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红牡丹”对外传播的独特模式
2012年10月,有着22年英语教学经验的姜红升毅然辞职,在宁波大学园区(鄞州区)图书馆创办了面向在甬外籍人士的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红牡丹”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为指引精神,为来宁波生活、工作、学习、创业以及参观考察、旅游、访学的外籍人士,搭建起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教育相结合、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平台,教他们体验、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让书写在中华古籍里的书法碑帖、历代绘画、诗歌典籍等中华优秀文献资源“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公益基地。
宁波“红牡丹”创始人姜红升开辟的全英文教学的国际课堂,消除了外籍人士体验、学习中国文化艺术的语言障碍,加上他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籍学员踏进书画社,创造了“让外籍人士两小时画出一幅红牡丹并爱上中国文化”的“新丝路”。
宁波“红牡丹”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还践行“知行合一”的中国传统治学精神。在传播中国书画艺术的同时,姜红升向各国学员发放宁波城市外宣资料,宣传宁波城市形象,讲好宁波名城名都建设的故事,并带领外籍学员走进活色生香的中国民间大课堂。比如,参与“中国书法之乡”鄞州现场书法创作活动;走访体验宁波“沙孟海故居”“潘天寿故居”名人村居;春节期间,带领国际友人为当地村民写春联、送祝福;与社区居民开展节庆联欢会等;利用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国际友人参加“月下画牡丹”、创作书画送老人;组织外国友人体验宁波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技艺等活动。“红牡丹”让外国友人走进中国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真正融入宁波、融入中国,亲身体验到中国人民的情感及中国文化的博大、厚重。
五年来,宁波“红牡丹”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模式吸引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68个国家的一万多名外籍学员。学员中,有天真烂漫的孩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留学生、教师校长、专家学者,也有跨国企业家、海外媒体记者、政府官员、外交使节等。
二、宁波“红牡丹”对外传播阵地不断延伸
为了方便更多在宁波的外籍人士学习和体验中国文化,“红牡丹”除了设在大学园区图书馆内的固定课堂以外,还走出去,在宁波外籍人士集聚的院校、社区、广场开设教学点,每周定期举办教学活动。比如,宁波大学有2000多名在校留学生,姜红升坚持每周一次晚上来回50公里“上门”服务,甚至把免费的中国画课堂开进留学生公寓。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加上“红牡丹”传播的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各国学员的衷心喜爱。
几年来,“红牡丹”足迹延伸到衢州、丽水、杭州以及连云港、洛阳、郑州、北京等国内城市,并几度走出国门,传播到英国伦敦、韩国济州、保加利亚索非亚等海外城市。比如,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姜红升带领50位国际学员在杭州浙江图书馆举办“读最美中国典籍,绘国色天香画卷”活动,并体验古宣制作与雕版印刷技艺。同年10月14日,姜红升受邀走进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全球精英学子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籍师生教授中国画牡丹画法。
2016-2017年,姜红升受英国诺丁汉大学艺术中心等的邀请,三次在英国举行书画教学及展览活动。“红牡丹”的“流动艺术课堂”,走进英国诺丁汉10余所大中小学及艺术中心、诺丁汉市中心广场,又走进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大学,延伸到英国南部乡村,并应邀在圣彼得大教堂讲学,在英国掀起了数千民众学习中国书画的热潮,带领英国民众首次创作了百米牡丹长卷。一位年近80岁的英国老人在画完一幅牡丹花后,请姜红升帮忙写上祝语,说这是她要送给母亲百岁生日的礼物。
2016年2月8日,中国农历猴年正月初一上午,英国诺丁汉电视台采访拍摄红牡丹教学片。2017年1月,英国举办以姜红升创作的中国画牡丹《吉祥》为主题的“英国春晚”活动,吸引了上万名英国各阶层民众的热情参与。宁波“红牡丹”三度在英国惊艳绽放,谱写了一段艺术与友谊完美交融的跨国佳话。
三、宁波“红牡丹”开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丝路”
宁波“红牡丹”立足本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大传播范围,扩大传播影响力。通过策划举办国际友人中国书画展览,会同外籍学员共同编撰出版中国书画英文教材等活动,“红牡丹”凝聚中外各方力量,以“花为媒”,开辟出一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丝路”。
201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之际,来自五大洲66个国家的友人,齐聚“红牡丹”,在9.9米长的同一幅画卷上,创作66朵不同颜色的牡丹书画长卷。2017年国庆节来临之际,姜红升又策划组织了主题为“牵手‘一带一路’,爱你‘一生一世’”活动。来自34个国家的34对(68位)世界各民族新人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共绘中国画牡丹,齐贺中华人民共和国68华诞,让象征着幸福爱情的红牡丹跨越五湖四海,开放在世界各国。
随着“红牡丹”影响力的增加,到书画社报名学习的外籍学员也与日俱增,限于师资力量不足,“让老外教老外”的办法应运而生,即挑选培养一批学习出色的骨干学员,让他们承担书画社的助教工作。等这批骨干学员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又由他们去向其周围人士传授中国书画。这种传播方式就像细胞裂变一样,使“红牡丹”的传播影响力无限量增加。
