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贵州省有两个猫场镇,因贵州民间称虎为大猫,所以,这两个“猫场”实为“虎场”,这乃是集邮界的共识。但是,对于为什么“指虎为猫”,谁都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因此虽然明知猫场就是虎场,但由于缺乏有说服力的理由和根据,猫场被视为生肖地名有悖人们对生肖的传统认知,故只好将其排除在生肖地名之外。导致贵州开发的第一、二轮生肖邮品中均避开“猫场”而选“虎庄”,使生肖地名邮品未能形成完整系列。
鉴于此,笔者于2008年开始筹划在2010年的虎年时利用猫场作为庚寅虎票寄发首日封片,并撰文呼吁邮政部门尽快将猫场改为虎场。此举虽然得到集邮界的响应,但邮政部门始终无动于衷。随着2010年的日益临近,在猫场寄发《庚寅年》生肖邮票首日封片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转机出现在2009年夏秋之交。当时贵州电视台《百姓生活》栏目播出贵州威宁一位农民靠种植洋芋发家致富的专题片。此人姓虎,每当屏幕上出现这个“虎”字时,读音皆为“māo”,而不是“hǔ”。由此确认,“māo”和“hǔ”都是“虎”字的正规读音。于是着手查找资料,撰写了《原生态虎文化现象及探源》一文,核心内容是:人类语言诞生时,对于虎这一动物,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hǔ”,有的叫“māo”。当语言形成文字时,“hǔ”被写作“虎”,“māo”则有时被写作“猫”,有时被写作“虎”。在这种情况下,“虎”和“猫”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种动物,是同义词(字)。实际上“māo”场的正规文字应为“虎”场,而不是“猫”场,被写成“猫”场,一种可能是根本并不清楚应当写为“虎”场(连权威的大辞典上也查不到“māo”是“虎”的另一种读音),二是写成“猫”场比较接地气,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因此,形成了贵州境内既有“猫场”又有“虎场”(未设邮政机构)。云南境内既有“猫街”又有“虎街哨”这种“猫”“虎”混用的现象。
2016年央视的一档节目中介绍:根据专家的研究,大约在150万年前,有一种动物叫“大猫”,后经不断进化,分别成了虎、狮、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由此可见,“大猫”这一叫法,并非是偏远山区的老百姓愚昧到连虎和猫都混淆不清,而是对源远流长的华夏古老文化的传承。
在弄清了猫场的来龙去脉、明确了猫场是原生态生肖地名的基础上,笔者与郭润康集邮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建阳老师即着手自费前往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和织金县猫场镇实地考察,并设计印制了首日封,整个过程得到了集邮家郭润康的指导和支持。2010年1月5日,“郭研会”、贵阳老年邮友联谊会在织金猫场为全体注册会员寄发了《庚寅年》邮票原地首日封,改变了贵州无生肖虎地名的状况,贵州的原地生肖实寄封自此形成完整的系列。虎年春节前夕,笔者又只身前往大方县猫场镇,为“郭研会”全体注册会员寄发了原地生肖贺年明信片。此外,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的“猫营”也是生肖虎日的赶场之地,系因驻扎军队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