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北京胡同,浮华背后的记忆

北京胡同,浮华背后的记忆

时间:2024-11-08 04:03:45

北京的胡同有一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味道

胡同里的北京人都会养上几盆花草北京城,离不开胡同,而北京人的记忆,也始终未曾和胡同有些微疏远。胡同代表了一种北京的精神,那是一种固有的闲暇、热情与懒散。丁零零一声清脆的自行车铃响,鸽子成群在天空飞过留下一长串悠扬的哨音,隔壁大爷大妈端着油饼、油条、豆腐脑,聊着天儿往家走,上学的孩子跟着大人出门时候还没完全睁开双眼。院门口老爷子的茶缸子里飘出的茉莉花香,画眉、百灵在门框后面低吟浅唱。北京的胡同,在一个又一个的清晨,铺开了自己的市井画卷,年复一年。

作为一个平房里长大的孩子,儿时熟悉到闭着眼睛也能走回家的那些胡同,早已经随着高楼的林立而不知所终。但是,每当有机会穿梭在现存胡同中的时候,依然会产生一种久违了的情绪,有几分熟稔,有几多怀恋。北京的胡同究竟好在哪里?那还真得慢慢道来。

北京的胡同生气昭然

与南方古镇的委婉或北方边陲的粗迈不同,北京的胡同多了几分端凝与庄重,添了些许清闲和厚道,那是一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味道,市井却并不世俗的味道。老北京很多的房屋,除去规制考究的四合院之外,其建筑基本都是以灰色作为主色调。但这种偏沉稳的灰色,在北京的胡同并未显现出丝毫压抑与沉闷,而是充满了生机。

胡同里住的北京人,每一个院子里,每一个家庭中,都会养上几盆花草。那些红、黄、绿、紫的植物,冲淡了灰色沉重的视觉冲击,为胡同增添了更多的生气。家里若是再养上几只鸟、几缸金鱼,清晨听到百灵、画眉的啼鸣,日头正中时看到水缸中浮萍下金鱼的游弋,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通的生趣,好不自在!如此一来,谁还会在意灰色的砖石中沉淀出的千百年的厚重。

不说这些,就建筑本身而言,胡同里的院落也充满了情趣。很多院门、门墩儿都很值得赏玩,样式与纹理不尽相同,去触摸它们冰滑的肌理时,能感知胡同建筑的格调、用心和情怀。

胡同中古色古香的建筑

胡同中古今一脉相承的韵味北京的胡同历史悠久

北京的胡同大规模兴起于元代,历史之久可见一斑。但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条胡同却是在辽代就已经出现了的。900年来,这条胡同就始终静立在北京城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惯了兴衰荣辱,历经了风雨沧桑——它就是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附近的三庙街。

北京其他的胡同,虽然没有存在900年那么长的时间,但大多有些名气的胡同,也都具备了700多年的历史,虽然房屋院落会几经修葺,虽然花草树木会枯萎繁茂,但那种积淀了很久的历史醇厚感,却未曾缺失半分。

闲暇时分,漫步于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之中,院落门口的水缸、煤棚;窗沿下破旧了的自行车;窗台上被落叶覆盖的瓶瓶罐罐……满目的市井喧嚣,勾起了北京土著挥之不去的怀念之情,汇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历史之河。

北京的胡同古建筑多

走在北京的胡同里,不经意间就有可能发现一些身份显赫的宅子——标准的四合院里,朱漆大门后上演着今人的生活,遮盖不住的却是古今一脉相承的韵味。

北京自明成祖朱棣迁都之后,是与今天历史间隔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都城。在经历了明、清文化的洗礼后,北京这座城市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虽然有的已经消失不见,但还是有不少遗存了下来,这是历史研究的幸运,当然也是北京城的幸运。因为,北京离不开那分淳正的风情。

保留还算完好的古建筑,基本聚集在如今北京东城、西城两个城区的胡同之中,虽然小巷幽深,但并没有阻隔住那些历久之后依旧弥散着画卷清香的古色古香。如有机会,找上那么几条胡同,深入其中,去观赏一番当年建筑的精巧与细致,在安静平和中找寻一次同古人交流的可能,实为美事一桩。

北京的胡同故事很多

北京几乎每一条稍具规模的胡同,都有着关于自己的传说轶事,如果把这些故事编纂成一部长篇小说,肯定看点满满。北新桥锁龙井里那只见首不见尾的妖龙;蜈蚣井传说中金蜈蚣打出的那眼甜水井;大栅栏那片儿当年蔚为壮观的栅栏;百花深处是不是真的还有万朵鲜花兀自盛开;王寡妇斜街里面有没有住着那位姓王的寡妇;烟袋斜街当年兴盛的烟袋店铺如今都去了哪里;一尺大街难道确实只有一尺长短;砖塔胡同的砖塔又经历了几载风雨春秋……

因为独特的身份,北京在人们的心中始终保有一份庄重与神秘,而这一个个胡同里的传说故事,更是能够撩拨起人们心底对于未知的好奇,去亲身体验和探访,领略北京胡同的魅力。

胡同里充满了人情,充满了温馨北京的胡同包容并蓄

在北京的胡同里,常见到温暖的午后,院门口摆着一张小方桌,桌上紫砂壶里泡着酽茶,一只小杯子、一把蒲扇、一个大音量的收音机和一个歪在躺椅上自斟自饮的惬意之人。这是北京人的一面缩影,爱自在,不拘束,不小气。

当然这仅是一部分,在北京的胡同里,还能看到更多的不同。在胡同里走累了的时候,有很多让你歇脚的场所,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书店,可能是一间不大的咖啡馆,可能是一家古朴的茶馆,也可能是一爿飘香的酒肆。古今中外,随着时代的步伐,北京胡同逐渐学会了包容,并在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发展——一种带有京味儿文化的中西合璧。

北京的胡同有人情味

北京胡同于我来讲,最好的感觉,还是那种有味道的市井人情。

在胡同里长大的我,虽已住了三十多年的楼房,但是依旧对胡同中的场景念念不忘——院子里的花鸟鱼虫和院门口胡同里的草木春秋。夏天,散发着植物生机的绿色,会为人们带来少有的舒爽,楼房的钢筋水泥,怎么也敌不过雨后泥土所弥漫出的芬芳;冬日斜阳西下,每家每户小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气,尤其是炸鱼的香味,总能让人联想起一个温暖的字眼——家;夜幕低垂,路灯在树影后映衬着胡同的宁静,那一扇扇窗户中透出的昏黄,显得温暖、安详。

邻里之间,不是一家胜似一家的感情,也透着那么温暖。谁出门了忘了锁门,一定会有哪家的大爷、大妈帮你溜溜儿看了一天。谁家要是做了什么好吃的饭食,一个院子的街坊都会品尝到和自家手艺不一样的私房口味。与如今的高档小区相较,胡同里的生活环境简陋了很多,但却充满了人情,充满了温馨。

(编辑·张子乐)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