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三二一”·展魅力·话意义

“三二一”·展魅力·话意义

时间:2024-11-08 07:29:42

文·图阿诺

2016年7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文联、国家民委、中国曲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在美丽青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

来自内蒙古、广西、宁夏、西藏、新疆、青海、云南、贵州、福建、海南、甘肃、四川、辽宁、天津等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畲族、仫佬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360余名曲艺工作者,通过三场优秀节目展演、二场基层“送欢笑”惠民演出和一场少数民族曲艺创作主题座谈会,同台竞艺、深入交流,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深挚的情感表达、多彩的民族特色、精湛的艺术表现,集中展现广大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少数民族曲艺创作和演出水平、发现培养优秀曲艺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三场展演,精彩纷呈

参加此次展演的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既有来自专业院团的曲艺表演艺术家,也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曲艺工作者。他们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为青城观众奉上了精彩的演出。参加展演的33个节目,既有反映少数民族风俗风貌的原创作品,也有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佳作;既有史诗般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为争取幸福生活、美满爱情而斗争的颂歌;既有经典的传统优秀作品,也有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的现实题材作品,充分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曲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状况。节目形式涵盖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曲种,包括好来宝、藏族说唱、扎年弹唱、宁夏坐唱、壮族末伦、盘索里、白族大本曲、傣族章哈、布依八音坐唱、布朗弹唱、苗鼓说唱、畲族绍鹊苟、弦鼓说唱、瑶族铃鼓说唱、彝族克格等。

“好来宝”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在蒙古语中意为“联韵”,即每句唱词的头一个音节谐韵,故又称“联头韵”。好来宝《和平之赞》通过悠扬的四胡声,气势恢宏的曲调,强烈的节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珍惜和平生活,祝愿美好未来的愉快心情。而《大地之印》“以义征心,以情聚众,卷起旷世雄风。蒙古马千年驰骋雄气今犹在,抖鬃长嘶正待跨上新的征程”,大气磅礴,尽显蒙古族雄风。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和民间艺术。节目《赶鸟歌》用生动诙谐、极富生活气息的音乐语言以及大段类似RAP的说唱和复杂的和声,表现了黎族男女青年在稻谷成熟时一起赶鸟的场景。作者邢日清也参与了演出,他表示,“我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黎族也是第一次在全国曲艺舞台上亮相。为了完美地展现这个节目,我们上台前的一个小时还在调整、排练。这个节目最大的难度在于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可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我们是口口相传的文化,而这次参演的两个小演员是我的儿子,我想向全国人民证明,传承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这是一首来自黎族祖辈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的唯一一首与大自然交心的原生态说唱。”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生活这个主题,宁夏的弦鼓说唱《选举》紧贴当下乡村换届选举的实际,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换届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维护选举风清气正责任感,增强依法依章参选、有序参选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如果你走进壮乡,你或多或少会感受到壮族人民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果你走进壮乡的山区,你会惊奇的发现,那里有一道道的“寨门”和“寨墙”。广西省曲协选送的壮族末伦《堵寨门》,就讲述了发生在壮乡“寨门”的故事。作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突出壮族音乐的特点,表达了山村的年轻人对于新农村建设美好生活的憧憬。据作品主创人员介绍,壮族末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曲艺品种。演唱者根据内容情节和人物的心境,以其细腻感人的情愫滔滔诉说,随着吟唱者那诗情画意入情入境的情感变化,听者亦往往如痴如醉,回味无穷,可谓感人至深。《堵寨门》就是通过广西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比较古老的曲艺形式来展现壮乡新农村的新画面,让古老的曲艺散发出阳光的味道。所以,剧本充满了阳光、清新和年轻。过去,壮乡儿女离开家乡闯荡城市播种理想,如今,他们业有所成反哺故土,用自己的学识来建设新农村。故乡,不再是仅仅由女人和老弱“留守”的地方,而是年轻人新理想升腾的圣地,他们关注果品质量安全,关注自己家乡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新思想带来新理念,新理念激发着新事业,新事业蒸腾着新梦想……这就是壮乡儿女的中国梦,真实而朴素,但激情四溢,充满朝气。民族的曲艺如何体现壮乡年轻儿女的精神追求,我们在作品呈现上下了功夫,巧妙地将多声部合唱、RAP等现代元素融入音乐中,壮族姑娘轻摇百褶裙那美妙的身韵,以及少数民族曲艺所特有的边唱边舞的欢乐精神,都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对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全方位的探索,将目光对准当下,扎根新农村的沃土,故事美、音乐美、服装美、舞台呈现美……这样的集成之美共同汇聚成新时代的曲艺之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艺术。少数民族曲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其曲艺形式、内容之丰富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同时,也是各少数民族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丰富的少数民族曲艺文化凝聚着中华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一行慰问和林县台格斗村贫困孤寡老人二场送欢笑,惠及基层民众

