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反战话语传播

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反战话语传播

时间:2024-11-06 09:50:02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是由旅居英国的澳大利亚籍导演、记者约翰·皮尔格(JohnPilger)拍摄、制作的政治题材纪录片,2016年12月在英国电视台ITV播出,后在各种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并在中国引起关注。皮尔格不仅仅是一位拥有近60部纪录片制作经验的制作人,还是一位战地调查记者,除了该片,还以导演或者调查记者身份拍摄过《乌托邦》(2014)、《看不见的战争》(2010)、《是谁在与民主为敌》(2007)、《巴勒斯坦仍是个问题》(2003)、《一个国家的死亡:帝汶阴谋》(1994)、《局外人:肖恩·麦克布赖德》(1983)、《柬埔寨的死寂零年》(1980)、《一个遥远的国家》(1977)、《越南:仍然是美国人的战争》(1974)、《越南:安静的兵变》(1970)等纪录片。1960年代,皮尔格由澳大利亚到了伦敦投入新闻界,曾加入路透社,以报道越战而闻名,多次获得英国新闻奖、艾美奖等奖项,有着近50年的纪录电影生涯,长期为英国ITV电视台工作,他的作品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欺骗、种族歧视和战争威胁等有着尖锐的批评视角,以及一贯的反战立场。①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是皮尔格新近完成的一部纪录片,虽然结构略显松散,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由“马绍尔群岛的秘密”“中国崛起”“示威反抗”“帝国”四个主题部分构成。在两年中,《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分别拍摄了中国、韩国、日本和马绍尔群岛等多个地方的冲突和抗议,使用了大量的影像、文件等文献素材,并且采访了政府官员、学者、亲历者等论证一系列观点。影片不仅介绍了由冷战时代开启的美国对华军事部署,即美国围绕亚太地区围堵中国的军事布局,而且挖掘出美国令人震惊的核试验历史。

以反核武器为中心的反战话语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并非是仅仅围绕“对华战争”而展开,而是一部以反战为主旨的纪录片。从皮尔格以往的作品也可以看出来,导演首先是一个反战主义者。“马绍尔群岛的秘密”部分主要是讲述了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核武器试验,在这个过程中,岛上居民成为了美国氢弹试验的牺牲品,核污染摧毁了岛上居民的生活,核辐射导致大量死亡,后代受到影响,皮尔格采访了多位核战争试验的受害者,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创伤、畸形等核爆炸后遗症。美国方面还试图对岛上居民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辐射试验,研究人类如何从食物和环境中吸收辐射,岛上居民“像动物一样被对待”(解说词),成为了人体核试验的“豚鼠”。同时,美军在罗纳德·里根基地实施种族隔离,周边岛屿的贫民窟充斥着疾病、食物短缺等问题。

在开篇,皮尔格对美国针对中国的包围、牵制等一系列军事威胁,尤其是美军环太平洋基地对中国呈包围态势,表示出了同情的态度,更多的是对可能的核战争隐忧,尤其是目前中美之间在南海地区的冲突和分歧,包括特朗普竞选宣言中对中国的看法。爆发核战之可能使得未来战争成为一个可怕的前景,“马绍尔群岛的秘密”以及结尾部分核武器毁灭性后果的世界末日的警醒,包含了强烈的以反核武器为中心的反战主张。面对《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渲染的类似冷战时期的战争气氛,皮尔格提出“沉默的代价我们承受得了吗?”这一珍爱和平的人不能沉默的反战宣言。

美国霸权主义下的战争威胁

皮尔格的反战主张直指美国的霸权主义,认为一直从战争中谋利的美国是和平最大的威胁。美国的霸权主义正在威胁全世界安全,反战首要的就是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指出美国建设有4000座军事基地,其中1000多座遍布在全球147个国家,还大量地拥有莲花式军事基地,即隐蔽地建在某个国家基地内部,或者几百人的机动的小型军事基地。面对美国对于某地没有美国军事基地的声明,影片通过记者提问的方式和对比剪辑表现了代表美国官方立场的受访者的虚伪和欺骗,比如将受访者辩解美国在澳大利亚没有军事基地段落和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资料段落剪辑在一起,将美国总统奥巴马消除核威胁的演讲段落和增加核武器军费、计划提振美国军工业段落剪辑在一起。

