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的基本原则

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4-11-08 01:41:08

邮票发行是关于邮票选题、设计、印制、发售的一系列行为过程。邮票发行基本原则是指邮票发行主体在从事上述工作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或标准,它是邮票发行主体对自身邮票发行工作的归纳和总结,是邮票发行工作长期实践的结果。从邮票发行的实践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邮票发行数量与邮政通信、集邮需求相适应

这是一个关于邮票发行数量的原则要求,邮票发行的经济性特征。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就是邮票发行数量要适量,要与邮政通信、集邮需要相适应,邮票发行数量过多,邮票使用不了,会造成浪费;邮票发行数量过少,则满足不了需求,会造成邮票供应紧张,既影响邮政企业的生产,也影响群众的生活。如果不考虑邮票发行的经济性要求,那就不需要这个原则,多印就可以了。然而,邮政是企业,在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追求经济利益,邮票发行也应当考虑到邮票发行成本,使邮票发行满足需要就好,所以在邮票发行中就必须考虑适量问题,力求做到不多不少,刚好够用。但在邮票发行中,邮票发行数量与邮政通信和集邮之间很难做到一一对应,因此,邮票发行数量与邮政通信、集邮需要相适应,在具体实践中的要求就是满足需要,略有剩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邮票发行主要是为邮政通信服务的,这时期邮票发行数量主要考虑邮政通信需求的数量,相对单一,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部门在走过弯路后才总结出了满足邮政通信需求发行数量规律与计数方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最初发行时,由于经验不足,有时邮票发行较少,满足不了邮政通信需求,群众买不到邮票贴信,不仅影响了邮政业务的正常发展,也引起了群众对邮政的不满。有时邮票印得太多,超出了邮政通信的实际需要,导致大量邮票发售不出去,发售不出去的邮票被迫先存放在各地库房,再汇总,最后统一销毁,这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邮票发行数量不足与超量两种情形的教训中,我国邮票发行工作者总结出了满足邮政通信需要的邮票发行数量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邮票发行工作者认识到:由于邮票发行在前,邮政通信中的邮票贴用在后,邮票发行与邮票贴用并不同步;邮票发行数量一旦确定后,邮政通信对邮票的需求就由邮政业务量决定。邮政业务发展越快,业务量越大,邮政通信对邮票的需求就越大;反之,邮政业务萎缩,业务量缩减,邮政通信对邮票的需求就小;这样已发行的邮票数量与邮政通信需求数量之间的差与多就由邮票发行后的邮政业务量大小决定了。正是在把握了邮政通信中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与邮票贴用前后时差,因邮政业务量的变化而引起邮政通信对邮票需求数量的变化。负责邮票发行的工作者找到了很好的应对之策:当年应发行的邮票数量与上年的邮政业务量为基准,并预计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可能给邮政发展带来的变化,邮票发行数量在上年业务量的基础上维持一定比例的增减;新邮发行数量与以往邮票发行数量余额以满足若干时长(一般为3个月)全国邮政通信用邮需要,若余额过多,则随后新邮发行适量调减发行量;若余额过少,则随后新邮发行适量调增发行量,即通过邮票存量和新邮发行的相互调节来满足邮政通信对邮票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集邮公司的成立,以及集邮出版社的成立、《集邮》杂志的创刊,集邮文化蓬勃地发展起来,集邮也逐渐成为我国邮政的一项重要业务,因而满足集邮活动的需要也成为邮票发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集邮用邮票与邮政通信用邮票在性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邮票的商品属性明显,后者则就是邮资凭证。所以,作为商品属性的邮票其发行就是买卖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集邮为依托,以邮票为交易对象的集邮市场。集邮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市场,首先从参与主体来看有:邮票的首先提供者邮票发行企业,及集邮爱好者、集邮中间商、拥有邮票的邮政潜在用户(即其买邮票原本是用于邮政通信,但因种种原因最后没有用于邮政通信)。其次由于邮票进入市场的层级关系,集邮市场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于邮票垄断于邮政企业手中,因此,当邮票以面值售价从邮政企业手中走向市场的时候,完成了邮票的第一次流转,是邮票发行企业与集邮爱好者、集邮中介商、邮政潜在用户围绕着新邮票的发行而形成的市场;第二是除邮票发行企业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围绕邮票而进行的第二次或多次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邮票发行满足集邮的需要,讲的是邮票发行满足第一个市场层次的需要。由于邮票发行企业不参与第二层级的集邮市场,因此邮票发行企业自然不能介入第二层次的市场,但第二层次市场的有关市场信息可以为邮票发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居于集邮市场这样的格局,满足集邮市场需要的邮票发行就是满足第一层次市场的需求,同时为第二层次的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满足集邮需要的邮票发行就是满足集邮者、集邮中介商、潜在的邮政用户的邮票需要,集邮用邮票数量需求考量比邮政通信用邮票数量需求考量要复杂得多。首先,潜在邮政用户对邮票的需要在好的集邮市场行情下,邮政通信邮票很可能流入集邮市场,而在行情不好或行情低迷的情况下,集邮用邮票有可能退出集邮市场而流向邮政通信领域。事实上,上述的两种行为都可能存在,邮票的流向在因集邮的缘故基础上呈现出一种双向的流动。

