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杜彦锋:丹青传雅韵、粉墨谱华章

杜彦锋:丹青传雅韵、粉墨谱华章

时间:2024-11-08 04:00:14

杜彦锋表情刻画细腻的五官配以小写意风格的描绘,举手投足有板有眼……观杜彦锋的戏曲画,虽是外行看热闹,但这热闹中却仿佛让人能听到锣鼓点儿。内行则可以看门道,这门道里有角儿的风采、服饰与动作的严谨,从中洞察出这描画的是哪出戏的哪一段。

身处湖广会馆的雅室之中,与杜彦锋聊着他的画与他骨子里散发出的“精气神儿”。虽然他拥有着北京中国书画协会副会长、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秘书长、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戏曲脸谱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诸多头衔,但他更喜欢“戏曲工作者”这个身份。用他的话讲:“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我虽然没有和同学们一样走上舞台,但无时无刻没有离开过这充满魅力的戏曲世界,而这份‘粉墨与丹青相融合’的事业,或许是从小到大命中注定的一件事情。”

艺术之美在于五味俱全

杜彦锋出生在山东海阳的一个小山村,当年那里只有一条泥泞的碎石子路联系着外界,交通的不便使得这里的经济并不发达,唯一几样土特产成为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年少的杜彦锋并没有觉得生活有多拮据,反倒是认为生活充满了五光十色的味道。刚刚下过雨的土地,成了他的画布,一根小木棍下便能够诞生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虽然没有电视,但他从小就在话匣子里知道了马连良和他的《借东风》。有时候,他坐在父亲的二八金鹿自行车后座上,一边听着父亲哼唱着喜欢的唱段,一边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舞台上的那个人……

1991年,杜彦锋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当他从亲戚那儿得知烟台还有个专门可以学习戏曲的烟台艺校时,便毅然决然离开家乡,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求学之路。然而,90年代初戏曲市场并不是很景气,这也直接导致学习戏曲的人太少,戏校只得采取几年一招生的模式,杜彦锋报名时正赶上戏曲专业当年不招生。但是艺校的美术专业,作为他从小的又一爱好,正好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走入美术专业的课堂,这个山里孩子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而童年在山里一家三口人一同犁地、在大自然中采集各式各样的中草药,甚至和小伙伴们捡碎玻璃卖钱的经历,为杜彦锋的创作增添了诸多灵感源泉。从小就喜欢画画,如鱼得水的杜彦锋各项成绩突飞猛进。不过,与其他城里的同学不同,虽然当时学费一年只有2000元,但对于杜彦锋家里来说,却是很大一笔费用。杜彦锋回忆,那时候回一次家只要几十元路费,但他仍然不舍得,所以除了过年过节回家探望父母,其余时候他都是在学校里度过。除了学费,画画用的材料费用也不是小数,为了节省油画所用的油彩,每次下课后,他都会从老师演示过的画布上一点点刮下油彩积攒起来,自己再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人生再次为杜彦锋敞开了新的大门,让美术专业的他正式走入了戏曲专业的课堂。虽然从小喜欢戏曲,但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没有童子功的他面对的最大考验便是基本功的练习。可以说,戏曲的功夫都是戏曲老师“打”出来的,不逼着自己练习,怎么会弥补先天的不足?杜彦锋回忆,当时为了加大锻炼强度,自己很刻苦,所以难免受伤。有一次练习劈叉他就受了不小的伤,一个多月大腿根儿还是黑紫黑紫的。如今,杜彦锋回忆起当时的执拗与磨炼,他坦诚地说,要感谢当年的选择。王晶华《杨门女将》佘太君呵护传统只因坚守初心

“人生道路上,需要你作出很多选择,而既然作出了选择,其实都是正确的,只要坚守,只要付出。”杜彦锋认为,这或许就是不忘初心与坚守初心。

艺校毕业后,杜彦锋放弃了择业的机会,而是选择来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据他回忆,当时的选择同样面临着不少阻碍,而化解阻碍的方式同样是执拗的坚持。对于他最大的考验莫过于文化课这一关,高考是万里挑一的竞争。艺术专科学校出身的他,文化课水平充其量只相当于普通高中高二的水平。别的同学家里花钱请家教补课,而自己的家境是不可能的。于是,杜彦锋硬着头皮找到了一所高中,直接找当时担任高三教学的老师,说明自己的困难和来意后,一摞书本与历年考试题成为老师送给他的礼物。半个多月的时间,杜彦锋硬是补回了1年多的学习。而参加高考那几天,进城后的杜彦锋为了节省每一分钱,甚至住在公共汽车里。或许正是这样的坚持,才奠定了杜彦锋从山东到北京,从戏曲学院的学习到如今投入弘扬戏曲及绘画事业的道路。

