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邦维斯里兰卡古称僧.."/>
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僧伽罗与罗刹女:一个佛教的本生故事

僧伽罗与罗刹女:一个佛教的本生故事

时间:2024-11-08 12:44:16


    撰文/王邦维

斯里兰卡古称僧伽罗国。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讲僧伽罗国,首先讲的是一个关于狮子王与他的儿子的故事,儿子捉住并杀死了父亲狮子王,“僧伽罗”的意思就是“捉住狮子”,儿子创立的国家,因此被称作“僧伽罗国”。

但这只是一种说法或者说是一个神话传说。玄奘接下来又讲了另一个故事:

斯一说也,佛法所记则曰:昔此宝洲大铁城中,五百罗刹女之所居也。城楼之上,竖二高幢,表吉凶之相。有吉事吉幢动,有凶事凶幢动。恒伺商人至宝洲者,便变为美女。持香华,奏音乐,出迎慰问,诱入铁城。乐燕会已,而置铁牢中,渐取食之。

“宝洲”即宝岛,指的是斯里兰卡岛。斯里兰卡自古出产宝石,因此被称为宝洲或者宝岛。“罗刹”是梵文词rakṣas或rākṣasa的音译。佛经中对“罗刹”做过解释:“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罗刹”有男有女,罗刹男如同恶鬼,但罗刹女却常常是绝美的妇人,梵文的原文是rākṣasī。

这里讲,斯里兰卡的岛上,有一座“大铁城”,城里住着五百罗刹女。城楼上竖立有两面旗帜,一面旗帜预示吉事,另一面旗帜预示凶事。如果有人到了宝洲,罗刹女就变为美女,捧着香花,迎接慰问,引诱人进入铁城,欢歌宴会,盛情招待,然后关进铁牢,慢慢地当食物吃掉。

玄奘还说了,与狮子王的传说不一样,这是一个来自佛经的故事。故事讲,从前有一位大商人,名字叫僧伽。他的儿子名叫僧伽罗。僧伽年纪大了,让儿子僧伽罗经营家务:

时赡部洲有大商主僧伽者,其子字僧伽罗。父既年老,代知家务。与五百商人入海采宝。风波飘荡,遇至宝洲。时罗刹女望吉幢动,便赍香华,鼓奏音乐。相携迎候,诱入铁城。商主于是对罗刹女王,欢娱乐会。自馀商侣,各相配合。

于是僧伽罗就跟五百商人一起,入海寻宝。他们到了“宝洲”,遇见罗刹女。罗刹女果然热情地把他们迎进铁城,大家欢喜无比。罗刹女王成为了僧伽罗的妻子,其他的商人每人也各自配上一位罗刹女。一年过去,商人与罗刹女们分别有了孩子:

弥历岁时,皆生一子。诸罗刹女,情疏故人。欲幽之铁牢,更伺商侣。时僧伽罗夜感恶梦,知非吉祥。窃求归路,遇至铁牢,乃闻悲号之声。遂升高树,问曰:“谁相拘絷,而此怨伤?”曰:“尔不知耶,城中诸女并是罗刹。昔诱我曹入城娱乐。君既将至幽牢,我曹渐充所食。今已太半,君等不久亦遭此祸。”

到了这个时候,罗刹女对商人们的感情也渐渐淡了下来。一天夜里,僧伽罗做恶梦,他知道这不是吉祥的兆头。想到了应该寻找回家的路,他一路走去,到了一处铁牢,铁牢里一片悲号之声。他爬上高树,问铁牢中的人是怎么回事。铁牢中人回答说:“你不知道,这城里的女子都是罗刹女。我们当时就是被诱骗了进来,要不了多久,你们也会进来。”

于是僧伽罗问:“我们怎么办,才可以逃脱危难呢?”对方告诉僧伽罗:“海滨有天马,只要诚心请求,天马就会帮助你们。”

僧伽罗曰:“当图何计,可免危难?”对曰:“我闻海滨有一天马,至诚祈请,必相济渡。”僧伽罗闻已,窃告商侣。共望海滨,专精求救。

于是僧伽罗悄悄地把这事告诉了同伴,大家一起来到海滨,向天马求救。天马告诉商人们:“你们抓住我的鬣毛,我就可以把你们带回家。”