而这种流动邮票发行企业在邮票发行前或发行时是不可能清楚的,所以邮票发行企业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当牢牢把握的就是以满足邮政通信为主,在满足邮政通信的基础上再考虑集邮的需要。这并不是说具体发行某套邮票时先考虑邮政通信需要,然后再考虑集邮的需要,而是在综合考虑邮政通信需求的前提下,考虑集邮的需要。如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邮票发行基本上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通信用邮票主要是普通邮票,而集邮用邮票基本上是纪特邮票,当然普通邮票也可以用于集邮,纪特邮票也可以用于邮政通信。这样确定集邮需要发行的邮票数量就相对容易一些了,但即使这样,要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集邮所需邮票发行数量,困难还是很大。

这种困难在邮票发行中主要表现为:要么邮票发行数量超出集邮市场的需要,邮票本身具有的价值在集邮市场得不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引起集邮者的不满;另一种情形是邮票发行数量满足不了集邮市场的需要,导致邮票价格过快上涨,集邮者买不到相关的邮票,同样招致人们的不满。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引发集邮爱好者、集邮中介商对邮票发行企业的不满。所以根据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国邮票发行企业为满足集邮市场对邮票发行数量的需要摸索出了一些发行方法:首先参考上年度集邮市场对邮票的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众收入水平,拟定当年的集邮需要的大概数量;其次根据拟发行的邮票题材、邮票主图内容、邮票成品可能的艺术水准,估计该邮票可能受欢迎的程度,拟定邮票的发行数量以适应集邮市场的需要,进行邮票发行预先介绍,而不进行相关的市场宣传和市场推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贴用邮票作为邮资支付方式的邮政通信逐渐萎缩,至今,贴用邮票在邮政通信中成了稀罕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邮票发行数量主要考虑的就是集邮市场的需要了,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邮票在集邮市场与不确定的邮政通信需求之间的流动就基本停止了,这时邮票发行数量也就可以做到更精确些,以基本满足、略显不足、切忌多发、更忌超发为此时邮票发行基本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集邮市场的平稳发展,维持邮票逐渐退出邮政通信领域的发行需要。

二、邮票发行面值与邮政基本资费标准、社会公众可预期的支付水平相适应

这是从邮票的资费标准谈邮票发行应遵循的原则。由于邮票的发行要满足两个需要,一个是邮政通信的需要,一个是集邮市场的需要,那么在邮票发行应遵循的资费原则也要反应和体现这两个方面的需要。

首先从邮政通信需求看,邮政通信有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资费标准,邮票发行应当适应这种需要,发行标准资费邮票,例如,从1950年7月1日起到1955年币制改革前,普通信函的外埠资费标准是800元,本埠是400元;明信片(单)外埠为400元,本埠为200元;明信片(双)外埠为800元,本埠为400元等。普通信函、明信片这些业务在邮政业务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这些业务资费就成为邮政通信中主要的业务资费。而一般民众很少使用的邮政业务如新闻纸、贸易契、商务传单、货样等业务,其资费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如在新闻纸类业务中,第一类普通新闻纸资费标准是本埠50元,国内互寄100元,第二类立劵新闻纸的资费标准是本埠80元,国内互寄160元;贸易契本埠200元,国内互寄400元;商务传单国内互寄800元。其他业务资费标准有100元、120元、160元、240元、300元、600元,还有特种资费1200元、1600元等。

