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具有生命本体机能的自信。艺术亦如此,握有自主发动青春运动的艺术,会萌生艺术对自身机能的自信,曲艺就是例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家为人民演出一、爆发式发展机制——曲艺的青春行为
诸多样式的艺术史佐证,艺术发展有平缓和爆发两个时期。平缓期,往往是艺术初始期,悄吟小唱,民歌素绘等即是,但大多数艺术都有爆发期,远古大大小小的国事战争祭祀,直接催生了宗教性音舞艺术,国难国兴的重大变化,造成楚辞汉赋的发达。晚清民初的国运安危引发民族救亡运动,直接促成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运动,40年代延安革命文艺运动,都有爆发性的运动方式。深入辨识,有些文艺样式的爆发式发展,是成熟艺术在特定时期的爆发式传播,如上世纪30年代我国左翼文艺提倡的木刻版画艺术。同时代,艺术新生产技术的运用,也会造成艺术爆发式发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电影、广播和唱片生产技术植入我国,导致上海等地爆发流行音舞消费运动,极大推广和普及了通俗音乐和歌曲,此后,这些社会艺术积累在抗战背景下升级为大型救亡歌咏活动。但是,有更多因响应特定的社会爆发式欣赏和传播要求,原本较弱小的文艺样式在社会环境强力推介下出现爆发式增长,促其发育为体量规模较大的文艺样式,诸如报告文学、新闻纪录片、大合唱、小品活报剧、秧歌剧等。很多曲艺形式的发展得益于这类发展模式。本文把这类爆发式发展的艺术活动称为艺术青春运动,由此展开曲艺发展模式研究。
艺术发展的青春运动,是艺术样式的内外强势成分交互爆发交互发展,彼此融合对方为自己发展资源,交互构成艺术生产力和文化价值力的过程。具体说,大体指艺术样式物理形态、内容体系、表现体系和社会展示方式等形成常态发展方式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激活某些可超常活跃的艺术成分,导致艺术出现爆发式超常态拓展。这种爆发式艺术发展方式具有青春活力,许多在常态发展中很难实现的艺术建设任务,如艺术活动区域、艺术活动规模、艺术影响范畴、艺术社会地位等,在艺术青春活动的狂飚突进中实现了。典型例证是1976年清明前后的北京“天安门诗歌运动”。鸟瞰曲艺史,可见这样的艺术青春运动已成规律。如在初始阶段,曲种发育自身内在艺术结构和外在表现模式。这个发展进程中,艺术发展萌生内在发展驱动机能,内视寻觅优势所长,外视寻求对自身优势的社会青睐与爱好。曲艺内外两种发展资源及力量实现个性化对接后,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彼此资源与能量的融合,促成曲艺曲种发展的青春运动。这类发展通常在曲种出现卓越的领军人物,如上海说唱的黄永生,绍兴莲花落的翁仁康,二人转的赵本山等,创造性地响应社会爆发性欣赏需求,引领曲种爆发青春狂飙运动。
艺术发展与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青春运动模式的筹划和引领。只有如此,艺术才能“青春常驻”。
二、曲艺青春运动的两元结构
艺术青春运动,主要指其超常态发展建构为一种艺术运动,以此提升艺术质量甚至升级艺术本体属性,如江南不少地区的说唱类摊簧艺术通过爆发式发展升级为各地戏曲样式,苏浙沪独脚戏升级为滑稽剧等。深入考察,艺术发展的青春运动有两大类模式。一类是垂直建构的艺术青春运动,通常表现为厚积薄发,整体发展态势较为平缓;另一类为横向分蘖运动,通常响应社会强势欣赏要求,以狂飚或爆发等运动方式进行。从艺术发展历史流变大势看,垂直和横向分蘖是艺术青春运动的两元结构,两元复合,推进艺术均衡发展。