是时天马来告人曰:“尔辈各执我毛鬣不回顾者,我济汝曹,越海免难。”至赡部洲,吉达乡国。诸商人奉指告,专一无贰,执其髦鬣。天马乃腾骧云路,越济海岸。

大家抓住天马的鬣毛,天马腾空飞起。这时罗刹女们突然发觉,他们的丈夫不见了。罗刹女带着孩子,互相传告,才知道商人们已经逃走:

诸罗刹女忽觉夫逃,递相告语。异其所去,各携稚子,凌虚往来。知诸商人将出海滨,遂相召命,飞行远访。尝未时,遇诸商侣。悲憙俱至,涕泪交流,各掩泣而言曰:“我惟感遇,幸会良人。室家有庆,恩爱已久。而今远弃妻子孤遗,悠悠此心,谁其能忍?幸愿留顾,相与还城。”商人之心,未肯回虑。

罗刹女追上商人,哭哭啼啼,各自对自己的丈夫说:“我有幸遇上了你,我们恩爱已久,家庭又这样美满,你怎么能忍心抛弃我和孩子呢?快跟我一起回去吧。”可是商人们还是不肯随罗刹女回去。罗刹女见劝说没用,只好使出种种妖媚的手段:

诸罗刹女策说无功,遂纵妖媚,备行矫惑。商侣爱恋,情难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堕。罗刹诸女,更相拜贺,与彼商人携持而去。

种种诱惑之下,商人们对罗刹女的爱恋之情重新生起。犹豫之中,就从天马身上掉了下去,罗刹女终于带回了自己的丈夫。这个时候只有僧伽罗因为“智慧深固,心无滞累”,没有受到诱惑。僧伽罗飞越过大海,躲过了危难:

僧伽罗者,智慧深固,心无滞累。得越大海,免斯危难。时罗剎女王空还铁城。诸女谓曰:“汝无智略,为夫所弃。既寡艺能,宜勿居此。”

罗刹女王无奈,单独回到了铁城。其他罗刹女嘲笑她:“你怎么这样没有本事,丈夫抛弃了你,你就不要住在我们这里了吧。”

时罗刹女王持所生子,飞至僧伽罗前,纵极媚惑,诱请令还。僧伽罗口诵神咒,手挥利剑,叱而告曰:“汝是罗刹,我乃是人。人鬼异路,非其匹合。若苦相逼,当断汝命!”

罗刹女王只好带上跟僧伽罗生的孩子,再次飞到僧伽罗面前,极尽妖媚之态,想让僧伽罗回心转意。可是僧伽罗依然没有动摇,手挥利剑,呵斥罗刹女:“你是罗刹,我是人。人和鬼不是一路,你要是再逼我,我就杀了你!”罗刹女只好改变主意,转而飞到了僧伽罗的家里:

罗刹女知诱惑之不遂也,凌虚而去,至僧伽罗家,诈其父僧伽曰:“我是某国王女。僧伽罗娶我为妻,生一子矣。赍持宝货,来还乡国。泛海遭风,舟楫漂没,唯我子母及僧伽罗仅而获济。山川道阻,冻餧艰辛。一言忤意,遂见弃遗。詈言不逊,骂为罗刹。归则家国辽远,止则孤遗羁旅。进退无依,敢陈情事。”僧伽曰:“诚如所言,宜时即入室。”

罗刹女欺骗僧伽罗的父亲说,她是某位国王的女儿,与僧伽罗结婚,生了孩子,可是因为一言不合,就被僧伽罗抛弃,还骂她是罗刹,她现在无路可走。僧伽罗的父亲听这样一说,就收留了罗刹女。不久,僧伽罗也回到了家里:

居未久,僧伽罗至。父谓之曰:“何重财宝,而轻妻子?”僧伽罗曰:“此罗刹女也。”则以先事具白父母,而亲宗戚属,咸事驱逐。

僧伽罗见到父亲,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抛弃妻儿。僧伽罗把先前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于是他们家所有的亲戚,都把罗刹女赶了出去。罗刹女把这事告到了国王那里:

时罗刹女遂以诉王,王欲罪僧伽罗。僧伽罗曰:“罗刹之女,情多妖惑。”王以为不诚也。而情悦其淑美,谓僧伽罗曰:“必弃此女,今留后宫。”僧伽罗曰:“恐为灾祸。斯既罗刹,食唯血肉。”