在“示威反抗”部分,从马绍尔群岛到日本冲绳,再到韩国济州岛的美军基地,都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抗议和反对。在冲绳,影片描述了美国驻军的丑闻,揭开了冲绳的核弹头曾于1962年直指中国,并且受到了发射的指令。在济州岛,一位叫做马正明的宗教领袖正在带领居民反抗基地建造。但是,这些抗议都被美国当局所忽视,反而大力在东亚部署军力,亚太地区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在“帝国”部分,影片再次检讨了美国的扩张历史和全球部署的野心,批判其军事强权和好战主义,以及必须把中国扼杀在亚洲的意图。影片以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道:整个太平洋都被美国统治着,遍布世界的美军军事基地是其势力范围,美国号称对全球百分之二十五的领土负责,而韩国日本等国家在美国的全球霸权思想下,实际上丧失了自主权。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的“美国军事威胁论”,即全世界的战争威胁正来自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并不多见,美国媒体对美国全球军事扩张也“视而不见”。皮尔格以不同立场的批判性思维,揭示美国霸权主义对全世界带来的危害,客观上是对“中国威胁论”舆论话语体系的一种回应。

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崛起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中国崛起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已成世界话题。权力转移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位置的变化,通常会发生原有的主导性大国影响力减弱,而后崛起的大国地位上升,甚至获得主导性大国地位的权力变化过程。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是自然现象,无论是主导国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意志,还是崛起国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国家意志都存在强弱变化,在权力转移的进程中,都会对国际秩序产生影响。②正处于大国力量变化过程中的中美关系成为本片的焦点话题之一,美国主流社会舆论藉由太平洋区域安全问题,反复强调中国正在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美国主导的亚太格局受到了挑战。《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美军全球军事基地动画图显示的是军事基地“铰链”正环绕着力量日益崛起的中国,“漫长的岛链正是帝国的傲慢和懦弱的标志”(解说词),影片指出了一个事实是,中国并没有在海外设置军事基地。皮尔格认为从“黄祸论”到排华法案,再到“中国威胁论”的长期渲染,这是美国一贯的对华冷战思维。为了在世界行使霸权主义,具有不同的文化基因和意识形态的正在崛起的中国,成了美国最好的假想敌,成为其扩充军备和巨额军费的合理借口。

在“中国崛起”部分,皮尔格提出了自身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一方面梳理了20世纪美国社会对中国认知的基调,分析了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和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并且回顾美国早年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以及美国资本家“虚伪、肮脏”的发家史,揭露出罗斯福总统的祖先是依靠对华卖鸦片发财的,多处段落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的掠夺性和侵略性。另一方面,常见地对中国的政体改革、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和性别平等社会议题进行讨论,褒贬皆有。影片批评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肤浅认识和有意误解,“只去看BBC、CNN和《经济学人》杂志是永远不可能了解中国的”(解说词),皮尔格认为中国一直在变化,反对一贯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整体而言,《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并非是一部仅仅关注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的纪录片,而是客观描述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扩张和军事部署的战争威胁,其中包括了美国通过太平洋军事基地“岛链”牵制中国的事实,并揭露美国一段不为人所熟知的马绍尔群岛反人类核试验历史。《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显示出了皮尔格纪录片从1970年代以来就确立的反战反核反霸权的一贯主旨,尤其是对美国霸权主义战争威胁的揭露与西方主流媒体论调相左,而显示出批判性。

从国际舆论传播的角度,《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与持续不断地抨击中国的西方主流媒体不同,其中的观点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设。皮尔格的和平意愿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主张也是一致的。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有助于认识美国在全球所实施的军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理解当前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面临的生存、安全和发展的处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纪录片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BXW026)

「注释」①http://johnpilger/biography

②韩召颖、袁伟华:《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变迁——对七月危机的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2期。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