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邮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诗歌或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的人,对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总能随口而出吟诵几句。
今年9月8日,正值白露节气,中国邮政发行2018-24《诗经》特种邮票一套6枚,分别表现“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秦风·无衣”“小雅·鹿鸣”“小雅·鹤鸣”“鲁颂·駉”6个内容。
此套邮票的设计者高云,是广大邮迷熟悉和喜爱的设计师之一。一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秋始之际,我与高云先生就《张骞》邮票设计,还有他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道路等,进行过较为深入的交流。
适逢《诗经》邮票发行,我再次与高先生取得联系,听他讲述这套邮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诗经》题材难画起初不愿承接
《诗经》是高云先生跻身邮苑30年来的第9套作品。之前,他设计的邮票也均为清一色的古典题材。
谈起新作,高云直言不讳:“《诗经》是我承担邮票设计以来,最难的一套票。说其‘难’,首先是因为这个题材难画,《诗经》的名气太大了,语言的表述又多为抽象,用于绘画很不好表现;其次是创作周期较短,像这样的重点选题从组稿到交稿,通常要一年的时间,而现在只给我两三个月,相当局促和紧迫;加之自己又在筹备个人作品展,忙得很。”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事情多,一连串的现实问题横亘在面前。所以,高云“起初是不敢接、也不愿意接《诗经》邮票的设计”。然而,邮票图稿编辑、设计部领导的高度信任和再三邀约,让高云不好拒绝,只有“硬着头皮”把这桩“苦差”揽了下来。
邮票图稿编辑设计部副主任史渊告诉笔者说,高云的书卷气很适合《诗经》的风格和特点,他对人物、山水和花鸟虫鱼等题材的绘画都精通,而《诗经》所反映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和情爱等方方面面,当这套邮票的选题一通过,即考虑请高云来设计。
20世纪80年代,高云曾经参与过连环画《诗经》的绘制。不过,画邮票比连环画难多了,要求更是无法同日而语。
高云说,承接《诗经》邮票对自己是个新课题,是挑战也是创新,是尝试也是突破。从今年3月1日正式收到邮票的选题素材与创作要求,自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原作朗朗上口绘画落笔不易
《诗经》是远古时期的产物,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块。“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邮票选取了“风”3篇,即第1~3枚;“雅”2篇,即第4、5枚;“颂”1篇,即第6枚。文史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发端,《诗经》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高云说,创作《诗经》邮票最大的难点,在于《诗经》原作比较抽象,写意的成分比较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中运用丰富多样,有的甚至令人叫绝,但并不适合于画作的具象表现。
“《诗经》虽然朗朗上口,画起来却特别费神费力,还很有可能花了功夫不讨好。”高云坦言,它远不像自己以前设计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古代文学家》等邮票那样主题内容集中,人物个性鲜明,有情节,有故事,画面感强。
他以自己设计过的《宋词》作比较。同为古典诗词,《宋词》相对晓畅,多有描写性的句子,环境直观明了,前后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色彩也连贯和完整,体现出更多的具象。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地点、环境和氛围都交代了,意境鲜明;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气势和画面能够随着你的朗读升腾而起,一念出来,就能想象出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高云认为,宋词的镜头感和视觉性较明显,并有较大的冲击力,设计邮票时,所画人物、景观都能较好地归纳并统一在同一场景或是特定的时空范围与情形之中。在这方面,在设计《诗经》上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诗经》以四言为主,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重章叠句也运用得很广,多为概括性语言,笼统宽泛,跳跃性又很强,回旋跌宕,有点像电影的蒙太奇或意识流的镜头切换。即使是描写性句子也往往是三种或四种并行,意思迥异或是层层递进。如“蒹葭”全诗三章,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其中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各有所指;“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并不相同;“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也有差别,分别表达了三层意思。
