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写在《五“独”俱全》的前面

写在《五“独”俱全》的前面

时间:2024-11-08 06:36:29

常宝堃、赵佩如在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喜欢相声的观众,很少有不知道常贵田这个名字的。

常贵田可是实实在在的相声世家出身。爷爷常连安,辈分和马连良大师同属连字班。据说,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在京津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小蘑菇”的名声已经蜚声京、津、冀、鲁。这个艺名叫“小蘑菇”的演员,就是常贵田的父亲常宝堃。

常宝堃是中国相声界最有时代色彩的一位老前辈。说他有色彩,是因为日伪时期,他敢讽刺日伪反动统治,表演相声《牙粉袋》《打桥票》,为此遭到逮捕、毒打;被释放后,反动当局曾威逼利诱他编演讽刺共产党的相声,他断然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致力于新相声的改革和创新,编演了许多新作品《新灯谜》《思想问题》等,歌颂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风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慰问演出,4月23日在朝鲜前线演出时,遭美军飞机轰炸扫射,不幸牺牲。常宝堃先生的葬礼,由天津市市长领队,天津相送的市民万人空巷,这个色彩是中国艺术家身上的革命色彩。

常贵田先生身上传承的不仅是他相声世家的传统,更有他父辈留下来的革命传统。

我踏上相声艺术道路,就是在各位相声前辈的艺术陶冶中前行的。1977年参加曲艺调演,我以一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业余相声演员的身份结识了常贵田。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的谦虚让我受不了。

“你和师胜杰的相声我们都观摩、学习过了。”

“你们小段的本子能给我一个,我们学着演出试试。”

“看过我们的演出吗?多提提意见!”

“你们从基层来,比我们生活多!”

这就是已经说过《死伤登记处》《喇叭声声》,在相声界非常有名的常贵田老师。

相声界的前辈,很少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老本行,可能是他们认为相声这一行太难出人才,出好作品。一方面,不愿再让孩子们受罪,另一方面,也怕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反倒有辱门庭。可在我接触常贵田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身上没有一点相声世家子弟、名门之后的影子,他是一个标准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百分之百的文艺兵。他的和蔼可亲和谦虚,给我这个相声新兵以温暖,影响我走入这个大家庭并给自己定下做人准则: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

在这本集子里,常贵田先生叙述了相声大家庭“常氏家族”的历史。“常氏家族”四代人对相声艺术的贡献,中国文化艺术界和相声观众都看在眼里,深知它的分量,“常氏家族”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今第四代的常亮、常远、杨凯等也崭露头角。可以说,如果评选一个家庭中相声演员最多者,常氏家庭当仁不让,独占鳌头。常氏家族算得上是近现代中国相声史的一个缩影。

“常氏家族”称得上是相声界的世家,既称得上“世家”,必定世代相承,而且“常氏家族”有自己可以标榜青史的“世家精神”。世家原指出身显贵,世代沿袭之大的家族,后来世家也指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并且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家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世家精神”不仅与地位头衔和专业技能相关,也离不开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它包括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也就是对专业强烈的文化自觉、高层次的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常贵田的这本书里,对于“世家精神”的体现应该是一览无遗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心去品味。他所记叙的,不仅仅是相声的表演和传承接代,更记述了前辈怎样有鉴别地对待传统、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让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相声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为增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献出微薄之力,从而让受众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要求,去细细地思考相声事业的发展和传承。常贵田讲述的“世家精神”,有旧艺人怎样恪守人格尊严,也有新时代的相声艺术家如何追求崇高与卓越。我们说,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是深入人心的,是熏神染骨的,一旦被人们接受,就会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渗透进家庭、学校、城市、村庄,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介绍说:“在北京你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的京剧和相声,还可以欣赏到芭蕾舞和交响乐。”总书记对相声艺术的殷切希望尽显其中。相声应该怎么做,相声应该做什么,相声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是不是都应该认真地答好这张答卷呢?

我愿意把常贵田先生的这本书看成是我们共同回答的开始。

常贵田、常宝华合说相声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是深入人心的,是熏神染骨的,一旦被人们接受,就会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渗透进家庭、学校、城市、村庄,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责任编辑/朱红莉)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