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读《邮识》 增邮趣

读《邮识》 增邮趣

时间:2024-11-08 03:55:22

文/曹大德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与新中国同年诞生,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中科院集邮协会成立于1988年4月28日,其会刊《邮识》的刊名由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的题名,行笔端庄有力、潇洒稳重。

一、中科院集邮组织发展简况

早在1983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辰日,由高能所的科技工作者王渭发起组织成立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集邮会,自1984年起举办邮展,受到职工们的热烈欢迎。同期,盛家泗在中科院自动化所也组织成立了集邮协会。

1987年,中科院的王渭、盛家泗、施慧中(已故)发起组织成立了中科院集邮协会,得到中科院工会的批准和大力支持,院工会向各部门下发了成立中科院集邮协会的通知,确定1988年4月28日正式成立。由于这一天国家将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他们便聘请该套邮票的设计师邹建军设计中科院集邮协会成立纪念封。同时,中科院集邮协会的成立也得到了中国集邮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准予在27日晚提前提供这套邮票,集邮协会筹备组的十几位集邮爱好者便彻夜未眠地为纪念封贴票盖戳,使第二天的成立大会圆满举行。

中科院集邮协会的第一任会长是中科院院士、动物学家郑作新。第二任会长是中科院办公厅主任栾中新,他曾担任原院长郭沫若的秘书。第三任会长是徒步到南极考察的第一位中国人—地球物理科学家秦大河。第四任会长是原京区党委书记王玉民。现任会长是原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

二、中科院邮协会刊《邮识》的创建

随着中科院集邮活动的蓬勃开展,广大集邮者迫切需要不断提高邮识和集邮水平,也需要和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于是中科院邮协会刊《邮识》便应运而生,并请中科院院长卢嘉锡亲自题写了刊名。《邮识》编辑委员会主任为栾中新,副主任为施慧中、王渭、周家镝,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有马文漪、包允株、卢兆堂、朱志良、刘莉、刘德彬、吴昌兆、张春先、张满仓、范晓峰、鲍义恒、戴明华。主编戴明华,副主编为李莉。《邮识》在院办的《文明天地》下单独出刊,为季刊,每季度中月1日出版,每期印制500本。主编戴明华全权负责会刊的编辑、排版、印刷和发行工作。

《邮识》创刊后,收到了中科院文联、北京市西城区、石景山区、宣武区邮协等单位的贺信和广大邮友的祝贺。正如发刊词所说,“集邮已在世界各国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文化活动,它以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和娱乐性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愿《邮识》成为您不可缺少的朋友!”《邮识》内容丰富,开设了集邮入门、集邮漫谈、邮票画廊、邮海浪花、集邮常识、名人与集邮、奇异的邮票世界、中外珍邮、邮票史话、中外邮票之最、邮人简介、邮界简讯、协会活动、邮价通告、读编往来等众多专栏。

自1991年创刊至1994年,《邮识》共出刊了8期。其中,1991年(1)、(2),1992(1)期(总第1-3期)每期16页,1992年(2)、(3)合刊(总第4、5期,目录误为总第4期)48页,自1993年(1)(总第5期)起,至1994年(2)(总第8期),每期32页。

三、《邮识》改版为《邮识简报》、彩版《邮识简报》

1994年,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调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副委员长,秘书戴明华随行,《邮识》便因主编的缺席而停刊了。

随着中科院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迫切要求,1999年4月15日,会刊《邮识》改版为《邮识简报》继续出刊,由邮协的常务理事施慧中、王渭、潘雷、陈晓东、翟惠民、马文漪、包允株、刘鹏、尚长宏、周家镝等轮流担任责任编辑,大家无私奉献,甚至每期自掏腰包几百元作为印制费,令人可敬可佩。《邮识简报》仍沿用老院长卢嘉锡的题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亲自授句:“方寸之内天地无涯”。《邮识简报》每期8版,印量300份。那一时期,开始基本上是每月一期,后来是不定期,至2006年3月,《邮识简报》共出刊了22期。2007年,由尚长宏主管后,《邮识简报》改为彩色印刷。2007年5月28日,彩色版首期(和《邮识简报》期号相连,为第23期)出刊。改为彩版后,《邮识简报》不定期出版,至今已出刊6期,即第23-28期。

四、《邮识》《邮识简报》的特色

中科院邮协的会刊,无论是《邮识》,还是《邮识简报》,都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在中科院京区及全国各分院和社会上影响都很大,不少邮友纷纷前来索要。《邮识》《邮识简报》具有集邮专业性、思想性、史料性、娱乐性、鲜活性的特色,令人爱不释手,耐人回味。

专业性:《邮识》《邮识简报》的集邮知识专业性很强,在开辟的集邮入门、邮票画廊、邮海浪花、集邮常识等专栏中,详细、准确地讲述了集邮的基础知识,讲清了集邮的票、封、戳、简的科学概念,阐明了集邮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如1991年第(2)期的“集邮常识”中,列出了什么是邮简,集邮目录种种以及部分集邮品的代字识别等;又如在1992年第(2)、(3)期合刊上,刊登了《我国邮票上的国铭》《怎样制作一部专题邮集》《浅谈极限片创作问题》。在集邮“探索与研究”上也是精心专注、一丝不苟,如在1993年第(1)期上刊登《<海产养殖>邮票中“中国对虾”学名错了吗?》,引章论规,说明了没有错,是学术争论在邮票上的有趣反映。

思想性:《邮识》、《邮识简报》非常注重集邮的思想性,如1999年11月1日第5期(总第5期)《邮识简报》首页刊登了《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本期还刊登了《2000年新邮预定将作重大改革》,2000年4月28日第3期(总第8期)《邮识简报》刊登了中科院文联王秦福《中国科学院对我国邮票发行工作应认真对待》,1993年第2期(总第6期)《邮识》刊登了《海峡两岸“六一”开通挂号函件的实录》。

史料性:《邮识》《邮识简报》的集邮史料性特别强,在“邮票史话”专栏上连载了“早期的集邮”、“附加费邮史上的奇事”、“新中国邮票之最”等,在1991年第2期(总第2期)《邮识》刊登了《历史上最大的邮票伪造案》;在“邮人简介”专栏上连载了周今觉、袁寒云、李辉堂、王聘彦、郭植芳、孙君毅、林文琰、张二苗等集邮人物。在中科院邮协活动上,在2003年6月9日第2期(总第17期)《邮识简报》上刊登了《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十五年大事记》,中科院邮协的活动一清二楚。《邮识》《邮识简报》的“邮价通告”、“读编往来”等专栏,为广大集邮者提供了方便,不仅是提供了邮价,而且具有长期的资料性、史料性。

娱乐性:《邮识》《邮识简报》富于娱乐性,其艺术性、趣味性很强,在《邮识》1992年第(2、3)期合刊上刊登了《“十二生肖邮票”的世界第一》《苏联关门票与俄罗斯开门票》;在2006年3月1日第(1)期(总第22期)《邮识简报》刊登了《毛泽东邮票之最》《文票五珍》。

鲜活性:《邮识》《邮识简报》富于集邮鲜活性,时常刊出独特的新闻。如在《邮识》1992年第(2、3)期合刊刊上登了《郭沫若—最早上外邮的新中国人物》,当时正值郭沫若百年诞辰,《邮识》适时刊载、展现了中国一代文豪、中科院首任院长、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风采。此外,还报道了《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揭晓》《中国神舟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科技封发行》等多条信息。

中科院集邮协会会刊《邮识》和《邮识简报》,在色彩缤纷的集邮文献的花海中,格外亮丽多彩!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