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移动互联时代编辑出版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移动互联时代编辑出版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4-11-08 01:51:08

2016年12月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河南大学编辑出版教育30年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代表齐聚古都开封,共襄盛举。《中国编辑》杂志社协办并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主持,会上宣布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推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蔡翔任会长;河南大学教授李建伟任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方卿,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志强等九人任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频,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鹏飞任秘书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的成立,为编辑出版学科的交流与发展搭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一是研究,委员会汇集了国内颇具代表性的学者,为学科的学理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二是协同,委员会由学界专家和业界精英共同组成,实现了学界和业界的大联合,有助于学界、业界协同发展;三是新媒体,对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互动,专家学者有诸多真知灼见,委员会将重点关注新媒体研究领域,旨在推动编辑出版学科在新媒体时代保持活力。

在随后举行的河南大学编辑出版教育30年高层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移动互联时代的编辑出版教育”主题,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层面,就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研究范式,数字出版与出版转型的现状、问题,以及移动互联时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蔡翔表示,委员会的工作议程必须聚焦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瓶颈问题,增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自觉和学术自信。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出版的内涵已转变为以版权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行为。他希望委员会在订立规范、建构范式、推动重构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科发展进入新阶段。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指出,目前编辑出版教育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理论阐释不够深入、出版史研究有待突破,关于出版业界的研究有些仅是就现象谈现象,缺乏思考和深度。理论素养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是编辑出版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志强以《博睿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及启示》为题,通过梳理博睿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在线平台建立等举措,指出其对我国出版机构的转型启示:优质的学术资源、灵活的销售手段与宽广的国际市场是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吕建生进行了题为《新形势高要求——出版企业的人才培养思考》的主题发言,指出社群营销是移动互联时代出版企业营销工作的应对之策,在线教育是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业务的重要业务模式。从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发展理念与培养模式、发展需求与人才布局、内容优势与技术瓶颈等方面,论述了出版企业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师曾志就出版与传播的关系展开论述,指出编辑出版学应积极吸纳传播学等学科的养分与视角,放入“大传播”的系统中思考,以“大出版”的眼光来看待学科的学理建设与实践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吴平发表了题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理性思考:编辑是什么?》的演讲。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是有明确编辑思想的人、是具有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人、是数字出版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出版理论的践行者、是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积累鲜活案例并带动自身发展的人、是创造出版历史的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授范军首先反思了编辑出版学的学术范式,并同新闻学进行了对比;接着以案例分析来探讨学术规范问题,指出编辑出版学应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最后详述了应如何推进全民阅读。

李频就编辑出版学研究应该突破的难题指出,研究者应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追求编辑出版自身的逻辑。

河南大学教授王振铎就媒介交互、媒介融合、编辑出版专业的转型与融合、媒介学的形态语言等问题展开论述,并以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30年发展见证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

委员会的成立适逢其时,希望在将来能为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增砖添瓦,对推动编辑出版学理论建设、打造媒介融合下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钟边辑)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