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一去紫台连朔漠

一去紫台连朔漠

时间:2024-11-08 12:10:06

撰文/马瑞芳

中国古代美女,得到历代大诗人题咏、被若干著名小说戏剧家百写不厌者,王昭君首屈一指。人们对王昭君的关注程度,既远远超过没有多少史料的西施,也超过有很多史料的杨贵妃,形成一种独特的现象,姑且叫“美女与国家命运全方位思索”吧。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做足了“昭君功夫”,从王昭君既可以想到红颜薄命,也可以想到巾帼有志;既可以想到君恩薄似纸,也可以想到青冢照千秋……

我们先从基本史实入手,走近王昭君。

《西京杂记》中的定型

如果要找昭君出塞的历史记载,《西京杂记·画工弃市》首当其冲: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西京杂记》为后世作家创作与王昭君有关的作品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其一,名字:王嫱和王昭君;其二,王昭君是汉宫最美的人;其三,王昭君不仅长得美,还有志气、有骨气、有修养、有大家风度;其四,汉元帝虽后悔将王昭君赐给单于,但顾全大局,讲究信誉,实现了对匈奴单于的诺言;其五,王昭君如此美貌为何没得到汉元帝“临幸”?因她不肯向画工行贿。这位擅长画人物的宫廷画师叫毛延寿。毛延寿向后宫美人索贿,后被查。擅长画牛马飞鸟风景的其他画工也和他一起丢了脑袋,西京出现画师荒。

短短一段记载,人物形象、个性、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部齐备。编戏剧、写小说,主角冲突都是现成的。

《西京杂记》,“西京”指西汉首都长安。“杂记”是写西汉杂史,既有历史也有遗闻轶事。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远嫁匈奴、刘邦筑新丰迎太公、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人们喜闻乐道的故事,首次都出现在此书中,成为典故。

《西京杂记》是什么书?中华书局将其收入《古小说丛刊》,顾名思义,应是小说。小说也能算历史甚至信史吗?有时在特定前提下能算。因为它们多依傍历史,故《西京杂记》所记的昭君事迹应当属于来自道听途说的杂史。

《西京杂记》一书,《隋书·经籍志》未著录,新旧《唐书》均著录为东晋葛洪(284-364)著。但葛洪自己声明,他不是作者,而是辑录西汉刘歆的作品。他在《西京杂记》跋中说:“洪家世有刘子骏《汉书》一百卷,无首尾题目,但以甲乙丙丁纪其卷数。先父传之。歆欲撰《汉书》编录汉事,未得缔构而亡,故书无宗本,止杂记而已,失前后之次,无事类之辨。后好事者以意次第之,始甲终癸为十帙,帙十卷,合为百卷。洪家具有其书,试以此记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有小异同耳。并固所不取,不过二万许言。今抄出为二卷,名曰《西京杂记》,以裨《汉书》之阙。”

对葛洪这段话可从三方面理解:其一,《西京杂记》是西汉刘歆(子骏)的作品,是刘歆打算写《汉书》做的笔记,或者说为写《汉书》准备的资料库,但他没来得及写就死了。葛洪的父亲存有刘歆未成稿《汉书》一百卷,没有前后次序,没有分类,分卷是后世“好事者”做的。其二,经葛洪对照,班固写《汉书》几乎都取自刘歆写下的半成品。其三,葛洪将班固写《汉书》没采用的刘歆“资料库”中的二万馀言抄录出来,起名《西京杂记》,以补《汉书》之缺。综合这三方面意思,可以看出,葛洪将《西京杂记》与班固《汉书》看作同类项,它们都来源于刘歆的未定稿或资料库。

如果《西京杂记》的作者是西汉人刘歆,《画工弃市》就是关于王昭君最早的历史记载,则《西京杂记》是刘歆继承其父刘向《新序》等书传统写的笔记体杂史。刘向父子掌握皇族名籍,撰写校核史书,深知汉元帝宫中秘事。昭君出塞时,刘歆已十八岁。昭君为画师所误,未在元帝驾前得宠。汉元帝追根究底,从宫廷画师家抄出大量钱财,擅长画人物的毛延寿连累了画花鸟虫鱼的宫廷画家龚宽等人,是轰动朝野的事件,刘歆很可能亲耳听到乃至见到。

汉元帝按图召幸后宫宫女。王昭君既然是后宫第一美女,不画丑了,岂能被汉元帝疏漏?毛延寿肯定将王昭君画丑了,但如何画“丑”?刘歆没交待,给后世小说家、戏剧家留下诸如“点痣”等五花八门构思的天地。

正史中的记载

正史《汉书》《后汉书》对昭君出塞的记载,都晚于刘歆的《西京杂记》。

先看《汉书·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虖(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嫱)为阏氏。”

这段记载说明:其一,汉元帝下令将待诏掖庭的宫女王嫱赐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其二,汉元帝是因为呼韩邪单于不忘恩义而赐婚给他;其三,因为胡汉联姻,边境安宁,汉元帝将年号改为“竟宁”,意思是从此边境安宁。

