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旅庵本月门下之后的石涛,和他的哥哥喝涛一起,不.."/>
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施闰章与石涛

施闰章与石涛

时间:2024-11-08 09:52:50


    加入旅庵本月门下之后的石涛,和他的哥哥喝涛一起,不停地在江苏与浙江之间的临济宗寺院间穿梭。一直到安徽宣城、歙县,他们才找到志趣相投的寺院,并受到当地文人的热情欢迎。宣城不仅因风光秀美和李白的诗而著名,更因为当时最富有和最有教养的商人也多出于此地。

石涛到达宣城之后,被引介到当地乡绅组织的“诗画社”,诗社的领导人物,一是施闰章,一是高咏(生于1622年)。当时以诗画著称的梅清(1623-1697),也在此中,因为除了诗以外,梅清更擅绘画,因而他与石涛的感情似乎超越了其他人。1671年前后,石涛接手宣城广教寺(也称双塔寺),但是寺院本身已经基本荒废,虽然经石涛的老师本月的倡议修复,但修复工作似乎进行得并不顺利。在筹措资金方面,著名诗人施闰章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他的诗集中,留有《双塔寺》一诗。

施闰章,号愚山,生于1619年,安徽宣城人。1649年,中进士。1656年,任山东学政。1661年,任江西湖西道道台,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字次山,719-772)也曾在此为官。1667年,施闰章不再担心任何职务,此后十余年间,他一直读书、吟史、旅游、会友。1679年,他于博学鸿词特科中式,与他一同中式的,尚有陈维崧、朱彝尊、汪琬、汤斌、毛奇龄等人。施闰章授翰林侍讲,同时受命纂修明史。1681年,尚在史馆的施闰章曾在秋末回乡探亲,在年末回到北京。1683年,他在翰林院侍读任上去世。汪世清编《石涛诗录》卷一有《寄呈愚山太史》一诗:“班史起汉代,马迁绩周人。千载旷继迹,我公今炳麟。天禄倏以开,秘书纷自陈。岂不盛聚讼,名山类沉沦。丹书倚公启,方见史笔真。请谢嚣尘言,白日开丝纶。”汪世清提示,诗题称“愚山太史”,当在施闰章康熙己未(1679)年举博学鸿儒进入史馆以后。另外一首诗,也表明石涛与施闰章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北京文物管理处藏《清原济山水行书诗卷》上,石涛有一首七律,名为《送孙予立先生还朝兼吴施愚山高阮怀两学士》,显然是在孙予立返回北京之际,时在南京的石涛写了这样一首诗,并同时问候施闰章和高咏二人的。孙予立,名卓,号如庵,宣城人,康熙己未(1679)一甲第二名榜眼。

1674年,伴随着“三藩之乱”,宣城与歙县也发生叛乱,石涛和当地人一样,躲避到山里。当叛乱平息之后,石涛重新回到广教寺,而且,这年的冬天,有一件被认为是石涛自画像的重要作品留了下来,这便是《自写种松图小照》(170.4cm×40.2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藏于罗家伦之手)。画卷上,石涛自题五律一首:“双幢悬冷涧,黄蘖古遗踪。火劫千间厦,烟荒四壁峰。夜来曾入定,岁久或闻钟。且自偕兄隐,栖栖学种松。”款署:“时甲寅冬月,清湘石涛自题于昭亭之双幢下。”对于研究石涛而言,这一件作品极其重要!

1962年2月10日,罗家伦为这件作品写了一个长跋,他特意提到,这卷的画像部分,曾经由翁方纲请罗聘临摹了一段,上面有罗聘的章,被装在翁方纲收藏石涛所书《道德经》的册页前面,此册页归张群(1889-1990)所藏;另外,张善孖收藏石涛画册,前面也有此像,上书:“《石涛种松图》,甲寅冬自写。戊午冬,朱野云为墨卿临。末有伊墨卿楷书一行:野云赠予此册,因借翁学士所藏自写小像,属模册端。嘉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从这两则题跋来看,除了原作之外,还有罗聘和朱野云两个临本,朱野云的临本实际是再临罗聘的。和原作相比,罗聘的模本省去了前后背景,尤其省去了一幼僧和一猿猴抬秧一束来供石涛手植的情景。

在原作的画面上,清初诸人的题跋计有戴本孝、苏闢、王概、汪士茂、语山祖琳、汤燕生等六人。戴本孝比石涛大21岁,石涛的诗画中多次提到他。苏闢所题四言六句,未署年月,但后来石涛定居扬州,二人尚有往来。王概题了一首七言律诗,他是龚贤的学生,比石涛小,也是石涛在南京时的好友之一。语山祖琳题了两首,祖琳是个诗僧,是旅庵门下一个较为年长的弟子。汤燕生题了一首四言颂,透露了一些石涛的身世。有人曾经推测石涛此画,是为了渴望恢复石涛身为明宗室个人与王朝的地位,但是,石涛在画上钤盖的“臣僧元济”一印,却表明石涛并不愿意回到过去。相反,随着广教寺的逐渐恢复,他倒是想在新朝一展才华。
    1678年,石涛应钟山西山道院之请,离开宣城前往南京。在芜湖停留时,37岁的石涛遇到汪士茂。现存石涛《自写种松小照图》上留有汪氏一跋:“时戊午长至,石公和尚应钟山西天道院之请,舟过鸠江,出《种松图》见示,展卷酣读,恍然导我身外之身,生我想外之想。遂成二偈,用志廿载心交。不避续貂,深惭疥壁,博和尚辗然一笑。”从这段题跋来看。石涛将《种松小像》带在身边,只要遇到他认可的朋友或长辈,就会展示,并请求题跋。

在《施愚山集》中,有一首《石公种松图歌》,诗甚长。不过,大可注意的是,题目下有一小注:“画是梅渊公笔。”诗云:“梅翁石公皆画松,倔强不与时人同。石公飞锡腾黄岳,万松诡异罗胸中。朅来黄蘖袈裟地,便拟手擎双塔寺。茎草拈成丈六身,旧时云鸟来依人。金鸡舞罢吼龙象,种松欲遍无荒榛。上人逸兴多如此,黄岳千峰归眼底。高坐松阴自在吟,役使神猿及童子。客来笑把《种松图》,看取新松种几株。俄顷空中声谡谡,青天万树齐浮屠,为问西飞黄蘖归来无?”(《施愚山集》第2册第422页,黄山书社1992年版)一般而言,研究者把这幅画看成是石涛的自画像,但施愚山却为什么说这幅画是梅清画的呢?而且,他诗的一开头就是“梅翁石公皆画松”,如果此画与梅清无关,何以第一笔就将梅清带上?另外,假如此画真的出自梅清之手,何以毫无梅清的任何踪迹?

在《天延阁诗序》中,施闰章说:“渊公名家子,生长阀阅,姿仪朗秀,有‘叔宝当年’之目。其时插架万卷,歌呼自适,酒徒词客常满坐……予自少交渊公,溪园接近,数相就视。”(《施愚山集》第1册第141、142页)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按施闰章的诗文集,又名《学余堂集》,最初的刊刻本,是在他逝世后25年,由曹寅刊刻于扬州,收文二十八卷、诗五十卷,世称“楝亭本”。后来四库全书将施闰章的诗文编入,将与清初的抗清文字和与钱谦益有关的内容都删去,但关于石涛的诗,应该没有删改。因此,此画究竟是石涛自画,还是梅清所为?施闰章的诗倒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疑点。汪世清编《石涛诗录》注54,也注意到施闰章的这首诗,但他认为是另一幅。这一幅,又在哪呢?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