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关于工笔画色彩融合的探讨

关于工笔画色彩融合的探讨

时间:2024-11-08 08:51:33

叶丽美,生于1971年,祖籍广东惠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笔重彩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青年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国家二级美术师。

叶丽美三秋一觉庄生梦72cm×72cm纸本设色2017年“全球化交往与其说锉平了文化差异,不如说使这些差异更加凸显出来。”工笔画色彩在与这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面对引入与选择、实验与创造,如何在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中确定自己的支点,凸显自己的民族绘画色彩审美特点的同时又发展色彩的现代性,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一、民族性与创新的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艺术财富,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珍宝。中国画的民族性就是中国画的民族基因,“民族”本身就意味着悠久的历史沉淀,这种沉淀有历史发展延续的合规律性和根性认同感,如同人对家园的归属和宗族血脉的传承情结。民族文化能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洗礼流传至今,必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与发展选择的合理性规律,对传统的继承本身是一种天然的责任,而在继承基础上的超越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也是对民族艺术传统最好的发展。对外来艺术的吸收与借鉴则能为民族艺术充实生命机体、增添生命活力,拓宽民族艺术发展视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继承传统与融合创新具有研究、挖掘和开拓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其本身也是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一任会长潘絜兹先生在《工笔画的新世纪展望》说:“……今天的改革开放,进入现代化,我们工笔画就新了,富有传统特点和时代精神了,吸收外来营养也是我们的好传统,汉唐以来一直如此。比如佛教画从印度传入就被中国化了。一切外来的好东西,都要化为我有,为我所用。”

“传统就像编一根绳子,要不断地添加新草,才能编出很好的绳子。所谓传统也就是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革新者,创造一些新东西,经过积累流传,成为传统的一部分。”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也是未来艺术的传统,否定传统,也就无法创新。“无旧,就无法出新;无新,旧无所变,无旧也无新矣。”历史上的大艺术家无一不是首先守法,然后“破法”,最后“立法”。这是对待传统与创新的铁的规律。当代的工笔画要实现发展与创新,必然要扎根于认真地认识传统、研究传统,深挖传统的优秀内涵的基础之上,拓展传统的广阔外延才是对传统的良性继承与理性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体现‘和而不同’与‘通变则久’哲理精神的最好见证。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唯一没有被中断的古老文化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处在有史以来最为开放的时代,因而也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对于创新的最大宽容,继承发展、融通中外成为中国画当代创作的主流。大凡一种发展已趋成熟、本体风格内涵已相对完美的绘画形态要实现变革和创新,就必然要对其内蕴或增或减,才能加进新的东西。在当代工笔画在发展创新和与外域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也必然会对本体的传统有相当的消解。中西艺术交流的进程一再显示这样一种规律: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对外来绘画的不断借鉴与革新浪潮中举步的,工笔画的发展创新是在分离与回归之间演进的。分离就是对传统的理性远离或分解,回归是对传统的天然亲近与皈依。“……在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化的今天,中青年画家缺乏的不是革新与借鉴观念的贫乏,而是对传统的无知或所知甚少。对他们来讲,借鉴一些外国的东西并不困难,困难的反而是较为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传统。这绝对不是用‘现代化必然如此’之类说词能一言以蔽之的。深刻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画发展战略的认识前提。”近年来中国画出现分离之后的回归重新证明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内凝力的事实。引入西方文化艺术是中国走向现代的需要,中西方文化体系在现代化方面虽然存在非常大的落差,但是彼此的结构形态和价值意义却是平等和互补的,发展现代中国艺术需要世界的视野,“消化、吸收、创造、受影响又影响世界,这是美学理论发展必然的规律”。

叶丽美又遇风暖136cm×68cm纸本设色2017年二、融合的美学意义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相比较是两个不同语言系统的完整体系,一个推崇以“似与不似”为传统,一个以“真实”为传统,各自蕴含着深厚历史规律与民族精神。中西融合的立足点应该是在中国画传统与西画传统中找到两者相生相长的品质,就如同东方绘画的装饰性与平面性促进印象派与野兽派的色彩革命一样。中西融合情境中的当代工笔画重彩,也应在立足于本身民族性的根本上,吸取西画中有利于情感表达、增强绘画视觉丰富性的有益经验和养分,以补充本民族绘画中色彩发展的缺失。叶丽美剪裁偏得东风意68cm×68cm纸本设色2018年

叶丽美草芳十里68cm×68cm纸本设色2017年“在全球化时代里,当中国重新思考中国整体性和世界整体的时候,把古代中国与现代的中国具有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汇通起来,成为中国学术和中国美学的一种新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呼唤着一种全球化中的本土美学,这种本土美学不仅与古代中国相连,更是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整体相连。在这三种关联中,不是要用哪一方和哪两方去证明另一方,而是在三方的合力中对三方的超越,在这种超越中达到一个新体系的产生。”这应该是工笔画当代发展最明确的方向。当代工笔画正处身于一个大时代的多元文化环境,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的交融进程中,工笔画色彩的审美观念、审美方式与审美表现都发生了瞩目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渐进式的传统发展形态,也有多样丰富的创新形态,有不同文化种类的交融,还有同种文化系统内的吸收与补充,这些都是当代工笔画现代性的重要体现。融合多元性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何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艺术变得意义重大。“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是由印度出来的。敦煌壁画,也是受印度波斯(丝绸之路地区)的影响,但中国的佛像雕塑与印度的佛像雕塑决然不同,印度的干瘦、净化、冷穆,而中国的丰满、温静、富有人的感情。敦煌壁画,也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这就是说,借鉴要善于化,不能生搬硬套。”(姜今《中国花鸟画发展史》)

在与西方绘画交融过程中,当代工笔画对西方绘画的色彩进行了各种探索、研究与尝试,在思考西画色彩科学的理论成就、应用实践及表现技巧的同时,如何把“他山之石”作“攻玉”之功,借鉴优秀的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用以探索建构与充实民族绘画的色彩理论资源,重新唤醒沉睡中的东方之色,重新展现辉煌绚丽的魅力,成为色探索彩中西融合的意义。传统是民族艺术本身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在工笔画的当代演进中,现代性色彩由单纯走向丰富,由简约走向绚烂,在向着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对传统绘画语言的良性传承,对外来文化的择优吸收,才是较理性的方向,中国画的现代发展验证了“正本清源”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工笔画的色彩历程由唐宋的繁荣富丽走向朴素单纯,可谓经历了“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而当今的中国工笔画又由闲淡至极复归绚烂辉煌,这是研究和探索当代工笔画发展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因为这是中国工笔画色彩语言的时代精神之所在。

责任编辑:宋建华叶丽美四季往来93cm×75cm纸本设色2017年

叶丽美微风过草香69cm×69cm纸本设色2017年

叶丽美家园95cm×95cm纸本设色2016年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