高云说,《诗经》的这种大幅度时空跳跃和场景转换形式,对绘画语言而言却是“软肋”。按理,像邮票这种方寸艺术,画面越集中越好表现、主题越单纯越好掌握。
运用叠加构图破“译”千古绝唱
在古代,诗与乐,往往密不可分,“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大都是可以用于演奏的乐歌,风、雅、颂的划分也有按音乐不同而归类的属性在内。《诗经》,节奏感很强,便于诵读。“一唱三叹”,指的也是其“音乐美”效果。
在高云看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其实是一种提供阅读的媒介。诗歌表现形式多为抽象的,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效果;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读同一首诗,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正因为此,其想象的空间极为丰富,不确定性也很大。《诗经》邮票“小雅·鹿鸣”图稿歌与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诗经》所显现的特点或长项,在画作上便是缺陷和短板。要弥补、要转换、要完善,全凭画家个人的想象、感悟和理解,去发挥、去组合、去再现。
高云说,要用画笔绘出诗意来,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文字是抽象的,而画则是具象的,就算画得再美,也只能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要求。
同时,邮票是公共艺术,画面又小,表现出来要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与审美习惯,要让人看得懂,明白你画的是什么;还要尽量写实,能够与《诗经》风格特点相吻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反映和表现《诗经》的内容;再者要遵循邮票的创作规律与特点,邮票的特点是小而精,画面应尽可能地精炼、精简、精致。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怎样选取最佳的“情景”再现,用画笔“破译”这“千古绝唱”?高云在创作图稿过程中可谓煞费苦心。
他介绍,通过对列入邮票的6首诗反复吟咏,几经揣摩,来回体味,多次试笔,才找到现在邮票上自认为是比较合适的表现手法,即打破时间与空间,采取叠加的手法,绘制的方式尽量简约一些。就像是拍电影,《诗经》邮票选取的这几个篇目就像是分镜头剧本,按照其所提供的意思,拿捏精准到位,拍出《诗经》的感觉来。
当然,简约不是简单。高云说,以大家所熟知的“周南·关雎”为例,其既写到了美女,又写到了雎鸠,还写到了荇菜,三者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却不在同一个场景里。设计邮票时,在画面构成上,便将这几个不同的要素,采取图像叠加与景观合成的手法来处理,将看起来不合理的变为合理。“窈窕淑女”是主体,“关关雎鸠”是前景置于右下角,背景是河水和荇菜。整幅画面人、鸟与荇菜融为一体,浑然有序,看上去不至于让人感到突兀、别扭或生硬。
图像叠加与景观合成,可以说为《诗经》邮票的设计,找到内容与形式珠联璧合的表现方式。高云概括道,《诗经》邮票采用传统工笔手法创作,是写实与写意渗透,抽象与具象兼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融。具体说,前景是写实和具象的,背景则是写意和浪漫的;画面构图是线描,色彩运用是平涂,这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方式,而叠加与合成,又是实实在在的现代手法。
画面统筹兼顾注意整体和谐
传统的中国绘画,留白也是一种艺术。高云善于抓住特点,有所侧重,着力提炼,大胆取舍,不平均使用笔墨,不面面俱到、一览无余,在画案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虚实相间,艺术化地升华了作品的内涵,渲染了诗歌的意境。
欣赏《诗经》邮票,我们会发现其构思的巧妙处,取材的精彩处。如“周南·关雎”一诗中,写“窈窕淑女”,就这个4字,只不过重复了4句;形容“好逑”的“君子”,却浓墨重彩,不惜篇幅。然而,这个为爱情而“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的“君哥”,并没有在邮票上出现,而是让观者看着画面上的“淑女”、雎鸠和荇菜,去想象画外的他是如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念着诗句去咀嚼、体味他又是怎样“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
同样,“秦风·蒹葭”诗中的关键人物—“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伊人”,也未见其“倩影”亮相于票端,而是画了一位对着“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专注眺望的“君子”,并且是背对着画面,但看了邮票,你能说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感受不到“他”的神态吗?
