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法国红点奖抄袭事件慢慢安静了下来,任何一个有责任和情怀的艺术家,都不应该在这个事件“曲终人散”时,回家“睡觉”,而应该深深地反思,中国艺术界“以洋为尊”的时代是不是该画上句号了?
事情的缘由是国内一所美术院校的青年教师被人举报,其获得的法国红点至尊奖涉嫌抄袭英国一位著名插画家拉塞尔·科布的作品,网上的举证齐全,可以说举证材料环环相扣,使有常识的人一看,就会相信举证材料的真实。还好,青年教师所在学校当天晚上开会,暂停了该青年教师因红点奖而破格提为副教授的资格,并当即成立了专项调查小组,使网上舆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出所料,两三天之内,拉塞尔·科布先生发表了声明,表示了对这种抄袭行为的愤慨,并称保留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法国红点奖组织方也发表了紧急声明,取消了该获奖者的获奖证书,并撤销其与红点奖有关的一切展示、推示资格。院方也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按照相关程序,取消了该青年教师的副教授资格,解聘了与该教师的人事代理劳动关系。到此,事件似乎已经水落石出,慢慢地复归于平静。
如果就此打住,对中国艺术界,除了伤害,似乎我们没有得到什么。我在想,这样一个大的教训,我们应该从中思考些什么?
于是,便上网仔细查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关于红点奖的溢美之词,不再赘述,用数据说话。
2018年4月12日,法国红点设计奖官方声明中讲:在6300件申请作品里,一共有各种红点奖奖励共1788件。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每件申请作品,获奖概率高达28.54%,就是说,每投稿四件作品,就有一件获得红点奖。
同时,从申报到获奖到领奖及推广,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和一个字有关—“钱”。有作品的提交费、展示费、评审费、得奖者服务费等等,赤裸裸的商业行为。
粗略算了一下,如果一件作品从提交到获奖走完全过程,大概要交20000多元人民币。
公正地说,这都是明码标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我们没必要也不应该去说三道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好。但事情往往没这么简单,红点奖里的最高奖项,确实有很多超级棒的设计产品,但在近两千件的获奖作品中,高达28%的获奖率,难免使人对其“含金量”产生怀疑。可是,很多红点奖获得者,靠着“德国红点奖”的光环,得到了几万、几十万的奖励或补贴,获得了职务、职称上的种种好处,大有“外国的鸡毛在中国成了令箭”之势。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有些单位、有些部门存在着“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奇怪心理,包括淘宝上,时不时地有一些商品介绍,带着“红点奖”的光环进行促销。从这样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说一个“周瑜打黄盖”的问题,而是文化自信、艺术自信的大问题了。
不可忽视的是,在艺术界,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典型的“文化自卑”的表现。那些所谓在巴黎卢浮宫举办过画展、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演唱会、意大利威尼斯“某某双年展”上展出过作品的所谓大师级艺术家,在国内大肆宣传,唯恐天下不知,其实只是一些用钱就可搞定的商业行为。这些以外国的名头唬中国自己人的招式,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曝一下光了。
我查了一下全国美展的获奖比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全国总投稿15万件,共13个分展区,从分展区又层层选送,共576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其中设金奖7项、银奖18项、铜奖49项、优秀奖86项。如果按投稿量与获奖作品量的比例来看,其含金量应远远超过红点奖。
所幸的是,当事人所在的院校已经把这次事件的教训,当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教材,使他们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的重要意义,对在国外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能盲目地加以褒奖。此文的目的也不在贬低任何一个外国的奖项,只是想唤醒艺术界的同行,在新的时代,我们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艺术自觉,扎扎实实地深入到人民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创作出、设计出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新时代的艺术,而不是以获外国奖项为招牌,去换取不该得到的各种利益!
责任编辑:刘光
微信公众号“抄袭的艺术”列出的某副教授作品与疑似被抄袭作品的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