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河行书《学书心得》手稿雅可易俗俗亦雅,燕瘦环肥各千秋。
兰亭尤忌俗客染,龙门有路也通幽。
打油一首,想说两句雅与俗的话题。
雅俗共赏是许多艺术家的追求。
在当代,典型代表是齐白石。欣赏齐画,你会发现,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无一不是生活中常见的俗物。他画中的俗,是他本体自在气质的流露,不是从外面学来的,也不是刻意追求的。但他的俗是经过在中国传统文化大熔炉中精练之后锻造而成的,使他的俗最终转化为大雅呈现于世。这种大俗大雅的熔铸转化,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更不会生物性遗传。白石之后学白石者恒河沙数,能达先生境界者几人?
中国文化自古即有雅俗之分。俗文化一般在市井乡野,下里巴人,当代称群众文化,雅文化一般在庙堂、书斋,阳春白雪,即现在常说的精英文化。二者的关系用流行的话说,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二者有区别,但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们相矛盾相对立又相辅相成、相互依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比如王羲之是书界雅的代表,但当处处王羲之,时时王羲之时,就有人会审美疲劳,觉得俗了,要想办法破这个俗,另搞一套出来。但破俗一旦成功,跟风者众,又成为新的俗套,于是又有人振臂一呼:回归“二王”……如此螺旋式前行,雅俗不断从对方吸取营养,形成新的书法形式、书法风格,由此推动书法创作不断出新,这似乎成了书法演进的规律。
俗文化主要指民俗文化,即种类繁多的民间生活方式、文艺形式。其中书法的俗与此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书法史上的这类遗存从殷商的甲骨文起直至汉代简牍、摩崖以及北魏造像等,许多属民间写手,他们与精英书法共同组成了古代书法的大合唱,十分壮观!二者在审美上并无优劣之分。它们的区分仅在于不自觉地书写成艺术与自觉的艺术书写,如此而已。由于精英书法主导书界多年,社会大众的审美逐渐向精英引导的方向转化。比如,假若有人拿出“二王”书与北魏造像书迹作比较,大多数群众会认可“二王”,但一些精英会从造像书迹中发现大美而加以赞赏!在这里,雅俗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
雅与俗的水乳交融是一个自然的演进过程。雅俗共赏必然会成为社会审美的发展趋势。对书法则更甚之,因为其依附于文字的实用功能,群众的参与度比任何艺术都更深更广。如果有人坚持与这个趋势相背离,一味求偏求怪求丑,以为这样才显得自己“专业”,甚至把大众视为书盲,大言自己的作品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别人又能怎么着呢?只作茶余谈资罢了。
责任编辑: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