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三创作过程黄华三
1966年生,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出版有《华三水墨世界》《中国人物画大家—黄华三》《学院派精英—黄华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华三》。
学习传统,但不要与古人较劲。这既是一个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对待基本功的问题。实际上,怎样学习传统,掌握方法是关键。所以,不要和古人拼笔墨、拼书法、拼诗词修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更是基本功。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着贵柔、守雌、尚静的精神特征,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戏曲、雕塑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单从造型艺术来看,中国的佛教造像,大多是静态的,具有柔美的气质。当我们面对一尊佛像,扑面而来的是厚重的文化感,包含着太多的文化信息,当下的雕塑作品绝不会含有如此多的信息量。静态与含蓄包容了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中国的文人常常对自己的心爱之物把玩不已,一定是因为其内在令人玩味不尽。传统水墨画强调含蓄之美正体现了贵柔、守雌、尚静的文化特征,这正是水墨画之优长所在。
对于传统文化,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吸收。李可染先生说过“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是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能“打进去”,更别说“打出来”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泛泛地学一遍,不如有针对性地去深入学习、借鉴和吸纳。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传统的东西就像陈年老酒,越学会越觉得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越学越醉心其中而流连忘返,最后到老也没有“勇气打出来”。
保持中华文脉与气息,是水墨画传承与创新的核心价值。当今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使世界显得丰富多彩。中国的艺术品日益受到海外藏家的青睐,收藏家之所以将注意力转向中国,正是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变化和崛起。收藏中国的艺术品就是收藏了中国的未来。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深入,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水墨画的中国身份和蕴含其中的文化气息正是关键。当代水墨画创作在运用新技法、新材料,表现新题材、新事物的同时,应当特别注意承接传统文化的气息,作品才有可能具有厚实的文化基础与文化归属。
学习传统,要像古人那样的态度对待画画这件事。古人论画,一直以“澄怀观道”“娱情悦性”为主要功能。由此不难看出古人对待绘画的态度和今天大家对待绘画大不相同。我们看宋代绘画,会体会到什么是绘画的纯粹性。宋人画鸟一派天然、本真,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依然能打动我们。古人没有那么多功利心,也没有那么多欲望,因此画画就没那么多负担。今天的艺术家却与此相反,对作品之外的东西追求过多,创作心态浮躁。这种状态下出现的作品势必会缺少真诚,也就无法打动人。所以学习传统,也要学习古人那样的态度对待画画这件事:不要在创作中加入太多的功利心,轻松一些,拿绘画当一件单纯的好玩的事。这样的作品反而会更感染人,会引起更多的共鸣。
■责任编辑:韩少玄黄华三千里之外140×70cm纸本设色2008年款识:华三。钤印:华三之鉨(朱)
黄华三海岸176×191cm纸本设色2008年款识:壬辰,华三。钤印:华三之鉨(朱)黄氏(朱)
黄华三海岸176×191cm纸本设色款识:壬辰,华三。钤印:华三之鉨(朱)黄氏(朱)
黄华三千里之外176×191cm纸本设色款识:戊子,华三。钤印:华三之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