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杨闯曹建2014年6月,吴赟博士的新著《出版经济.."/>
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关山初度路犹长

关山初度路犹长

时间:2024-11-08 02:39:54


    囗杨闯曹建

2014年6月,吴赟博士的新著《出版经济学的核心:基于市场机制的出版物价格问题研究》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前,吴赟博士在他的上一部专著《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出版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言中曾说,该书的出版,只是他在出版经济理论研究领域迈出的一小步,今后他将继续对出版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出版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隔5年,他关于出版经济学的另一部专著《出版经济学的核心:基于市场机制的出版物价格问题研究》付梓,他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吴赟博士对出版经济学的关注始于他的研究生时代,近十年来,他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和探索。“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的这番话对治学者同样适用——治学者最忌驳杂无章,所以做学问必须有一定的专注度,不能兴趣太过广泛,也就是说要有取舍、有章法。“章法全在心慧,心慧全在诚心悟道。”吴赟正是这样一位“诚心悟道”者,他对出版经济学研究一以贯之的坚持,成就了眼前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

传媒经济分析是当前我国传媒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与教育经济学、电信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学科相比,包括出版经济在内的传媒经济研究已经落后不少。而在我国传媒经济研究领域内部,出版经济研究是较早被提出和倡导、目前研究却相对滞后的研究板块(相对于广播电视媒介经济等传媒经济学研究分支而言)。包括出版物价格在内的媒介价格体系研究为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深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价格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所有经济规律的背后都是价格规律在发挥作用,纷繁芜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运行机制、规律和法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价格变化上。因此,出版业市场机制和价格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及出版业价格规律的总结对传媒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出版物价格不仅涉及出版产业的经济核心,而且映射着各国对文化的诠释,国民对出版物价格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文化在国民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出版物价格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经济逻辑和文化玄机?中外出版业价格体系,尤其是中国出版业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的现状与走向究竟如何?中国出版业价格体系及其发展应该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出版界如何理性、公正地实施价格策略,从而营造良好的出版市场秩序、构建和谐的出版产业链、推动出版业繁荣进步?这些都是亟待全面、深入探究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作者围绕出版物价格——出版传媒业与受众(读者)之间最为直接而敏感的交叉点和矛盾点,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出版业市场机制和价格问题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出版经济、出版产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纵观全书,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出版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使出版业市场机制和价格问题研究获得了必要的理论前提。本书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加尔布雷思的“知识资本”学说及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引入出版经济研究,深入分析了出版产品的文化商品与内容产品属性;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角度对新环境下的出版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清晰界定;指明并分析了出版产品经济属性与出版机构经济性质、出版产品供给模式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上述努力为出版业市场机制和价格问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前提。这三大理论的恰当引入,不仅使论述更加大气、厚重,也为出版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这反映出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思辨能力。

其次,要发凡起例地研究基于市场机制的出版物价格问题,不可避免地需要首先选择一个科学的研究视角和路径,作者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作者从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的视角对出版产品供给行为、受众消费行为、出版传媒市场的类型与特征、出版产业经济特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出版活动中市场机制的失效现象,探讨了政府对出版市场管制的经济学缘由和理论范围,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中对出版市场政府管制进行实证分析。应该说,这个视角的选择是十分成功的。

再次,本书从历史的维度对中国出版业的价格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世界范围内两种出版价格体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种出版价格体系的实质,深入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和文化例外论在其中的深层次影响。既有以空间为坐标的横向比较,又有以时间为坐标的纵向比较,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比较研究的全面性,得出的结论也更加令人信服。在横向比较方面,作者梳理了西方和亚洲一些先进国家的图书价格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可以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尽快找到应对方式。在纵向比较方面,作者对目前学界从出版史、文化史、经济史、文学史视角进行的古代中国出版物价格问题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古代中国有关图书价格与价值问题的总结性观点。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国出版业价格问题的研究,作者发现:出版物定价制度、纸张供给影响出版经济运行、社会读者对书籍定价的抱怨、出版行业价格战等现象,既非始自今日,也非今日中国出版界所独有,有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现象和事物对今日出版界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镜鉴价值。除此以外,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出版业价格规制政策和出版物定价机制进行了历史分析,对当代中国出版价格政策体系作出了总体评价,这一清晰的论述脉络足以让读者对我国出版物价格的历史变化有一个直观的把握。

最后,作者分析了中国现行出版物价格制度的弊端与改革路径,认为中国在一定时段内仍需继续施行出版物转售价格维持制度,主张从建立出版物分类定价体系、实行价格分类规制、建立价格信息公开与通报制度等方面完善出版物价格制度。如果理论仅仅停留在纸面而不能指导实践活动,那么无论它如何精妙绝伦,都将是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术。所以,用前文论述过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的出版经济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中国出版价格体系的不完善、价格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与出版业市场规范不足、市场调节功能不足、市场诚信不足有很大关联。因此,中国出版价格体系的改革可以从优化出版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出版产品定价模式和价格规制方法、重塑出版行业诚信三方面来寻找思路。本书作者认为,尽管当前中国出版领域的转售价格维持制度遭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出版业的固定价格(限价)体系已然成为一种名义上的固定价格体系,但中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出版产业市场环境,决定了中国仍然需要坚持出版业固定价格(限价)体系,并对这一制度进行全方位的细化、完善。如果缺乏高度完善的市场环境这一必要前提,放松管制的自由定价、自由销售体系不但改变不了出版物定价混乱的状况,反而将给中国出版业带来更多的寻租行为与资源浪费。有了上述论述和层层推理,得出“现行出版业价格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进行适当变革”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出版业业内人士,我们知道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定价是偏低的,然而我们也了解到对普通读者而言,他们时常觉得当前的图书定价过高。这一认知上的差异缘何产生?对这个问题,本书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数据为依据,给出清楚的解答。虽然对学者而言,不凭空臆造、不妄下结论是最基本的品格和操守,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任何一个出版经济现象的解释,都要分析其产生的现实土壤,而且必须拥有深厚的理论根基,这也是本书作者认真梳理出版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资源的原因吧。

与《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出版经济学理论研究》一书不同,前书主要是探寻出版业这一文化与经济博弈的典型场域的内在经济机理及其对出版文化的作用规律不同,本书主要是从学理的角度对出版业市场机制和价格问题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出版经济、出版产业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观照。本书的很多论点的提炼,是在前书的基础上进行的。章黄学派的传人、著名语言学家徐复先生说过,大凡学术之进展,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此谓后人之说必密于前人也。学术的进展正是在这样的积累、传承的基础上完成的。每一项研究都不可能穷尽所有要论及的方面,虽然本书是作者5年精思傅会的“诚心”之作,但对于出版业市场机制和出版物价格问题的研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出版经济学的一些论题的分析也还存在继续深入的空间。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出版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