2018年4月,湖广会馆“百年赓扬”京剧联谊会又迎来了众多戏迷观众,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杜彦锋与朋友们一同见证了湖广会馆赓扬集的第1350场演出。

赓扬集,如今北京城乃至全国名头最响的京剧票社。“赓”意为继续、承继;“扬”是发扬;“集”则是群贤毕集的意思。取这个名字的人,是晚清巨贾王君直。这位王先生不仅是位儒商,更是一位造诣极高的京剧票友。当年,他在湖广会馆组织票社,取名赓扬集,并邀请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名伶前来助阵,一时传为佳话。1996年,北京湖广会馆重张,恢复赓扬集票房。如同名字本身的含义一样,而今的赓扬集,正是对老赓扬集的继承与弘扬。

如今在湖广会馆任职的杜彦锋,他心中也放着一个赓扬集,绘画与戏曲都成为了他一直坚守着的阵地,而将这两方阵地的巧妙融合,成为了他的创新,更为他开拓出了全新的事业空间。作者在采访中粉墨丹青勾勒多彩未来

杜彦锋喜欢戏曲,着迷于挥毫,戏曲人物画成为他最好的平台,同时也承载着他对于戏曲与美术两大爱好的执着与初心。为此,他遍访名师,吸收各家所长,成为国画大师孙菊生先生和戏剧大师翁偶虹先生再传弟子。受教于刘方亭、田有亮及刘曾复、欧阳中石、李桂笙、米南阳等诸位先生。

杜彦锋的戏曲人物绘画作品,借传统水墨的技法,博采各家之长,不断摸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方法和表现形式,将所要传达的戏曲人物意像再度创造。他一直坚定“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的艺术追求,为更多地借助中国画的笔墨和观念探寻一条中国文化的自信之路。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一直强调思想和心灵的作用,强调全面观察、综合归纳、提炼概括的“神韵美”。杜彦锋运用这种方法并加之亲身体会和多方交流,大量积累剧场速写素材,潜心研究舞台上每一个变动的造型、每一处变化的空间、每一种闪烁的神情,这都成为杜彦锋选择写意水墨画的创作源泉。他还从中国传统绘画出发,透过西方画派,使得传统写意化的笔墨形式和西画表现性油画语言产生了内在的契合。艺术情趣上更是大笔挥洒、笔简意厚,尤其注重“眼神”在全画中的重要地位。“风致、拙重、淡雅、浑融”的写意传神观念,在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中相得益彰。

他曾为诸多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萧长华、梅兰芳、周信芳、金少山、郝寿臣等数十人绘过其舞台艺术造型。而在这样的创作中,杜彦锋也寻找到了传承戏曲艺术的一条新路。《贵妃醉酒》

《丑荣归》一直以来,面对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传承发扬的问题,各界均有着不同的答案,而伴随着杜彦锋戏曲人物画创作的深入,他发现培养观众群体,让戏曲艺术以不同形式展现,是个值得尝试的思路。

2011年10月,杜彦锋历时近一年,查找资料,翻阅典籍,绘制了大型戏曲人物画《名净十三绝》初稿。2017年12月,在原稿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作了较大的调整,完成了《名净十三绝》十余米长卷。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誉之“填补了清代沈蓉圃氏《同光十三绝》独缺净行的一大空白”“可为传世之作”。他发现,自己的作品不单拥有艺术价值,还可以以一种记录的方式,将戏曲艺术的人物、服饰以及唱段等变为史料记载的全新载体。而通过对观众欣赏绘画作品后的观察,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从一开始单纯喜欢杜彦锋的绘画作品,慢慢发展到对于戏曲有了更深层次了解的渴望,逐步爱上了戏曲,并了解戏曲。

杜彦锋认为,未来的观众群体打造,还应该从少儿抓起,这其实也是杜彦锋自身的经历带给他的感悟。2014年至2015年作为“特邀编委”,杜彦锋参与编写北京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地方教材《快乐学京剧》,使国粹京剧真正意义上进入小学课堂。

2016年10月,由杜彦锋绘图、中国邮政印制、首套以戏曲独立邮资呈现的“中华戏曲之京剧旦角”有声邮品面向全国发行,可以说又是他对于传承戏曲文化道路新的创新。这套邮品融合了新媒体技术,大众不但能够通过它感受戏曲人物画的魅力,更可以通过扫码,收听大师精彩戏曲片段,更深层次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从酒瓶设计到饮料包装,从市政一卡通到生活用品,杜彦锋的戏曲人物画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一种记忆、一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

(编辑·宋冰华)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