高云告诉笔者,《诗经》邮票在设计上的另一个难点,是在画好每枚票的同时,还要处理好6枚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诗经》的创作者及所反映的内容与表现对象千差万别。诗作来源,有底层草根、文人雅士、高层权贵,作品的格调不一,品位有别,在语言风格上也有差异;题材涉及的对象,既有人物,又有动物和植物,还有风物,如“关雎”“蒹葭”“无衣”主要以人物为主,而“鹤鸣”“駉”则是以动物为主,还有人物、动物、植物同时出现在一个篇目里的,即使是以人物为主角的,也有文人和武将之别。
为了让整套邮票有章法可依,使人物、动物、植物这些原本不宜“混居”安排、不好集中处理的对象,错落有致、均衡分布在全套邮票之中,高云在构图上统筹兼顾,采取“两两对应”的办法解决问题、调和矛盾。如第1枚上的“淑女”与第2枚上的“君子”,一个偏左、一个靠右,一个居前、一个位后;两枚票、两首诗在这里既相对独立,又有所融合,加上邮票采取两两横着连印,互为观照,像银幕镜头,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荇菜参差的河畔那头,风姿绰约、温婉恬静的淑女,若有所思,似乎是在等待着意中的郎君;芦苇丛生、布满河面的这头,痴情立于岸边的“君子”,正思念着心爱的人,他翘首顾盼,分明是看到了河对岸的“窈窕淑女”;两人伫立相望,遥遥呼应,眉目传情……
后面几枚邮票也是如此。第3、4枚,武将与文人对应,一张一弛,正好形成反差;第5、6枚,悠闲的仙鹤与奔腾的骏马对应,一动一静,也产生了对比。
区区6枚邮票,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得恰到好处。整套邮票流淌着韵律感、和谐美,有效地调动并刺激观众的情绪与感官,进而有参与感并引发共鸣。当我们看着邮票来读诗,或是读着诗来看邮票,自别有一番意味在心头,令人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享受中。
诗词歌赋邮票选材应当考虑视觉因素
内容与形式结合,诗情画意合璧,由此构成《诗经》邮票的一大看点和亮点。邮票图稿提交送审过程中,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高云说,没有大的修改,几处细微修改,主要是在人物的服饰和酒具器皿上。
《诗经》是2018年新邮重点票,邮票采用雕刻版和套票版张形式印制,6名雕刻师齐上阵。边纸上印有6首《诗经》的文字,同时还印上了带有印章特色的二维码,邮迷通过扫码,可欣赏到诗经朗诵。为了保证质量,最大程度还原画稿效果,印刷采取招标制进行,北京邮票厂中标,获得《诗经》邮票的印制权。对邮票版张边饰的设计和最终的整体效果,高云感到满意。
有些邮迷对《诗经》邮票中没有选用“大雅”感到不解,认为搭配不合理。高云表示,6枚邮票的选题是经过专家、学者遴选推荐的,都是知名度高、入选过中小学教材、极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篇目,由于全套邮票的容量有限,实难以兼顾得到。不过,他也非常赞同包括我在内的建议和想法,像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古典文学题材,仅仅发行一套邮票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分组别、分类型发行。高云说,《诗经》邮票如能分为人物篇、动物篇、植物篇或是劳动篇、生活篇、情感篇等类型发行,效果可能比现在要好。
言及此,高云又从设计者的角度进一步延伸,他谈到,这类邮票选题篇目或章节的推选要综合考虑三大因素,一是代表性作品或经典章节,二是要适合于方寸画面的表现,三是要兼顾到票与票之间的协调性和全套邮票的整体感。鉴于过往专家、学者为邮票内容荐稿和定夺从文学、文字的角度考虑的多,而忽略了画面感和视觉因素的情况,就此,高云建议到,今后诗词歌赋类的邮票选题在取材和设计之前,最好充分听取和征求美术家的意见,因为这最终是要设计者从视觉的角度、用画面的维度加以呈现。
(责编:焦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