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当法国人遇到苏州评弹

当法国人遇到苏州评弹

时间:2024-11-08 05:56:49

上海评弹团解燕在巴黎文化中心表演弹词《白蛇·赏中秋》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尽无尘……2017年10月28日晚,巴黎中国曲艺节十周年纪念展演的竞赛单元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演,由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陆嘉玮、解燕表演的苏州评弹大师蒋月泉和朱慧珍先生创作的经典弹词《白蛇·赏中秋》,因唱腔优美、表演得当,赢得法国评委的青睐,获得“卢浮”金奖。这是巴黎中国曲艺节自2010年至今的四次评奖比赛中,苏州弹词第三次获大奖。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法国人这么喜欢苏州评弹吗?她美在哪里?她的什么特质吸引了这些金发碧眼、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老外”?

记得姜昆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他的亲身经历。几年前,他赴法国访问,一位朋友跟他说了件有趣的事:在巴黎的某所大学里,有人在组织苏州评弹演出。于是,姜老师带着好奇心,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这所大学。推开阶梯教室的门,他看到的是数百名法国观众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专注地欣赏几名来自中国的苏州评弹演员的表演。2个多小时的表演,教室里除了演员的演唱和乐器伴奏声,安静得甚至能听到针掉到地上的声音。

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我回到国内,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向几位苏州评弹艺术家请教。苏州评弹起源于明清时期的苏州,由宋代的评话、陶真、词话等说唱艺术,在融合了流传于民间的山歌等艺术形式后,逐步衍生出弹词和评话。因使用苏州方言表演,遂合称“苏州评弹”,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艺术。评话多讲的是金戈铁马的历史故事和叱咤风云的英雄传奇,表演时以说为主,如《水浒》《三国》等;而弹词多唱的是才子佳人的爱情传奇、民间故事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表演上比评话多了弹唱,如《珍珠塔》《白蛇》《玉蜻蜓》等。然而,这个用吴侬软语表演的苏州评弹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美深深地吸引了众多喝牛奶咖啡、吃面包三明治、看话剧听歌剧长大的法国人。

评弹的美在于她古老却不失时尚、戏谑却不失高雅、简洁却并不简单。一名演员或一男一女,一席长衫、一把三弦,一件旗袍、一柄琵琶,不需要复杂的灯光、音响、舞美,便构成了评弹表演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元素。这些简洁的元素从服装、演员形象、音乐、唱腔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美、融合美与时代气息。巴黎中国十周年纪念展演苏州弹词海报当演员穿着长衫、旗袍款款步上舞台时,人们看到的不只是演员,还有中国人谦恭、温和、内敛与含蓄的品质。长衫之下的男子仪表堂堂,尽显中国文人的风骨;而旗袍之下的女子清秀灵动,尽显中国女子端庄秀雅的气质。端坐在舞台上,演员优美动听的唱腔高低抑扬、深浅绵润,辅之以演员点到为止的一颦一笑、一动一静,以及伴奏乐器三弦粗犷、豪放、诙谐的节奏和琵琶铮铮、柔缓、端庄的乐音,一段段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和民间故事就这样演绎了出来。这一系列元素的完美组合就像一幅写意的中国水墨画亦或是一道秀色可餐的中国菜,充满意境又不失味道,沁人心脾、回味无穷。这些又与法国人不懈追求的优雅生活、高尚气质偶相吻合。每一句说唱都会伴随着悦动的音符潜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令他们听起评弹来如品一杯上好的波尔多红酒。

评弹的美还在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评弹属于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与西方人所熟悉的戏剧的表演形式所不同的是,戏剧是现身中的说法,而评弹是说法中的现身。评弹的表演道具很简洁,一把三弦、一柄琵琶、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很是灵活。演员在表演时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角色,绝大多数时还是演员自己,因此评弹表演所创作的形象不是直观的,是不受视觉形象限制的,但它在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彼此间的对话等方面却非常细致生动。同时,演员除了通过自身的手、眼、身、足和嘴把故事讲明白,还要与现场观众形成相互作用的集体性艺术效应。这种表演方式给外国观众带来了陌生的艺术体验,让他们在耳听、在眼观的过程中还能充分调动大脑的想象力,在心中塑造自己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从而达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戏剧效果。再一次,来自东方的想象艺术表演形式与源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因对个性解放、情感自由抒发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撞了个正着,从而引起法国人对评弹艺术的兴趣。

正如巴黎中国曲艺节的评委之一纪可梅女士说的,(评弹)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代表的是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温文尔雅、乐观向善的品性,也可以看到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魅力,虽然讲的多是传统故事,但却能启迪现代人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是值得我们(法国人)学习和尊敬的”。

(作者单位:中国曲协对外联络处)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