有多少种资费标准就应当有相应的面值种类的邮票,以满足邮政通信对邮票贴用的需要,但是,发行与资费种类相适应的面值种类的邮票,并不意味着各种面值种类的邮票发行数量一致或发行面额总值相等,而应当根据不同种类的邮政业务量的大小和业务量的群众基础大小来考虑相应的邮票发行数量。业务量大的,邮票发行数量就应当多些;业务量小的,邮票发行数量就应当小些,这样,在这一时期邮票发行面值就应当主要是800元、400元,这样邮票发行就能满足大部分邮政业务的需要,而对于其他资费标准的邮票也一般要求有。从这一阶段发行的邮票看,面值以400元、800元的居多,普1天安门图第一版普通邮票有一枚800元面值的,普3天安门图第三版普通邮票其中两枚分别是400元、800元,普4天安门图第四版普通邮票有一枚800元面值,普7天安门图第六版普通邮票有400元、800元面值邮票。至于此阶段发行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大多数以400元、800元为面值,对于普通人不常用的业务资费标准其相应面值的邮票也有,如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面值的邮票在普1天安门图第一版普通邮票中都有,普6不同图案普通邮票则有50元、200元、250元、1600元等面值的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也有上述面值的邮票,但总体上所占发行量的比例较小。后来,币制改革,基本资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8分钱,那么邮票在同样的时间里也维持8分钱的面值。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邮资调整到20分时,则邮票面值为20分,后来都是这样,遵循的就是邮票面值与邮政资费标准相适应。这样就可以做到一信一票,实现邮票使用方便的内在价值要求,如果不这样,那么人们在邮政通信上使用邮票时就将产生拼贴的现象,这既是对邮票资源的浪费,也从根本上否定了邮票使用的内在价值要求。

至于邮票发行面值与社会成员预期可支付的水平相适应,说的是邮票发行面值与集邮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分两个层次,首先集邮用邮票不进入邮政通信领域,所以邮票面值可以不受邮政通信需要的限制,如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等,这些邮票完全是为了满足集邮市场的需要,面值也不一,人们也很少看到在邮政通信中这些邮票贴用的踪影,所以,集邮用邮票的面值确定可以有随意性,否则,人们无法解释1元、2元、3元、5元、8元、甚至50元面值的邮票。这时邮票发行在面值上虽然表现为可以“任性”,但也只能是适当的,要与人们可预知的相适应,一旦这种“任性”超出了一般社会公众认可的程度,就会导致人们的反感与不满。如以往是3元、5元、10元、12元,这些面值都在社会公众的预期范围内。有一年因遇一件政治大事,发行了一套超高面值50元的邮票,相当于旧币500000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面值最大的邮票,其发行之后就受到社会的诟病。两年后,类似的重大政治事件再次出现,邮票发行企业左右为难,最后只得从同等事件同等级别对待的原则出发,低调地发行了同样高面值的邮票。此后便再也没有发行类似高面值邮票了,这就从反面说明,邮票发行面值要与人们可预期的面值水平相适应。其次,从全年邮票发行面值上看,也应该与人们可预期的水平相一致,这个可预期的有效参照就是上年或上几年的邮票发行面值总水平,例如说2016年全年邮票发行的总面值是150元,2017年是160元,那么2018年就应当维持在200元以内的水平,再多了就不好。因为集邮是一项长期的文化活动,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人们心里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心里定式:我在集邮上每年发行的邮票这一项上的花费,每年大概就这么多,心里已经有预期,但稍多点或少点都没关系。一旦邮票发行总面值超过一定的水平,就超出了人们的心里预期,人们就会有意见,有怨气等。这既影响社会公众的情绪,也影响邮票发行企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导致企业损失。

