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怀念恩师刘宗琴先生

怀念恩师刘宗琴先生

时间:2024-11-08 07:33:43

恩师是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但是她只自称“河南坠子演员”。

文陈梅生

2015年6月3日,我的恩师刘宗琴先生驾鹤西去,离开了她奉献一生的舞台,离开了热爱她也被她深深热爱着的观众。时过一年,亲人们、弟子们、同行们、观众们仍然常常提起她老人家,提起她的艺术、她的生平、她留给我们的那些深切的记忆。

我与恩师结缘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986年秋,我成为母校“长篇书专业”的首届学生,受聘担任河南坠子大书教师的就是刘宗琴先生,与我同习坠子大书的是李爱红和徐来香,我们三姐妹初见刘老师,那种激动兴奋难以言表,因为刘老师是久负盛名的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我们在家乡时就久仰其大名,对她有着万分崇拜,如今能跟从先生学艺,得其言传身教,真是荣幸之至。

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并以身作则,亲自带领我们练早功、做早课、绕口令、使简板,基础功课从不放松。上课时更是严肃认真,每一句白、每一句唱、每一个气息运用她都会给我们反复的示范,有时候严格得近乎苛刻,所以每次老师说到“会课”,我都要起个大早,跑到学校附近的水上公园练嗓子、背段子、溜嘴皮、练简板,生怕表现不好受到她的批评。也只有在会课令她满意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一个非常亲切和蔼的老师,才敢在她面前暴露孩子的天性。正是因为学艺之初这种严格的要求,所以直到人已中年的今天,我每次演出都不敢麻痹大意,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严肃、严谨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这是恩师为我打下的基础,我受益匪浅。

在校期间,我学习了老师的大书代表作《杨家将》,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曲艺团成为了一名河南坠子演员,又随老师学习了她的中篇《李逵夺鱼》《李自成》等经典作品。那时候老师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是仍然像在学校时一样严肃认真,她教学不应付,我学习更是不敢含糊,那段时期的学习对我的艺术进步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我的《梅花绽放中原美——陈梅生河南坠子个人专场》专辑中,恩师在重病中接受专访,祝贺我的演出专场成功举办,同时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她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令我感动并难以忘怀。

作者与恩师刘宗琴

刘宗琴教学照恩师是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但是她只自称“河南坠子演员”。在她心中,艺术高于一切,一部《杨家将》她说了一辈子也改了一辈子;《砸御匾》是一折精品段子,讲述了谢金吾夸官路经杨府,砸了杨家的牌坊、扒了杨家的御匾后被杨排风痛打一顿,谢金吾要去告御状。这一段共十二句唱,十六句词,老师用“中路坠子”“乔派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合而成,把谢金吾“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内心波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不痛快。

人常说“三分唱,七分说”,老师的说表功力十分惊人,表演时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合情合理、对人物命运的评论有情有义,她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磨难、奋斗、收获和快慰都融入到唱词书理之中,豪放中不失细腻,壮美中蕴含深情。她留下了无数的精彩与赞誉,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曲艺事业。

分离一年,恩师的教诲仿佛就在昨天,作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的我,自觉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重任。承上启下,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继承,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要求自己不仅要传承恩师的河南坠子艺术,更要继承恩师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和敬业精神,让恩师刘宗琴先生德艺双馨之魂薪火相传、永照人间!

(本文图片由作者和曲艺杂志社提供)(作者:中国曲协会员、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书记、郑州市曲协副主席)(责任编辑/朱红莉)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