏印新封、3-1972红色邮资图复印变体封、2-1972印刷废封裁成便签使用等。

《普4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及邮简》中的普4一版新片、二版二次使用片、四版片国际实寄(1954年12月2日天津水陆路寄比利时)、普4角楼邮简国内挂号实寄、普4佛香阁邮简模切移位变体等也是较为难得的素材。

《民国中山像邮资明信片》中的一版1分单片,双片的样片(邮资图上加盖“样张”两字),一版贰分单片裁切移位,一版1分改值暂作壹角贰分最早使用(1935年9月13日北平寄德国柏林),二版肆分印刷全张三重复印八连片等也很难得。

《中国普通邮资信封(19561982)》有普9型7号封裁切大移位、8号封深度透印、普12(1-1972)漏印红色邮资图、裁切大移位(邮资图一半在封背面)自然实寄封、邮资图粘印新封、仅存1件的1-1973试机印纸、已知存世4件的2-1973试机印纸、普14有(1976-1)、(1979-1)、(19824)漏印天安门邮资图新封各一枚。

《印度阿育王石狮邮政用品》里的印刷废品、局部漏印、裁切移位、折白等也都是比较难得的邮品。

(五)值得借鉴的外观

邮政用品素材规格较大,而且规格又相对单一,不像专题类邮集的素材,可以大小搭配,变化多端。邮政用品类邮集往往一张贴片上放置两件素材,上下一摆就完事,干净整齐。但有些邮集并不囿于这种摆法,而是竭力追求视觉的最佳效果,贴片上有一些穿插和重叠。素材展示一面还是两面,信封是否要剖开展示,都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这样就避免了整部邮集外观上的雷同感,从整体上显得平衡和匀称。例如,《民国中山像邮资明信片》采用中型规格的贴片(32cm×29cm),每框展出12张贴片,相当于23cm×29cm的24张贴片的容量,使素材增加了三分之一,很好地解决了该选题素材多,而用23cm×29cm规格贴片的五框展品无法全面展示的弊端。

二、值得思考的缺憾

邮政用品类作为集邮展览中的基础类别,应该得到集邮界应有的重视。鉴于本届全国邮展中该类别存在的一些缺憾,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亟待新人涌现

本届参展的10位作者只有翟小兴属于新人,其他都是多次参加全国邮展的老面孔。集邮展览需要展品推陈出新,更需要后继有人。在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三大基础门类中前两类不断有新人新作涌现,参展的邮集数量也在逐届上升,唯独邮政用品类新面孔最少。这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让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喜欢收集邮政用品,更希望有实力的集邮家进入邮政用品收集队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邮政用品类集邮也蒸蒸日上。

(二)创新迫在眉睫

尽管邮政用品类展品侧重选题的重要性与素材的珍罕性,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创新性。目前,已有人开始展示外国邮政用品的邮集,以突破由中国邮政用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以中国邮政用品编组的邮集如何创新,这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潜心研究与大胆尝试。全国综合性邮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希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每届要有新的力作、新的发现、新的惊喜。普九邮资封、普九邮资片再好也有审美视觉疲劳的时候,我们既需要“开源”,更需要“活水”。

(三)赝品困扰展品

集邮市场鱼目混珠,假货、赝品充斥其间,如不加分辨,难免中招。本届邮展就有一部邮政用品展品因展出了赝品而被降级,非常遗憾和可惜。有些不法之徒为了发不义之财,制假贩假,严重伤害了集邮者的利益。某些拍卖行明知有假却为了利润让赝品夹杂其间公然上拍,也有的拍卖行“专家”把关不严无意间让赝品有了市场,而拍卖规则里却是注明拍卖行不负责邮品真假的(……对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摘自某邮品拍卖目录)。所以,这只能靠集邮者练就“火眼金眼”,一旦“打眼”就损失惨重。邮政用品的赝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邮路不符。例如,1907年广西梧州寄日本的清二次片,经桂林经天津日本客邮局至日本,当时广西梧州是大邮局,而桂林是小邮局,邮路只有桂林——梧州——天津——日本,不应从梧州再去桂林倒着走,邮路明显与史实不符。

2.假邮戳。传闻1902-1903年间,义和团失败后部分队伍退到山东一带,企图反清复明,故特意刻制了“左日右月”的日月戳,主要见于胶州总局所辖各局和济南总局所辖少数局,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邮戳,盖有此戳的实寄封片在拍卖市场上价格都不低。于是问题就来了,一枚清一次片1903年山东即墨销日月戳寄德国,邮资图上销胶州中英文小圆戳,而加贴的1分、2分蟠龙邮票上却销即墨邮政局日月戳,邮局在收寄信件时不会两把邮戳换着销邮资,该日月戳显然是造假者所为。

3.假实寄。清一次片1903年汉口挂号寄比利时,加贴4枚蟠龙邮票,邮资片与邮票都已腐旧不堪,而汉口中英文小圆戳却焕然一新,细看油墨分明浮于票面,经一百多年油墨与邮票竟然还不相溶,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再者,该片的挂号戳竟然盖在邮资片的背面,进一步露出了作伪的马脚。

4.假加盖。有的邮政用品经加盖后价格翻番,不法者为赚取这个差价,就仿造加盖字样骗钱。如普9上海紫加盖,华东供给制明信片上海加贴210元盖销片,清一、二次片加盖“SOLDINDULK”总包发售等。

收藏界有一不成文的规则:“疑品从伪”。即在古董上只要找出一处疑点,就不能认作真品,邮品也应该同样。在市场上除集邮者自身要注意以外,我们还真需要有监管部门为受害者撑腰,更需要对拍卖行的约束,不能让假货赝品有繁殖的土壤和肆无忌惮地坑害集邮者,打假除丑,净化邮坛,刻不容缓。

图3

图4

图5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