再看《汉书·匈奴传》对昭君出塞的记载:

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樯(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这段记载说明:其一,王昭君是后宫良家子,名叫王嫱,字昭君;其二,与汉朝联姻是匈奴单于提出来的,背景是呼韩邪单于的死敌郅支单于伏诛;其三,呼韩邪单于这次到汉廷来受到的礼遇超过他过去(黄龙年间)的待遇,他愿做汉皇女婿;其四,接受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大喜过望,建议汉朝撤销塞北边防,由他保护汉朝塞北边境。

《汉书·匈奴传》还记载,汉元帝一度考虑接受呼韩邪单于建议,撤除北部边防。对边境事务有深刻了解的郎中侯应向汉元帝陈述十条理由,劝戒汉元帝不可放弃北门锁钥。汉元帝发“勿议罢边塞事”诏书,派车骑将军口谕呼韩邪单于:你想让汉廷罢北边吏士屯戍,由你担任汉朝戍边,这是你“向慕礼义”,“为民计者甚厚”,我很欣赏。但中国四方障塞,“非独以备塞外也,亦以防中国奸邪放纵,出为寇害”。我在塞北设防,主要是怕塞内不良分子跑出去给你们捣乱呢!为人忠厚的呼韩邪,对这番辩词信以为真,还感谢汉元帝:“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甚厚!”马背壮士,心里哪有那么多弯弯绕?

《汉书·匈奴传》对昭君出塞后的命运有记载:

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始呼韩邪嬖左伊秩訾兄呼衍王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曰雕陶莫皋,次曰且麋胥,皆长于且莫车,少子咸、乐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颛渠阏氏贵,且莫车爱。呼韩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车,其母颛渠阏氏曰:“匈奴乱十馀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恐复危国。我与大阏氏一家共子,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曰:“且莫车虽少,大臣共持国事,今舍贵立贱,后世必乱。”单于卒从颛渠阏氏计,立雕陶莫皋,约令传国于弟。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

复株累若鞮单于立,遣子右致卢儿王醢谐屠奴侯入侍,以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这段记载提供了以下信息:其一,王昭君封号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给匈奴带来安宁的阏氏。其二,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对匈奴国事并无发言权,掌控局面的是呼韩邪原来的妻子颛渠阏氏和大阏氏姐妹。姐姐的儿子小,妹妹的儿子大。姐姐顾全大局,立妹妹的儿子为单于,即复株累若鞮单于。其三,姐妹阏氏约定:大阏氏之子雕陶莫皋继位,将来传位给弟弟。其四,复株累若鞮单于按照匈奴习俗,又娶王昭君为妻,生了两个女儿。其五,引文中出现的“咸”“云”“当”三人,对后来的匈奴史举足重要。王莽新朝时,昭君之女“云”“当”通过其婿,控制匈奴的政治倾向,扶植与汉亲善的大阏氏幼子“咸”做了单于。

《后汉书·南匈奴传》: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这段记载采取倒叙法,说明:其一,王昭君入宫后得不到汉元帝临幸,心有怨恨,主动要求嫁给匈奴单于。其二,汉元帝原本不知道王昭君美,当昭君刻意装扮,以照亮后宫的姿态出现在面前时,汉元帝后悔了,却不能不把她嫁给单于。其三,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曾给汉成帝上书要求回中原,汉成帝让她照胡俗行事,她嫁给了新单于。其四,昭君之子在匈奴皇室权力斗争中被杀。这应是王昭君身后、也是公元后若干年的事。呼韩邪身后,单于位置是哥哥传弟弟,弟弟再传下一位弟弟。轮到囊知牙师当单于时,他想变“兄终弟继”为“父终子继”,就杀害了原本“兄终弟继”第一顺位继承人昭君之子伊屠智牙师。这实际上阻止了汉朝对匈奴不流血的血统政变。倘若昭君之子继位,匈奴单于岂不成二分之一汉家血统?当然啦,历史不能假设。

至于王昭君改成王明君,已是晋朝为避讳司马昭而改。此后历代诗人还“明君”“明妃”地叫,实在有点儿滑稽。

汉帝与单于对其命运的影响

在皇权决定一切的时代,后宫女子命运必然与皇帝紧紧联系在一起。王昭君的命运不仅与汉朝皇帝,还与匈奴单于紧紧联系到一起。

与王昭君一生有关的三位西汉皇帝是:

汉元帝刘奭(前74-前33),黄龙元年(前49)继位,竟宁元年(前33)去世。

汉成帝刘骜(前51-前7),竟宁元年(前33)继位,绥和二年(前7)去世。

汉哀帝刘欣(前25-前1),绥和二年(前7)继位,元寿二年(前1)去世。

三位汉朝皇帝对王昭君的命运有何影响?