所以说在邮票发行中,邮票面值既要满足邮政通信的需要,又要适应集邮市场的需要,要适应这两个需要,就应当坚持邮票发行面值与邮政基本资费标准、人们预计的可支付水平相适应。

三、邮票发行与本国传统文化相适应

邮票发行的这一原则简而言之就是文化传统原则,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各自的文化传统,有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习俗。承袭这些文化传统、遵从这些文化习俗,是该国或该地区邮票发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邮票发行,其面对的发售对象主要是本国、本地区的民众,所以,其发行的邮票应当满足本国、本地区民众的传统、习俗,符合民众的心里需求,只有这样,发行的邮票才能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同与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在长期的邮票发行实践中,在坚持邮票发行与本国文化传统相适应这一原则中,形成了一些更具体的原则。

“纪生不纪死”,这是中国邮政对有关历史人物题材邮票发行所遵循的一个原则,这是在总结我国邮票发行历史经验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乐生伤逝”“庆生哀死”的特点后总结出的在发行历史人物题材邮票时应遵循的原则。所以在中国邮政已发行的历史人物题材邮票中,人们见到的邮票名称多是纪念某某诞辰九十周年、一百周年等,较少出现纪念某某逝世九十周年、一百周年等,而且纪念日的选定是故人的生辰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史中,发行过很多这样的邮票。

节庆、重大活动等题材邮票刷色多为红色。我国传统中红色表示喜庆、吉祥、热烈、奔放,那么在发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类似题材邮票的时候,在邮票主图的着色上就宜多选用红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纪念、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邮票。

坚持正面宣传。在我国传统中还有多看长处、少说短处,多说优点、少谈缺点,坚持从正面看待的观念,这些传统做法表现在邮票发行中就是多宣传成绩、成果,不去揭短、暴露缺点不足,更不去揭露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表现在邮票发行中就是不宣传具体计划,而注重宣传结果,并且这个发行具体原则也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的教训总结而得出的基本经验。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并且国家提出了当年炼钢的计划要达到1080万吨,全国上下都在宣传为实现这一伟大计划而努力奋斗的光荣事迹。邮票发行部门决定发行邮票,邮票名称为纪58《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大跃进》,第一图全民炼钢有“1070万吨钢”字样,第三图庆祝完成有“1108万吨钢”字样,这两个数字都是当年浮夸风的结果。这套邮票的发行给邮票发行管理工作者很大教训,此后,像这样具体的计划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上。

设计者签名、印章等不上邮票。在我国,书画家在完成作品后,一般还要在作品上签上名字并加钤印章,以表明该作品为其所作,这个签名和印章也因此构成作品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国书画界代代相传的传统。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在公共领域中公权大于私权,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所以在请求名家设计邮票的时候,他们的名字、印章是不能出现在邮票上的。现在,这个问题好理解,因为有著作权相关法律和规定,其对各种作品及其权利归属都有明确清晰的法律界定,因而不容易引起争执。可是在没有著作权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年代,对各种作品的权利归属都没有界定,但邮票发行企业坚持的名家在设计邮票时其名字、印章不能出现在邮票上无疑是坚持我国传统的公大于私、不能借公宣传私的传统的坚持和运用。至于一些邮票中有相关名家的印章、签名,这是由于该邮票选用的是已经完成的作品,印章、签名构成该作品的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邮票属这种类型。

还有一些民族有其特殊的民族习俗,在邮票发行中也应当特别注意,对于某一民族所喜爱的风俗习惯、传统应当坚持,而对于某一民族的禁忌,在邮票发行时则要坚决避免有类似内容的邮票在该民族聚集区出现。

此外,邮票具有宣传品的属性,具有宣传的功能,因此在邮票发行时应坚持与现实宣传需求相适应。同样,邮票也是邮政领域的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明,邮票发行与邮票的科学性、技术性相适应等。

总之,邮票发行原则是对邮票发行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它来源于邮票发行工作的具体实践,又对邮票发行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实践也表明,什么时候严格遵循邮票发行基本原则,邮票发行工作就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什么时候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原则,甚至违背其中的一项原则,都会给邮票发行工作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甚至直接影响邮政企业的利益。

(责编:焦冰雕)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