国王要惩罚僧伽罗。僧伽罗告诉国王,说这是罗刹女,妖言惑人。可是国王不相信,只是喜欢罗刹女的美貌,对僧伽罗说:“你如果一定不要这位女子,我就留在自己的后宫。”国王娶了罗刹女为妻。一天的后半夜,罗刹女王飞回斯里兰卡岛,率领五百罗刹女,来到王宫,一夜之间吃掉了王宫里所有的人:

王不听僧伽罗之言,遂纳为妻。其后夜分,飞还宝渚,召馀五百罗刹鬼女,共至王宫。以毒咒术,残害宫中。凡诸人畜,食肉饮血。持其馀尸,还归宝渚。旦日群臣朝集,王门闭而不开。候听久之,不闻人语。于是排其户,辟其门,相从趋进,遂至宫庭。阒其无人,唯有骸骨。群官僚佐,相顾失图,悲号恸哭,莫测祸源。

第二天早上,大臣们集合在王宫门前,可是宫门紧闭不开,宫中也没有声音。大臣们打开宫门,只看见一地骸骨,没有一个活人。大臣们放声痛哭,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僧伽罗才把事情的来由一一告诉了大家:

僧伽罗具告始末,臣庶信然,祸自招矣。于是国辅老臣,群官宿将,历问明德,推据崇高,咸仰僧伽罗之福智也,乃相议曰:“夫君人者,岂苟且哉?先资福智,次体明哲,非福智无以亨宝位,非明哲何以理机务?僧伽罗者,斯其人矣。梦察祸机,感应天马。忠以谏主,智足谋身。历运在兹,惟新成咏。”众庶乐推,尊立为王。

目睹这一切,大臣们不得不相信僧伽罗的话。国王没有了,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僧伽罗做了新的国王。开始僧伽罗还推辞,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大家的推戴:

僧伽罗辞不获免,允执其中,恭揖群官,遂即王位。于是沿革前弊,表式贤良,乃下令曰:“吾先商侣在罗刹国,死生莫测,善恶不分。今将救难,宜整兵甲。拯危恤患,国之福也。收珍藏宝,国之利也。”

僧伽罗做了国王,对国政实行改革,又下达命令说:“我们国家还有商人在罗刹国,他们死生莫测,却又分不清善恶,我们还是应该去营救他们。”僧伽罗带上军队,乘船到了宝岛斯里兰卡:

于是治兵,浮海而往。时铁城上凶幢遂动,诸罗刹女睹而惶怖,便纵妖媚,出迎诱诳。王素知其诈,令诸兵士口诵神咒,身奋武威。诸罗刹女蹎坠退败,或逃隐孤岛,或沈溺洪流。于是毁铁城,破铁牢,救得商人,多获珠宝。招募黎庶,迁居宝洲,建都筑邑,遂有国焉,因以王名而为国号。

宝岛上的罗刹女惶恐不已,虽然同样使出妖媚的手段,但僧伽罗命令士兵念诵神咒,奋勇前行。罗刹女或死或逃。僧伽罗救出了商人,又获得许多珍宝。于是僧伽罗招募老百姓,迁居宝洲,建立城市,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就用国王的名字作为国名,称作僧伽罗国,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故事就这样结束,最后总结为一句话:

僧伽罗者,则释迦如来本生之事也。

“释迦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谓“本生”,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前生。佛经中有许多故事,故事中有各种人物,有时是各种动物。不管人物还是动物,既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故事的内容形形色色,讲到最后,总是会做一个总结,说明这是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正面的人物就是释迦牟尼,正面的人物最后总是战胜了反面的人物。这类故事,就称为佛本生故事。佛教的这一类经典,因此就称为《本生经》或者《生经》。玄奘这里讲的,就是一个佛的本生故事。故事也见于巴利文《本生经》(Jātaka),名字叫《云马本生》(Valāhassa-Jātaka),也可以翻译为《天马本生》。在汉译的佛经中,例如三国时代翻译的《六度集经》、东晋时代翻译的《中阿含经》以及隋代翻译的《佛本行集经》,也都有这个故事。

故事与斯里兰卡有关。与“执师子”的故事相比,僧伽罗与罗刹女的故事形成或许要晚一些,因为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也就是在印度的阿育王时代才传到斯里兰卡,从此成为斯里兰卡最重要、一度也是唯一的宗教。故事告诉人们的是,要有“智慧”,“心无滞累”,才能抵抗住诱惑,免除危难。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了解了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就了解了佛教。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东方文学中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