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稻香尺牍话沧桑

稻香尺牍话沧桑

时间:2024-11-08 03:25:43

1

2

3曾经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笔端诉说情思无限。邮品存留至今,浸透着岁月的磨砺,曾经的场景虽已难现,却总能遗存下线索几丝,让我们去追忆往昔。

集邮与我的缘分从出生就悄然注定,除了妈妈帮我从信封上铰下的一枚枚透满油墨香味的五彩邮票,每岁年末爷爷都会去邮局购一本年册,然后在扉页题诗一首赠予我,积累至今已近20册。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无知到青春勃发,邮票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让岁月的往昔串成了魂牵的记忆。邮票之于我,除了幼时信笺上斑斓的一角,又仿佛思绪漫游的船只,停泊在市井小巷,个中故事娓娓道来。一时令我好似置身梨园,看尽才子佳人低吟浅唱;一时又仿佛寄情万里河山,壮士断腕勇破楼兰。邮票背后承载着岁月沧桑,述说着过往的牵连羁绊。

前段时间,机缘巧合,我得到了一件民国帆船实寄封,格式信封上印刷的寄件信息“奉天西华门真正稻香村信缄”引起了我的关注,奉天乃沈阳的旧称。据史料记载,1916年谢自林先生闯关东,将源自苏州的“稻香村”糕点带到时称盛京的沈阳,并在小西边门里挂起了“真正稻香村”招牌,这家店后来迁至中街的东南边,也就是上面这件信封上的地址所在(图2,奉天“真正稻香村”旧影)。

此件邮品越北跨南,从奉天(今沈阳)寄往安徽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贴北京二版帆船4分邮票1枚,销盖三格式奉天邮戳。邮戳的年份已然模糊,其中月、日经辨识为“九月四日”,而寄信人的落款日期却为“七月廿日”,之所以相差甚远,应该是公历和农历的原因。为了查清楚这件邮品的寄发年份,我首先从4分的平信邮资入手。经查,民国外埠使用4分邮资的时间段为“1922年1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和“1925年11月1日—1932年4月30日”,同时比照《公农历对照表》,在这两段时期的近10年内,公历为9月4日而与农历七月廿日相同或相近的年份只为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公历1928年9月4日为农历戊辰七月廿一日,这说明寄信人于9月3日(七月廿日)书信,隔天(七月廿一日)邮寄。由此可以断定,奉天邮戳的年份为民国“十七年”。

信封左下侧印刷了“中国电话第七四七号”,这表明奉天当时的电话业务已在千门以上。根据《沈阳市志》(交通邮电卷)记载:盛京电报分局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利用电报线开办了长途电话,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办了市内电话。至民国十七年(1928),奉天的长途电话线路已有1376.5公里,而市内电话的总容量已超过2500门。由于业务的需要,奉天的“真正稻香村”也使用上了当时应该还属稀奇的电话,其火红的生意规模可见一斑。4

5奉天西华门的“真正稻香村”源自坐落在苏州观前街东侧的老字号“稻香村”。苏州“稻香村”始创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据成稿于民国二十年(1931)左右的《醇华馆饮食脞志》一书记载:“店主沈姓……设肆于观前街,奈招牌乏人题名,乃就商于其挚友,友系太湖滨莳萝卜之某农,略识之无,喜观小说,见《红楼梦》大观园有‘稻香村’,即选此三字,为沈店题名。”清末民初,沪宁一带及北方多地商家借苏州“稻香村”的名望,以“稻香村”为名号开办茶食店。民国初年(1912),鲁迅先生寓居北京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短短两年多时间,有记载赴“稻香村”购物的经历达十数次之多,而另一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笔端也多次留下了“稻香村”糕点之香。

伴随着各地“稻香村”纷纷兴起,苏州“稻香村”为了保护自己的字号,于民国十四年(1925)向农商部申请了“稻香村”商号注册执照,并注明了“稻”图商标,奉天西华门“真正稻香村”在此件信封背面所印制的注册商标图案以及其在店号前所加的“真正”二字证明了其苏州分号的纯正血统。追寻着历史的轨迹,现今的沈阳“稻香村”在原先奉天“真正稻香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又重新汇入了苏州的“稻香村集团”,让经久不衰的中华老字号焕发着新的光彩。

今天,当我再次凝视眼前的这枚百年旧封,仿佛回到那个时代奉天西华门的“真正稻香村”号内,喧嚣的市井渐渐安静,忙碌了一天的王正甫先生正伏案昏暗的灯下,给远在徽州迪光堂的方彭年先生书信,笔墨之下峰回路转,封上仿佛沁带着“稻香村”糕点的香味……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