汉元帝在竟宁元年派昭君出塞,三个月后,汉元帝去世。昭君与汉元帝有没有过感情交流?汉元帝除派昭君出塞外,对她有没有其他恩惠?昭君离开汉宫或到达匈奴后,有没有给汉元帝写过奏章或书信?有封《报元帝书》(亦作《昭君入胡报帝书》)被人津津乐道:“臣妾幸得备员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馀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怜之。”王昭君得体地表示:我有幸进入汉宫,本以为在天子身边能活得辉煌死得荣耀,没想到吃了画师的亏,发配到异国他乡。我一心报主,不敢埋怨。但堂堂汉朝怎听凭画师小人做主?远望南方故乡,徒然增添悲怆!我还有父亲和兄弟,希望皇上稍微怜悯一下他们。

后世对《报元帝书》有争论。认为作伪者有很多理由,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这封信太像《西京杂记》模仿秀。肯定《报元帝书》者,则从哪方面看都像昭君写的:一是汉元帝确实把毛延寿杀了;二是据说汉元帝接到信后,将昭君父兄接到京城。而且昭君出塞后,王家平步青云,确实是历史事实。昭君侄子王歙封和亲侯、王飒封展德侯,后来出使匈奴,《汉书》中有白纸黑字的记载。

汉元帝死后,他与皇后王政君生的儿子继位。这位以骏马(骜)命名的汉成帝却因荒淫无度、宠幸赵飞燕姐妹“成名”。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按匈奴风俗,单于死,后母得嫁继位者。王昭君给汉成帝上书,要求回中原。汉成帝让她从胡俗,王昭君只好嫁给继位单于,从庶母变成妻子。

汉成帝对王昭君的要求,就是让她永远扎根草原、一切照草原规矩办事,不管心中有多大委曲,都不能伤害汉朝与匈奴的亲善。颟顸一辈子的汉成帝处理这事倒是一点也不糊涂。

汉成帝当了二十几年风流皇帝,没留下后代就死了。他的侄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王昭君去世时,汉哀帝派人参加了她的葬礼。

王昭君是哪一年去世的?历史无确切记载,汉哀帝刘欣在位是公元前7年至前1年。王昭君应是这七年中某一年去世的。

按照西历,王昭君是活在公元前的美人。

王昭君在匈奴生活了三十年,大约活到五十岁左右。

王昭君在世时,匈奴单于走马灯一样在换:

昭君嫁的呼韩邪单于在位二十八年;雕陶莫皋继位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在位十年;且麋胥继位为搜谐若鞮单于,在位八年;且莫车继位为车牙若鞮单于,在位四年;囊知牙斯继位为乌珠留若鞮单于,在位二十一年。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两年,育有一子。与复株累若鞮单于共同生活十年,育有二女。呼韩邪单于传位复株累若鞮单于,是父终子继。复株累若鞮之后的单于都是兄终弟继。也就是说,直到乌珠留若鞮单于,新任单于都是呼韩邪的儿子,也是王昭君名义上的儿子。乌珠留若鞮单于死时已到了公元13年。此时王昭君已去世十几年。匈奴掌握大权的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是昭君之女须卜居次云的夫婿。昭君的小女儿当于居次的夫婿也是有权势的匈奴贵族。他们主张与汉朝和亲,在乌珠留若鞮单于去世后,立与王莽关系良好的“咸”为乌累若鞮单于。“咸”仍是呼韩邪单于的儿子,按照排位次序,其实还轮不到他做单于,是昭君的女婿利用权势“越舆”(越过次序)让“咸”做上单于,因为“咸”与汉亲善。天凤元年(14),王莽派和亲侯王歙、都尉展德侯王飒出使匈奴,祝贺乌累若鞮单于初立。新单于对汉使信誓旦旦:对汉朝廷“不敢有二心”。

王歙和王飒都是王昭君的亲侄子。对掌握匈奴大权的昭君女婿右骨都侯须卜当来说,王歙和王飒不仅是汉朝使节来访,更是尊贵亲戚上门,他得和汉朝来的大表哥喝个一醉方休!

多么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裙带关系啊!

此时离昭君出塞,已整整四十六年。

昭君出塞带来半个世纪的边境安宁。红粉一人抵得上万里长城、百万雄兵。

王昭君得到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绝不是偶然。四大美女中,西施、貂婵、杨贵妃都与政权倾覆有关,多少有点儿“破坏性”。王昭君则完全是“正能量”,具有“建设性”,功在千秋。

20世纪80年代初,长江文艺出版社出过《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注》,选录216首诗词,另有存目550首,题咏王昭君的诗词将近八百首。王昭君成了历代大诗人奇思妙句的比武场。如果从中选“最佳神句”,以隽语写沧桑的杜甫能否夺魁呢?诗圣在《咏怀古迹》中想象:王昭君离开紫微星象征的汉宫,来到一望无际的沙漠,从此走出花样人生并走向永恒: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