历史地看,艺术的青春运动多数呈垂直建构。垂直式艺术青春运动常常表现为艺术内在发展因素的个性崛起,或文学故事,或表演技能,或演艺模式等,突兀崛起若干大师,创造性的个性引领艺术扩展,在艺术形态内形成独特艺脉,在社会表现中形成独特艺术流派,并以流派纷呈促进艺术大发展。晚清以来,北方的大鼓、评书、二人转、相声、快板等,近年绍兴莲花落等曲种,都经历了这样的垂直酝酿至艺术爆发发展阶段。从理论上概括,曲艺垂直建构的艺术青春运动是典型的内生性艺术青春运动。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曲艺曲种会智慧地甄别即时即刻适合曲艺发展的“那一个”内在艺术结构成分,予以艺术样式内部资源重组以特别支持,形成曲艺发展内部的垂直青春运动。在曲艺曲种发育进程中,讲唱做演乐舞等,初始时候没有遮拦,几乎有需要就可纳入使用。随着艺术与欣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稳定,逐渐过渡到指向明确的欣赏力量要求艺术中某类艺术工具特别发达,以满足欣赏者的特别审美渴望时,曲艺曲种发展的内生性驱动机制就应运而生。这类内生性机制就是曲种内部调整所有资源位置,调整曲艺发展模式,或重故事,或重表演,或重乐舞,或重声腔等。于是,仅就曲种内部来讲,这样的艺术发展模式孵化出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流派各有特色,在激烈的演艺欣赏市场上各有生天,彼此竞技彼此映衬,形成曲种流派交相辉映风情万种的局面。近现代,苏州、上海的弹词竟涌现20多家艺术流派就是佐证。
横向分蘖的曲艺青春运动,是外生性因素促成的艺术运动,即艺术常态发展遭遇突兀而来外部强大需求召唤,致使艺术样式内部文脉艺脉等各类结构成分积极响应,促成艺术样式各个成分,如创作、演艺、音乐,乃至艺术样式形态大幅创新,由此合成艺术样式与社会欣赏强烈交互,扩大艺术社会供给和社会影响。显然,这类受横向社会影响而造成的艺术样式活动,是另类的青春性艺术运动,特点是外生性社会欣赏的非艺术性,或为纯粹的娱乐性,或为文化习俗性,甚至为强烈的政治性。由此,曲艺发展随外生性要求的多元性而产生自身艺术成分分蘖发展。说学逗唱,不仅仅是曲艺表演技巧,也是曲艺响应外生性召唤的艺术工具。艺术发展的外生性变量因素,往往来自国家命运重大事件、国民经济人文重大发展、社会生活方式重大改进、社会情绪的重要宣扬等,当这些社会运动需要艺术为其鼓与呼的时候,艺术,这里尤指曲艺,就会以自身艺术的响应工具寻求与外部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甚至为响应外部需求而创新艺术行为方式。分蘖爆发发展,直接驱动是外部多元召唤,导致曲艺发展也呈现多元多样。两宋平话的爆发,虽说有唐五代俗讲及小说等垂直积蓄,但毋庸置疑,也与其时战事不休、社会改革多变、城市经济发达、民众却常常颠沛流离等艺术外部环境有关。两宋平话书目多,艺人多,书目类型出现四家等就是说书艺术分蘖爆发式发展的案例。当代军旅曲艺,无论是相声、山东快书、快板、评弹等,大都是具有植入常态的曲艺曲种,在军队甚至是战争动员的环境需求下出现爆发式横向分蘖式发展。当年常宝华、常贵田的军旅相声,高元钧的山东快书,刘学智、朱光斗的快板,陈亦兵的弹词作品等,几乎都是这类艺术活动现象。社会曲艺也有如此分蘖式爆发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姜昆相声《如此照相》,上海徐檬丹中篇评弹《真情假意》,都属反省“文革”的经典外生性曲艺行为,带动“文革”后相声、评弹的恢复性发展。稍后,央广播讲的评书《三国》《岳飞传》等,也是具有爱国主义社会教育的外生性宣传需求的曲艺传播行为,这两部评书开启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方评书爆发式分蘖发展。
曲艺艺术的青春运动具有垂直建构和和横向分蘖的两元结构,两元均衡交互,是曲艺筹措艺术大发展的重要机制。
三、曲艺自信源自艺术青春常驻有方
青春常驻是艺术传世的基本规律。曲艺要保持艺术青春常在,必须掌握建设和营运艺术青春的方式方法。曲艺追求艺术青春活力基本步骤至少有四:一是艺术自然发展积累起自身内在独有内涵,包括内容、形式以及内外交接的艺术工具等。二是曲种发展形成内部结构因素的社会欣赏,由此建构社会欣赏与曲艺内部内在因素可能产生的交互发展模式。三是曲艺曲种以自身艺术成分之间的个性/特色的努力竞争,形成艺术内部不同优势个性的争奇斗艳,孵化艺术内部青春好胜机制,推进艺术精进。在这个步骤中,艺术内部各类个性发展力量都会表现得非常自信,相信自身特别的艺术魅力足以吸引竞胜所需的社会关注力量,形成自身文脉艺脉生长空间。上海滑稽艺术出现了很多流派就是例证,“一奇”“一怪”“一笑”“一乐”等艺术绰号显示了曲艺特征。如此生气勃勃的发展机制,生成曲艺曲种的艺术自信。近年来,北方评书、东北二人转、京津相声、江南滑稽和评弹等,先后出现了曲种青春运动。这些曲种自信自身艺术有民族文化价值,自信艺术有社会认可,自信艺术能竞争存世,自信艺术不死。
