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汪圣铎近年时有古代金饼出土。据报道,最近.."/>
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中国古代的金饼

中国古代的金饼

时间:2024-11-08 01:01:51


    撰文/汪圣铎

近年时有古代金饼出土。据报道,最近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发掘出二盒金饼,这是考古发掘中最新发现的金饼。此前,1999年11月2日西安出土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金饼,西安东北郊潭家乡北十里铺村二组新华砖厂掘土机取土时,相继发现西汉金饼219枚,比1985年以前全国出土总量的216枚还多。这批金饼也被考定是西汉时期的文物。人们也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土了不少西汉以前的金饼,总数约三四十枚。其中安徽阜南和寿县、河南扶沟和襄城、陕西咸阳等地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金饼。这些出土的古文物说明,我国至迟在战国时期就有金饼出现,联系到古籍中关于此时期商业特别兴盛、黄金大量被用为货币的记载,可以推定,战国到西汉时期的金饼很可能是作为货币被使用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却很难找到关于先秦到西汉时期金饼的文献记载。在可以查见的极少量记载中,《尔雅》中的如下文字是经常被引用的:“黄金谓之,其美者谓之镠,饼金谓之钣……”但是关于“钣”,却找不到其他记载。能找到的,是《周礼·秋官·职金》讲职金职掌中的一条:“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有学者认为“金版”即“金钣”,引东汉郑玄给“版”所作注释:“鉼金谓之版。”但是,人们往往怀疑,金版是否一定是圆形的。

另有一则关于西汉金饼的记载,来自《赵飞燕外传》(一说《赵皇后外传》),它是转引自著名的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的。为了说明问题,将其相关文字引录如下: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予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馀,面有二十馀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传者以为埿之所化,手痕正如握埿之迹。襄随之间,故舂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蹄,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褭蹄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多袖金饼以赐侍儿私婢,殆此类也。一枚重四两馀,乃古之一斤也。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以刃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小说谓麟趾、褭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予在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有一窖数十饼者。予亦买得一饼。(《梦溪笔谈》卷二十一《异事》)

引文表明,早在宋代(西汉距宋代约一千年,宋代距今又约一千年)就有相当数量的西汉金饼出土。他讲出土的金饼有数种,一是印子金,今天有人怀疑实际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楚郢金,并非圆饼形;一是“金麟趾”,后人称为“马蹄金”,这种金近年也有出土,它们在形状上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金饼,今人往往不把它们归入金饼一类;一是金褭蹄,沈括称之为“柿子金”。他所记每枚的重量与近年出土的金饼重量较为接近。沈括在这里转述了《赵飞燕外传》的内容:“帝窥赵昭仪浴,多袖金饼以赐侍儿私婢。”此处的“帝”应即是西汉成帝,成帝要偷看赵飞燕洗澡,竟然用金饼贿赂赵飞燕的侍女,可见其对赵飞燕的痴迷。在沈括之前,晚唐诗人韩偓(约842—约923)在诗作中就用了此典故。其诗如下:

再整鱼犀拢翠簪,解衣先觉冷森森。

教移兰烛频羞影,自试香汤更怕深。

初似洗花难按抑,终忧沃雪不胜任。

岂知侍女帘帷外,賸取君王几饼金。

(韩偓《咏浴》)
    元代方回编《瀛奎律髓》卷七《风怀类·咏浴》给这首诗作诠释:“《赵后外传》:‘昭仪浴,帝窃观之,令侍儿勿言,投赠以金,一浴赐百饼。’此诗尚有所讽,谓世之为君者亦惑乎此也。”其中“昭仪浴……一浴赐百饼”,不详是原文转录,还是方氏自己的转述。但无论如何,其内容比沈括引的更生动、更具体。不过,讲“一浴赐百饼”却令人生疑,如果依前所讲,一枚重四两馀,百饼四百两,侍女一次便得赐如此多的黄金,令人不敢轻信。

在上引的事例中,金饼都有货币功能,发挥着钱财的作用。但是,当时作为货币应用的黄金并不都是饼状的,或许可以讲,当时黄金的主要流通形式并不是金饼。而且,当时的金饼与后代的金币相比,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没有统一的规格。文献中也没有国家专门铸行金饼用作货币的任何记载。

近年考古发现较多的是先秦到西汉的金饼,而文献中较多见于记载的却是东汉的金饼。关于东汉时期金饼的记载中,有一则颇有教化色彩:

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论语》,撰《考谶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解》,见《文苑传》(因战国时期另有一位叫乐羊子者,故有人认为此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但范晔不应将战国时事收入《后汉书》,应是两个时期各有一位乐羊子)。(《后汉书》卷一一四《列女传》)

乐羊子妻因此成为相夫典范、拾金不昧的典范,这则故事被长久流传,近年也出现在学生课本中,但人们往往忽略“金饼”在其中的不寻常作用。

另一则同样来自《后汉书》,但不是引自正文,而是引自后人为此书作的注解:

《献帝纪》曰:(董卓女婿牛)辅帐下支胡赤儿等,素待之过急,尽以家宝与之,自带二十馀饼金、大白珠璎。胡谓辅曰:“城北已有马,可去也。”以绳系辅腰,逾城悬下之,未及地丈许,放之,辅伤腰不能行,诸胡共取其金并珠,斩首诣长安。(《后汉书》卷一百二《董卓传》注文)

引文述牛辅平时对下人不好,董卓被吕布杀死后,牛辅逃跑时遭到下人的报复,人们夺了他的金饼等财物,又将其斩首,献给朝廷。

还有一则来自民间的记载,也涉及金饼:

陈翼字子初,到览(一作监、兰)乡,见马旁有一人病,呼曰:“我长安魏少公,闻卿庐江乐,来游。今病不能前。”翼迎归养之,有金十饼、素二十匹。既死,翼卖素买棺衣衾,以金置棺下。骑马出入。后其兄长公见马,诘之,吏捕翼,翼共言,棺下得金,长公叩头谢,以金十饼投其门,翼送长安还之。(《太平御览》卷八百十一《珍宝部·金下十》引《庐江七贤传》)陈翼见于《后汉书》,据载是著名学者杨震的学生。引文记述的是他廉洁不贪财的故事,此故事后来广泛流传,成为典故。

见于记载时代较早的是邴原不受金饼的事:

邴原字根矩,以丧乱方炽,遂往辽东。时同郡刘举亦在辽,图夺太守公孙度,度掩捕其家,而举得免,窘逼归原。东莱太守太史子义素有义,原以举付之。举临去,其手所仗剑、金三饼与原,原受金辞剑,还谓度曰:“将军平日与举无仇而欲杀之者,但恐其为蜂虿耳。今举已去,若更拘闲其家,毒螫必滋甚矣。”度即出举家,原以金还之。(《太平御览》卷八百十一《珍宝部·金下》引《邴原别传》)邴原事迹见于《后汉书》《三国志》《世说新语》等,是生活于东汉末及三国魏时期的人,从记载看,邴原在当时以正直清廉闻名于世,其中拾金不昧的事迹多则。引文是讲他为朋友办事不图报酬。刘举求助于邴原,将佩剑、三金饼交给邴原。邴原先是收下了金饼(不知是为了让刘举放心,还是顾虑办事需要花钱),事办成后,却又将金饼归还。

以上所述仅为汉代及汉以前的金饼,魏晋以后金饼见于记载更多,另文再述。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