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未来,集邮会消失吗?

未来,集邮会消失吗?

时间:2024-11-08 03:06:07

早在2010年9月出版的某期《中国青年报》上,曾刊登了一篇关于未来的文章,文中预测了当时活跃在人类社会中,但未来可能会消失十大事物,其中就包括了邮票。

众所周知,如今的通信方式已进入了网络时代,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的飞速发展和推广普及,造成过去人们赖以沟通的各种纸质邮件已基本退出了日常通信领域。曾经,信函邮件传递堪称邮政的主流业务,如今却早已风光不再。那么,由信函邮件派生出来的邮票、邮戳、实寄封、明信片等,是否也将因失去实用价值而逐渐消失呢?邮票消失了,集邮怎么办?

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对于这个广大集邮爱好者非常关注的话题来大胆预测一下。首先,对于邮票的未来,笔者的预测是:在消失之前,邮票还将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其理由有三:

其一,纸质邮件和网络通信方式在较长时间内将并存于世。

网络通信对纸质信函的冲击是严重的,但并不能杜绝信函邮件。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国,“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政府公文、历史档案不能只使用电子版,其纸质版和电子版会在未来一齐存入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而书籍、包裹、公文等传递必然产生邮件,邮件又必然离不开邮资凭证,如此推理,邮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

其二,邮票邮品的销售收入是邮政企业重要的经营收入之一,也是邮政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邮政对邮票不会轻言放弃,而且会强化和扩大其功能。比如,邮政企业可否考虑将过去停用邮票的包裹单、大宗邮件、快递邮件、邮政储金重新贴用邮票,以彰显邮票的邮资凭证功能呢?

其三,邮票有“国家名片”之称,小小方寸,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宣传的双重职责。在如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其作用更显突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邮票又怎能轻易放弃?

其次,对于集邮的未来,笔者的预测是:未来集邮依然存在,但势必会缩小范围;邮票渐渐淡出,但集邮会进入文物收藏领域。

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论题加一个具体时间限定的话,笔者斗胆推测:在2050年前,群众集邮活动不会消失。仅以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为界,当时第一代邮人如今恐怕已大多陨落,而那时活跃在邮坛的第二代邮人如今年龄段应该在60至80岁左右,这两代邮人大部分是传统集邮者、铁杆邮迷,他们是中国集邮辉煌阶段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活跃在邮坛的第三代集邮者年龄则多在40至50岁这个区间,他们的集邮史大都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书信往来还很常见,对于集邮他们亦怀有一份真挚的初心。

预计到2050年左右,这第三代集邮者也将逐渐淡出,那时本世纪出生的人将进入邮政部门的决策层,由于他们对邮票的实用价值认识不足,或许邮票真的就将不再发行了,那么作为已存世两百多年,并记录了这一段人类文化和历史方方面面的邮票,必然会成为文化瑰宝和袖珍艺术品而进入文物收藏领域。到了那时,集邮活动或许将集中在对这些“历史遗存”的邮票邮品的集藏、观摩、欣赏、研究方面。邮票也将与绘画、书法、金石、雕塑、工艺品等人类智慧的结晶一起进入集藏殿堂,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邮票的文物价值将更加凸现。

未来的某天,邮票或许真的消失了,但集邮必将永存,如凤凰涅槃,在烈火中重生。

(请作者见刊后速与编辑部联系)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