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玲玲闫伟华
[摘要]中国出版业面临两种转型:一是数字化转型,二是市场化转型。文章主要探讨在这两种转型背景下,作为重要的出版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目前的培养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应做的应对与改变。
[关键词]数字化市场化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一、出版转型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对编辑出版人才的新要求
数字技术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让中国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在数字技术冲击下,传统出版业发展模式式微,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转型;另一方面,经营性出版社于2010年年底全部完成转企,出版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成为出版企业工作重心,出版社需要完成从事业单位到现代企业的转变。
随着我国出版业数字化和市场化转型,[1]出版产业成为出版市场的主要部分,出版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出版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出版产品的适销对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出版产品不是简单依靠技术标准生产,而是靠“编辑眼光”,而“编辑眼光”属于天然的人力资本,抢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成为出版企业制胜的关键。
出版业转型对编辑出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已不是新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有学者就这一问题提出多种观点。但由于市场化和数字化这两大转型压力在近几年才成为我国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其中某一转型提出了对编辑人才的要求。如肖燕、李琪(2006)认为出版业急需人才,特别是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李立(2012)认为如果说以往的编辑只懂“编辑六艺”就可以掌握基本功,那么今天的新型编辑,必须具有适应多媒体融合的能力;柳斌杰(2005)、魏玉山(2008)较早提出新时期出版业同时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和数字出版人才。
此后,学者们又在“大出版”“大编辑”视野下对高校培养“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模式进行了探讨。现代的复合型人才标准要求编辑在具备传统编辑基本功的基础上有市场观察的敏锐度,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数字化操作能力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这些要求对管理者与一般编辑都适用,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