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程2016年5月5日,中国.."/>
乐读窝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乐读窝 > 杂志 > 二十四节气:我们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我们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方式

时间:2024-11-08 04:02:54


    文/米程

2016年5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二)》特种邮票1套6枚。这是4组二十四节气邮票中的第二组,该套邮票计划到2019年完整发行,最终4组邮票将组成一个大圆,象征着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并献礼新中国成立80周年。在该套邮票发行首日,我照例早早赶到邮局,在第一时间购票并制作了一枚自然首日实寄封。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农事的一部历书,至今在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这套邮票,外观呈现扇面状,被6枚邮票平分。细看后发现,紧挨每一枚邮票的下方边纸上分别印有不同的角度。这些角度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印在邮票下方呢?其实这就是太阳黄经角度。众所周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会绕着太阳公转,我们把地球公转的轨迹称为黄道。黄经角就是黄道上的度量角。中国古代人民将360度的黄道分为24份,每份15度,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时令的特点,根据特点又取了相应的名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根据天文学惯例,在北半球以春分为起点(0度)自西向东度量,每15度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间相隔日数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节气,邮票下面的角度即由此而来。

纵观整套邮票,票面上以沉静素雅的米黄为底色,第一眼就抓住了看客的心,不经意间把你带到一片恬静的田园生活中。主角则是6幅国画小品,依时令展现出诗意的生活之美,再配上边纸的浅绿,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春天总是短的,熬了一个寒冬的幼苗盼望着早早出世,可是倒春寒就像它头上的一只大手,压着它喘不上气。只有随着一场春雨的结束,万物复苏,幼苗才像喝饱了水一样,冒出了头,和春天打了一个最晚的招呼,可是春天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气温就像谷雨时节被雷声唤醒的青苗一样,快速攀升。转眼间进入了立夏,天气逐渐闷热。斗蛋、尝新都是江浙地区的习俗,在这天大家要请夏神,同时也祈祷瘟疫快快远离。还有一种习俗是称人,即让人上称称重,进入夏天称一称,夏天结束称一称,看体重有没有减轻,好为秋天是否进补做打算。有句话叫“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古人用满来形容田里的蓄水,在小满时节一定要在田里蓄好水。这时的人们可以偷得农忙前的几日闲,邮票中的妇女正纺着线,她家的水田一定已经蓄好了水。“偷来的”闲时过得就是快,黄梅雨准时地被燕子带来,挂在墙头的蓑衣、斗笠成了每日必穿的服饰。水田里忙着耕种的身影,从上古一直延续到今天,为的只是秋天有个好收成。太阳到达黄经90度,夏至到了,这也是一年中农事最辛苦的一段时间,顶着太阳除草、浇水,豆大的汗珠滴在土地上,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这还不是最热的,一年中最热的时间要数三伏天了,节气大暑、小暑正是在这时。二十四节气指导人们如何在暑热天里工作和休息,“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在忙农事的间隙,自家的瓜架下,一张凉席,一碗茶,一把蒲扇,一本书,这是一幅多么安逸的画面啊。古人尊重自然,顺应四季的生活方式在邮票上得以呈现,带给我们美的同时,也令人深思。

自古以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万世而不衰。现在的信息时代,人们和大自然的亲近度反而逐渐缩小,人们更加功利化,更加追求实际的财富。然而,在我们的基因里,总有那么一丝回归自然的情愫。三月天气渐暖,播种南瓜、丝瓜,等待种子萌发,四月蚕蛹化茧成蝶,砍取竹节充当爬蔓植物的支架,五月燕子北归筑巢,稻田菜园准备施肥,秋天来临玉米成熟,南瓜、丝瓜可以收获,待到冬天,锄土储肥,给来年做好准备。四季轮回,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中国农民应用祖先的智慧得到大自然丰沛的回报,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充满无穷的乐趣。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套邮票,更是一个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乡间镜头。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