展演期间,主办方组织曲艺名家、新秀和优秀少数民族曲艺节目参演人员先后赴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台格斗村与蒙牛工业园区,为当地村民、企业员工等各界代表进行惠民演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戴志诚的《乐在其外》,奇志、张伟的《祈福》;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的《一年更比一年强》;大同数来宝表演艺术家柴京云、柴京海的《婆媳之间》;青年歌唱演员高保利的《吉祥安康》,韩延文的《我的祖国》;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的《肩上芭蕾》;口技演员冀勇表演的口技……为观众奉献了一道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艺术盛宴。

此外,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兰毅等领导还一同慰问了当地贫困孤寡老人,并与老人一同观看了演出,为他们送去了关爱与温暖。

生动、富于激情的表演,不时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大家一致表示看得非常过瘾。虽然演出时一直飘着雨,但是没有一名观众中途离场,他们兴奋地说,演出实在太精彩了,能够欣赏到中华优秀的曲艺艺术,我们感到特别自豪和激动。

一场座谈会,为少数民族曲艺创作群策群力

7月11日上午,少数民族曲艺创作主题座谈会召开,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仁乌晶,中国曲协副主席、宁夏曲协名誉主席郭刚,中国曲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曲华江,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兰毅等领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柯琳,大同数来宝艺术家柴京云,广西省曲协主席邱有源等专家学者及部分曲艺作者结合展演曲目进行了精彩发言,深入分析了曲艺创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对今后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郭刚表示,自1993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举办至今,少数民族曲艺创作和表演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不少好作品。此次展演有三个特点:第一,曲艺充分发挥了轻骑短刃反应快的特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作节目涉及到诚实守信、关心留守儿童、政府扶贫等题材的作品,相信这些节目在本地区本民族一定会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群众的欢迎。第二,民族地域色彩浓郁,充分展现了各民族曲种的优长。此次展演,节目表现形式各异,演员人数有多有少,内容丰富多彩。第三,整体节目中七成为原创作品,而且创作质量较高,这也间接肯定了前五届的功绩。举办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就是为了培养优秀创作人才,培养优秀演员。曲艺创作有一个标准,就是有人、有事、有情、有趣。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也是最高标准。比如弦鼓说唱《选举》这个节目,要选主任了,把家里孩子召集到一起投票,女儿要选老丈人,小两口要选女婿,最后小姑娘要选插队的学生干部,这个作品有事情,有矛盾,有人,也是为了宣传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它不是贴标签式的作品。我对这部作品持基本肯定意见,但它还有欠缺,欠缺在对人和事的挖掘上不够充分。

马小平指出,我们在100多部作品中挑选出33部参加展演,看到了少数民族曲艺人在创作及表演上的发展与进步,有很多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作品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宣传品,与艺术品还有很大差距。曲艺创作首先要有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要吸引人,以小见大。有了故事,运用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段,引人入胜,观众就会被情节发展牵着走。下一步在创作中我们应该多交流,尤其要和成功的曲艺作家交流,提高创作水准。习总书记说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就是要讲故事,我们要在创作手段和技巧思路上去努力开发,通过各种手段把故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我们的创作应该按照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曲艺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精神,抓好人才培养。最后,要多交流,本省同行之间要交流,与外省之间也要交流,创作的细节就是关注点滴生活,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曲华江强调,23年前,由中国曲协、国家民委等共同创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活动首次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23年后,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们再次相聚在美丽青城。经过23年的探索与耕耘,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已发展成为繁荣少数民族曲艺创作、促进少数民族曲艺发展、展示少数民族风采风貌的重要舞台,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的盛大节日,得到了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这对于弘扬我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加强民族区域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各民族团结与合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采取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不断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到,要发展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和发掘我国少数民族文艺成果及资源;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我国的少数民族曲艺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还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没有少数民族曲艺的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就没有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魅力,也就没有曲艺艺术的无限活力和历久弥新。只有使各民族的曲艺艺术交相辉映,曲艺艺术才会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曲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创造才会有不竭的源泉。

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是我国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曲艺盛会,它的成功举办,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曲艺事业繁荣发展,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少数民族曲艺创演水平,发现培养优秀少数民族曲艺人才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国曲协授予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突出贡献单位”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曲艺名家送欢笑”走进内蒙古现场演出照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