2016年9月,姜红升与外籍学员一起,共同编撰《姜红升中国书画教材•牡丹篇》(英文版)一书,该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后,即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列入全球推广教材。
德国学生卢瓦纳在体验中国画牡丹画法时说:“这就是我们来中国真正想要的。”加拿大艺术学院学生杰丝表露心迹:“中国书画艺术给了我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意义。”玻利维亚籍教师加比女士这样说道:“学习中国画,比学汉语更容易走进中国。”加拿大籍教师索拉亚用不同的颜色,为她的四个孩子每人画了一幅《牡丹图》,作为她回国时的最珍贵礼物。英国皇室礼仪指导顾问科霍恩男爵夫人称姜红升为“高雅牡丹艺术的国王。”
“红牡丹”不但收获了无数国际友人的认可与喜爱,而且赢得了包括英国BBC在内的众多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化交流》、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海内外及地方主流媒体均对宁波“红牡丹”进行专题报道。2017年1月27日,正值中国除夕,英国BBC对姜红升进行半小时直播采访,向世界听众讲述中国宁波“红牡丹”让英国民众着迷的传奇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过春节、中国书画艺术特色等。
2017年,68岁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终身学习部前任部长秘书伊丽莎白女士,在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中国宁波“红牡丹”。她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宁波,向姜红升学画3个月。她在与其他国际学员交流的过程中由感而发,想到了“PeonyRoad”(牡丹之路)这个词。她表示,这是一条散发着中国艺术纯香的“牡丹之路”。这条“牡丹之路”也是一条源源不断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新丝路”,更是一条凝聚着各国人民对和平与美好生活向往之情的世界和平之路。
四、对宁波“红牡丹”现象的思考
从创办之初的门庭冷落,到六度走出国门,累计向168个国家1万余名外籍人士传授中国书画技艺,传播中国文化,被英国BBC特邀采访报道……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作为一个民间个人创办的公益性文化组织,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把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事业做得如此红火,过程很不容易。宁波“红牡丹”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影响力奠定了“红牡丹”对外传播成功的基石
中国书画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极具魅力色彩的一朵奇葩,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
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选择中国书画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正好迎合了外国友人喜爱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求知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书画教学可简可繁,学习工具相对简单,对初学者门槛并不高,一幅宣纸,一个调色盘或一方砚台,几支毛笔,就可当场临摹学习。这样相对简易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外国友人在短时间内迅速亲近、体验这门艺术。
2.“红牡丹”这一鲜明的文化符号,顺应了全球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情感诉求
在中国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因婀娜多姿、雍容华贵的形貌气质,被人们视作富贵繁荣、幸福祥和的象征,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或诗词歌赋,或翰墨丹青,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无数诗画佳作。所以,选择“红牡丹”这个特色鲜明又寓意美好的传播文化符号,顺应了全球人民普遍向往、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情感诉求。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各国客人来到红牡丹书画社,无不喜爱在洁白的宣纸上描枝绘叶,画出一朵朵娇艳动人、寓意美好的红牡丹。他们描绘红牡丹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仰慕和眷恋之情。
3.组织传播者的传播能力打破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创始人姜红升是一位英语教育硕士,拥有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和长达22年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同时他又是一名擅长丹青的画家。在国内擅长教书画或英语的人才比比皆是,但是既精通英语又擅长书画的人才却非常稀少。组织者、传播者身上的这些优势,突破了对外文化传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情感交流的障碍,为宁波“红牡丹”成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民间文化交流使者,宁波“红牡丹”向168个国家的一万余名外籍人士传授中国书画艺术,拉近了各国民众与中国的距离,促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亲近友善,也提升了宁波乃至中国的文化形象。
责编:谭震