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集邮》伴我走过的那些年

《集邮》伴我走过的那些年

时间:2024-11-07 08:53:12

□卢伯雄图1

图2

图3

从小学三年级就迷上邮票的我,每天从3分钱的早餐中抠出1分攒起来,连同平时的零花钱、压岁钱等交给了同学刘怡,因她爸爸当时在北京中国集邮公司工作,刘叔叔每两三个月就会将代买的新邮票寄给我。当一次购买的邮票超过2元,刘叔叔就会把邮票夹在一本《集邮》杂志中寄来,一年中我可得到两三本杂志,《集邮》杂志从此成为了我集邮初期的良师益友。1960年8月《集邮》杂志停刊,直到1961年7月才复刊。这时我们也小学毕业了,刘怡同学随母亲工作调动去了北京。从此,我的邮票和《集邮》杂志来源断了,我只好常跑附近的邮电支局去增补票源,慢慢地与邮局工作人员混熟了,有了新邮票营业员都会留给我,后又通过该局报刊零售台订了一份1962年下半年的《集邮》杂志。图1-3是笔者当时收藏至今的《集邮》杂志中的几期。

我从《集邮》杂志上获悉,1962年8月1日中国集邮公司广州市分公司成立,于是我在当年国庆节时,按《集邮》上提供的信息给广州分公司写了一封信,询问可否办理邮票预订函购。约半个月后我收到了该公司的回复,公司集邮门市部已正式开业,零星函购可与门市部联系办理,年度预订函购业务待公司机构建全后,届时会面向全国办理。因为在当地邮局的营业窗口购邮票,大多数都不成套,我便按照回复的门市部地址,用明信片把不成套的品种全写在上面,询问是否可以汇款函购。几天后收到明信片答复,所列纪特邮票品种全部可供函购。自那以后,因《集邮》上有新邮发行信息,我就把平时的零花钱凑成5角至1元后,又汇款办理了几次业务。最令我满意的是该门市部的经办人非常认真、负责,无论是购一两套还是多套,每次都会用硬纸把已袋装好的邮票夹在中间,附上“购买邮票证明单据”寄出。

1963年我参加了工作,1964年5月我随厂领导第一次到广州,办完公务后便邀领导一起去了广州市集邮分公司门市部,不集邮的领导也被橱窗内陈列的花花绿绿邮票吸引了,见我买了20多套邮票,忍不住问我买这么多邮票有什么用?我即拿出随身带着的一本《集邮》杂志说:“集邮的益处可多啦。”还未待我细说,那位为我办理业务的女营业员就抢着介绍了“集邮是一种爱国行为,可以聚集财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既高雅,又有益于陶冶情操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约5分钟的集邮知识普及,一下子使我这位领导对集邮有了兴趣,竟掏钱把店内所有的纪特新、盖(销)邮票各买了1套。营业员通过宣传集邮知识不但做了300多元的业务,还为中国集邮发展了一位新集邮者,更让我高兴的是又多了一位同单位的邮友。而我更要感谢的是这位不知姓名的营业员,由于她的敬业精神和邮识,给湖南省第一个企业集邮组成立和全省首届企业邮展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那次购完邮票后,在这位营业员热心的推荐下,我们到了广州市集邮分公司函购组,经过咨询登记,两人各预交3元办理了新邮发行的函购手续。说实话,笔者至今还很欣赏广州的函购极具人性化,3元开户的预订金列入存款,可扺票款,也可收票后再汇款补进,只要帐户存款不低于2元,会免费收到该公司的新邮宣传资料和不定期的“邮票品种、价格目录单”。一年下来,我估算了一下,收到的各类资料和邮寄费成本差不多有2元,特别是年终的一份感谢信真的令人感动又暖心。可是好景不长,“文革”爆发,集邮活动在全国受到批判,1966年6月《集邮》杂志从第6期起停刊,1966年8月中国集邮公司停业,广州集邮分公司也被迫撤消,预订客户的存款如数退回本人,其间还夹寄了停业通知。

一晃55年过去了,笔者也从集邮时的舞勺之年接近古稀之年。50多年的集邮生涯回忆,酸甜苦辣的各种境遇浮在眼前,脑海中的聚焦,至今仍然执着于邮票和作为良师益友的《集邮》杂志。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