曲艺青春活力第四步骤是形成内存稳定支持曲艺外生性发展范畴,并以稳定的外生性范畴建构曲种新形态、新内涵,直至曲种新经济。近百年来,数来宝发育出快板书,独脚戏衍生出滑稽剧,苏州弹词先后孕育了“书戏”“中篇评弹”,相声孵化出单口、对口、群口等形式乃至相声剧,都是佐证。当曲艺能以发展新艺术手段为社会活动新需求创造新艺术形式,并以新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争取社会欣赏关注,曲艺就能在艺术之林中青春焕发,夺人眼球。于是,曲艺就会升格自身的样式自信,即以自己样式力量,主动进取自身艺术兴盛,与相关联的社会欣赏力量一起,发动和推进艺术社会的发达兴旺。
曲艺艺术青春常驻有方,生成了曲艺的艺术自信。
四、曲艺自信的密钥艺术青春写入民族性与人民性
曲艺的艺术青春运动,取决于艺术内部发展因子的发育成熟以及社会发展在外部给予召唤和欣赏支持。二者的联系水平决定了曲艺艺术青春期能否发动和推进。掌控艺术内部发展因素与外部环境需求之间的响应关系水平控制技术,就掌握了规划、引领曲艺发展的密钥。认识、设计和运用曲艺艺术青春期运动密钥,需要深入考察密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这把密钥由两套密码组成,一套为激活艺术内部发展因子的密码,另一套为对接社会环境欣赏鼓励予以选择接入艺术内部的密码。两套密码交互均衡使用,才能使曲艺艺术在爆发式发展中均衡突进,形成健康繁荣的局面。
曲艺艺术青春活动内部密钥需要创造性编写。编写激活曲艺青春运动的密钥,需要写入曲艺艺术民族性程序。其中,包括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民族艺术的审美体系等。唯如此,曲艺才能真正激活内部的艺术成分自主意识,才能积极响应来自艺术样式外部的民族振兴的文化宣扬需求。就曲艺特性来说,其民族艺术的特性决定在创作、演艺、社会活动以及社会欣赏等方面必须与民族文化发展心心相印,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生产和社会供给,与社会艺术消费良好交互循环发展。具体说,曲艺要说好民族故事,表现民族生活价值,诉求民族情怀,追求民族幸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文化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习近平: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曲艺发展就是如此,紧扣民族振兴希望之梦,曲艺无论内部艺术成分,还是外部社会欣赏需求等,都将拥有广袤的艺术田野,汲取充沛的艺术营养,润养艺术青春风采。
曲艺为大众喜闻乐见,是很大众化的艺术样式。曲艺编写激活艺术青春运动密钥,特别需要写入人民性程序。所谓人民性,指艺术活动必须遵从人民欣赏艺术的利益需求。人民是人类文明创造主体,也是国家和民族规模最大的社会成员。“文艺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尊人民文化艺术欣赏利益为艺术发展核心外生性拉动力,曲艺内生性发展机制以人民需要为响应对象,曲艺将获得艺术青春永驻的本体机能。从远古歌谣、故事,到俗讲、诸宫调、平话、陶真,及当下评书、鼓词、相声、弹词、绍兴莲花落、二人转等,流传其中的曲艺名作生生不息,皆因艺术内涵饱含人民性。当然,不能否认,在曲种发展进程中,也有来自外部欣赏荒诞淫秽内容,表演怪诞,节目趣味阶位很低等社会需求存在,这类社会需求有时候会有一定数量,利诱曲艺外生性畸形发展。但总体看来,因内容不轨、演艺低俗等原因终究不符人民大众文娱欣赏健康需求,很难形成可持续的曲艺青春运动。曲艺激活自身响应社会需求的青春运动密钥时,应该调查分析面对社会欣赏的人民性要求,写入艺术行为追求社会交互时候人民性的参数。
曲艺自古以来深植民族艺术土壤和人民情怀,已养成厚实的艺术自信,只要曲艺从艺术机理上梳理自身常态发展机制和超常态艺术青春运动机制,掌握编写激活艺术青春活动程序的密钥,曲艺艺术发展就会生生不息,青春永驻。
(本文图片由阿诺提供)
(责任编辑/朱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